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记 ︳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

【编按】1932年8月陈寅恪为清华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出题,以对对子为主要考题,最为普罗大众所熟悉的一题便是“孙行者”。看似简单的对对子,陈氏却是寓以深意。从这封陈寅恪与刘文典的书信中可以看出,陈氏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对子的四个条件,分别是词性、平仄声调、语汇和思想内涵。由对对子来检验考生的综合国文水平,可谓是思之远矣。其对于反思语言学、修辞学等的研究亦不无意义.






陈寅恪

陈寅恪(1890 — 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后就读于法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挈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39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其后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叔雅先生讲席:

 

  承命代拟今夏入学考试国文题目,寅恪连岁校阅淸华大学入学国文试卷,感触至多。据积年经验所得,以为今后国文试题,应与前此异其旨趣,即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之特性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阅卷定分之时,有所依据,庶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阅卷者良心上不致受特别痛苦,而时间精力俱可节省。

 

刘文典


  若就此义言之,在今日学术界,藏缅语系比较研究之学未发展,真正中国语文文法未成立之前,似无过于对对子之一方法。此方法去吾辈理想中之完善方法,固甚辽远,但尚是诚意不欺,实事求是之一种办法,不妨于今夏入学考试时,试一用之,以测验应试者之国文程度。略陈鄙意,敬祈垂敎。幸甚!幸甚!凡考试国文,必考其文理之通与否,必以文法为标准,此不待论者。但此事言之甚易,行之则难。最先须问吾辈今日依据何种文法以考试国文。今日印欧语系化之文法,即马氏文通“格义”式之文法,既不宜施之于不同语系之中国语文,而与汉语同系之语言比较研究,又在草昧时期,中国语文真正文法,尚未能成立,此其所以甚难也。夫所谓某种语言之文法者,其中一小部分,符于世界语言之公律,除此之外,其大部分皆由研究此种语言之特殊现相,归纳为若干通则,成立一有独立个性之统系学说,定为此种语言之规律,并非根据某一种语言之规律,即能推之以概括万族,放诸四海而准者也。假使能之,亦已变为普通语言学音韵学,名学,或文法哲学等等,而不复成为某特种语言之文法矣。

 

  昔希腊民族武力文化俱盛之后,地跨三洲,始有训释标点希腊文学之著作,以教其所谓“野蛮人”者。当日固无比较语言学之知识,且其所拟定之规律,亦非通筹全局及有统系之学说。罗马又全部因袭翻译之,其立义定名,以传统承用之之故,颇有讹误可笑者。如西欧近世语言之文法,其动词完全时间式,而有不完全之义。不完全时间式,转有完全之义,是其一例也。今评其价值,尚在天竺文法之下。但因其为用于隶属同语系之语言?故其弊害尚不甚显著。

 

  今吾国人所习见之外国语文法,仅近世英文文法耳。其代名词有男女中三性,遂造他她牠三字以区别之,矜为巧便。然若依此理论,充类至尽,则阿剌伯希伯来等语言,动词亦有性别与数别,其文法变化皆有特殊之表现。例如一男子独睡,为男性单数。二男子同睡,为男性复数,一女子独睡,为女性单数。二女子同睡,为女性复数。至若一男子与一女子而同睡,则为共性复数。此种文法变化,如依新法译造汉字,其字当为[ ]。天竺古语,其名词有二十四啭,动词有十八啭。吾中国之文法,何不一一仿效,以臻美备乎?

 

  世界人类语言中,甲种语言,有甲种特殊现相,故有甲种文法。乙种语言,有乙种特殊现相,故有乙种文法。即同一系之西欧近世语,如英文名词有三格,德文名词则有四格。法文名词有男女二性,德文名词则有男女中三性。因此种语言,今日尚有此种特殊现相。故此种语言之文法,亦不得不特设此种规律。苟违犯之者,则为不通,并非德人作德文文法喜繁琐,英人作英文文法尚简单也。

 

  欧洲受基督教之影响至深,昔日欧人往往以希伯来语言为世界语言之始祖,而自附其语言于希伯来语之支流末裔。迄乎近世,比较语言之学兴,旧日谬误之观念得以革除。因其能取同系语言,如梵语波斯语等,互相此较研究,于是系内各个语言之特性逐渐发见。印欧系语言学,遂有今日之发达。故欲详知确证一种语言之特殊现相及其性质如何,非综合分析,互相比较,以研究之,不能为功。而所与互相比较者,又必须属于同系中大同而小异之语言。盖不如此,则不独不能确定,且常错认其特性之所在,而成一非驴非马,穿凿附会之混沌怪物。因同系之语言,必先假定其同出一源,以演绎递变隔离分化之关系,乃各自成为大同而小异之言语。故分析之,综合之,于纵贯之方面,剖别其源流,于横通之方面,比较其差异。由是言之,从事比较语言之学,必具一历史观念,而具有历史观念者,必不能认贼作父,自乱其宗统也。

