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信述》5.18公冶长篇——未知,焉得仁?

《论语信述》5.18

公冶长篇——未知,焉得仁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白话】

子张向孔子问到:“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没有喜悦的神色;三次免官,没有怨恨的神色。自己任上的旧政,一定会告诉新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恪尽职守啊。”子张再问:“算得上仁了吧?”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子张又问到:“崔杼弑杀齐庄公,陈文子有马四十匹,都抛弃不要,离开了齐国。到了别的国家,他说到:'这里的大臣如同我们的大夫崔子。’又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他又说到:'这里的大臣如同我们的大夫崔子。’然后再次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很清白啊。”子张再问:“算得上仁了吧?”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释词】

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执政之臣。子文,斗氏,名是谷于菟(音:构乌徒)。《荀子》《庄子》《史记》等皆记三仕三已为孙叔敖之事,《四书释地又续》《四书賸言》等考孙叔敖出仕时间短,不可能三仕三已,所以应为子文,而不是孙叔敖。《国语》云:“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

仕:出仕做官。

已:停止,此处指罢官、免官。

愠:怨恨。

忠矣:子文任职、去职,不见其喜愠之色,可见其忠心为国,不以个人得失为虑;同时能够顾全大局,把旧政告诉新令尹,忠于职守。《论语稽》:“楚以蛮夷猾夏,实子文所赞助,观夫子许管仲以仁,则知其必不许子文矣。”

崔子:即齐国大夫崔杼,弑杀其君庄公,后立齐景公。

弑:臣、子杀君、父为弑。

犹吾大夫崔子也:列国的一些大夫把持朝政,凌犯其君,其行为如同崔杼。孔安国:“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陈文子:即齐大夫田文子,名须无,谥号为“文”。其曾祖是陈国公子陈完,当时陈国内乱,他逃到齐国,齐桓公任用他为工正,于是这个家族以“田”为氏。后来,这个家族逐渐强大,到了田和的时候,取代姜姓公室,成为齐君,这就是“田氏代齐”。

有马十乘:四马驾一车为一乘。《礼记》:“问大夫之富,数马以对。”钱穆:“十乘,有马四十匹,盖下大夫之禄,故无力讨贼也。”

弃而违之:违,离去。钱穆:“弃其禄位而去。”

清:洁也,即清洁、清白。

未知,焉得仁:此处的“知”仍作本字讲。张栻:“未知其他,据此事言之,不得谓之仁也。”徐英:“(孔子)于清忠之外,不知其仁与否,圣人言语之慎也。”另有读作“智”者,亦通;见附录。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明仁之难成也。

孙绰曰:(二子)忠信有余,而仁犹未足

《论语集说》曰:子文喜怒不形,物我无间,唯知有国不知有身,此谓之忠,可也;文子乱邦不居,洁身而去,所至违之若将凂měi焉,此谓之清,可也。子张不知乎此,而遽以仁为问,故夫子止以忠、清许之,而不许之以仁。夫仁者以心德之全体而言,非二子之忠清所能尽也。至若比干之忠、伯夷之清,斯可谓之仁矣。

《论语点睛》曰:仁者必忠,忠者未必仁;仁者必清,清者未必仁。

朱子曰:愚闻之师曰:“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子张未识仁体,而悦于苟难,遂以小者信其大者,夫子之不许也宜哉。

陈祥道曰:进退在君不在己,故三仕三已无喜愠之色,此忠于君者也;待人以诚不以欺,故旧政必告,此忠于人者也。不顾十乘之富,不恤大夫之位,无崔子之乱则就之,有崔子之乱则违之,此其身者也。忠足以尽己,未足以成己;清足以避乱,未足以救乱。故皆曰“未知,焉得仁”。比干之忠,伯夷之清,孔子皆以为仁,何耶?比干之忠,所以戒万世之为君;伯夷之清,所以戒万世之为臣。其所忠清,与二子同;其所以忠清,与二子异。令尹子文之无喜愠,盖出于或使;公孙敖之无喜愠,则出于自然。出于自然犹孟子之言“不动心”也,出于或使犹告子之不动心也。

伊藤仁斋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故谓之“仁政”。虽有仁心仁闻,然民不被其泽,谓之“徒善”,以其不足为仁也。二子既无慈爱恻怛之德,又不见有利泽恩惠远及于物,故夫子俱不许其仁。盖以德行之,谓之仁;以力勉之,谓之节。若二子之忠清,可谓之节,不可谓之仁。何者?无其德也

《朱子语类》曰:须思二子所为如此高绝,而圣人不许之以仁者如何,未足以尽仁。就此细看,便见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体段实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苏辙曰:此二人者,皆春秋之贤大夫也,而孔子不以仁与之。孔子之以仁与人固难。殷之三仁,孤竹君之二子,至于近世,惟齐管仲,然后以仁许之。如令尹子文、陈文子,虽贤未可以列于仁人之目,故冉有、子路之政事,公西华之应对,与子文之忠、文子之清,一也。

云门隐者按:令尹子文之忠,足以尽己,而未足以成己;且昧于大义,以蛮夷之楚猾夏。陈文子之清,足以避乱,然未足以救乱;其后欲得庆氏百车之木,及至厚施买国,已是判若两人。夫子忠厚,许其忠清,不没其贤也;至于仁,曷足以当之!

【附录】

李充曰:进无喜色,退无怨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忠臣之至也。(古大臣之体。)

《经史问答》曰:文子出奔之事,不知果否。即有之,而不久遽返,仍比肩崔庆之间,觊其亡而窃政,可谓清者乎?其后父子相商,得庆氏之木百车,而戒以慎守,何清之有?熟读《左氏传》,踪迹自见,诛其心直不可谓之清。圣人第就子张所问论之,不及其他,忠厚论人之法也。

刘宗周曰:甚矣,仁之难言也!……朱子外注云:“子文相楚,无非僭王猾夏之事;文子之于齐,既失正君讨贼之义,又不数岁而反于齐。”数语实二子铁案。凡论人论事,须提起大纲领,二子皆不明于君臣之义者,则其于天理人心已隐隐受亏。仁,心德,而忠与清,则事之见于外者。以仁者之心而事君,则为忠;以仁者之心而淑身,则为清。

“知”作“智”解:宋翔凤曰:孔子答子张之言,知用人必仁且知,乃可使之治国,然仁知讵易几也?如子文之忠,文子之清,宜皆近乎仁,而夫子俱不许以仁者,正以其知不足者也。……通之以知,乃能以仁治人。故圣人之门,宜取乎二子之才,俾好学以近乎知,则皆治太平之人也。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注疏》《论语全解》《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稽》《论语古义》《论语拾遗》《论语说义》《论语古注集笺》《论语学案》《论语集说》《论语点睛》《论语会笺》《癸巳论语解》《经史问答》《朱子语类》《国语》《史记》。

《论语信述》尊信圣贤之道,述而不作。于群书注疏,梳理合道之注解,集释经后,以益共学。每章体例,由正文、白话、释词、先贤精义、附录、参考书目等组成。宗述孔颜,心法曾思,旁扩群经,阐明次第。孝悌务本,忠恕明诚,下学上达,人道天圆。
自2021年3月21日起,第三次全新修订版《论语信述》将在文化传统平台微信公众号(wenhuact)首发连载,以供广大《论语》研习者,文化爱好者研读。文化传统平台微信公众号(wenhuact)所发《论语信述》稿件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收藏,个人朋友圈及相关经典学习群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载或用于公益经典传习之外用途的,敬请联系文传君(微信号:wenhuact001 或 wenhuact002)获得授权和相关支持。

修己·仁爱·自觉·利他

解悟经典 修身治学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道德经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 | 养生修身

点击关注订阅,获取经典学习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9:未知,焉得仁?
未知,焉得仁|《论语》没有那么难
【儒】《论语·公冶长》(19)服务百姓是为官最高智慧
《论语》学习109-110
《论语 ·公冶长第五》讲要选录-04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