 

  往日法人取吾国语文约略摹仿印欧系语之规律,编为汉文典,以便欧人习读。马眉叔效之,遂有文通之作,于是中国号称始有文法。夫印欧系语文之规律,未尝不间有可供中国之文法作参考及采用者。如梵语文典中,语根之说是也。今于印欧系之语言中,将其规则之属于世界语言公律者,除去不论。其它属于某种语言之特性者,若亦同视为天经地义,金科玉律,按条逐句,一一施诸不同系之汉文,有不合者,即指为不通。呜呼!文通,文通,何其不通如是耶?西晋之世,僧徒有竺法雅者,取内典外书以相拟配,名曰“格义”(“格义”之义详见拙著“支愍度学说考”),实为赤县神州附会中西学说之初祖。即以今日中国文学系之中外文学比较一类之课程言,亦祇能就白乐天等在中国及日本之文学上,或佛教故事在印度及中国文学上之影响及演变等问题,互相比较研究,方符合比较研究之真谛。盖此种比较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概念,否则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荷马可比屈原,孔子可此歌德,穿凿附会,怪涎百出,莫可追诘,更无所谓研究之可言矣。比较研究方法之义旣如此,故今日中国必先将国文文法之“格义”观念,摧陷廓淸,然后遵循藏缅等与汉语同系语言,此较研究之途径进行,将来自可达到眞正中国文法成立之日。

 

  但今日之吾辈,即非甚不学之人,故羞以“格义”式之文法自欺欺人,用之为考试之工具。又非甚有学之人,故又不能即时创造一真正中国文法,以为测验之标准。无可奈何,不得已而求一过渡时代救济之方法,以为真正中国文法未成立前之暂时代用品,此方法即为对对子。所对不逾十字,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其中有与高中卒业应备之国文常识相关者,亦有汉语汉文特殊优点之所在,可藉以测验高材及专攻吾国文学之人,即投考国文学系者。兹略分四条,说明于下。

 

  (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

 

  此理易解,不待多言。所不解者,淸华考试英文,有不能分别动词名两者,必不录取,而国文则可不论。因特拈出此重公案,请公为我一参究之。

 

  (乙)对于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

 

 此点最关重要,乃数年阅卷所得之结论。今日中学国文教学,必须注意者也。吾人今日当然不依文镜秘府论之学说,以苛试高中卒业生。但平仄声之分别,确为高中卒业生应县之常识。吾国语言之平仄声与古代印度希腊拉丁文同,而与近世西欧语言异。然其关于语言文学之重要则一。

 

  今日学校教学英文,亦须讲究其声调之高下,独国文则不然,此乃殖民地之表征也。声调高下与语言迁变,文法应用之关系,学者早有定论。今日大学本科学生,有欲窥本国音韵训诂之学者,岂待在讲堂始调平仄乎?抑在高中毕业以前,即须知“天子圣哲”“灯盏柄曲”耶?又凡中国之韵文诗赋词曲无论矣,即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又中国古文之句读,多依声调而决定。印欧语系之标点法,不尽能施用于中国古文。若读者不道平仄声调,则不知其文句起迄。故读古书,往往误解。大正一切藏经句读之多讹,即由于此。

 

  又汉语即演为单音语,其文法之表现,即依托于语词之次序。昔人下笔偶有违反之者,上古之文姑不论,中古以后之作,多因声调关系,如“听猿实下三声泪”之例。此种句法,虽不必仿效,然读者必须知此句若作“听猿三声实下泪”,则平仄声调不谐和。故不惜违反习惯之语词次序,以迁就声调。此种破例办法之是非利弊,别为一问题,不必于此讨论。但读此诗句之人,若不能分别平仄,则此问题,于彼绝不成问题,盖其人读“听猿实下三声泪”与“听猿三声实下泪”,皆谐和亦皆不谐和,二者俱无分别。讲授文学,而遇此类情形,真有思惟路绝,言语道断之感。此虽末节,无关本题宏旨,所以附论及之者,欲使学校教室中讲授中国文学史及词曲目录学之诸公得知今日大学高中学生,其本国语言文学之普通程度如此。诸公之殚精竭力,高谈博引,岂不徒劳耶?据此,则知平仄声之测验,应列为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及格之条件,可以利用对子之方法,以实行之。

 

  (丙)对于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今日学生所读中国书中,今人之著作太多,古人之著作太少。非谓今人之著作,学生不可多读。但就其所读数量言,二者之此例相差过甚,必非合理之敎育,亟须矫正。若出一对子,中有专名或成语,而对者能以专名或成语对之,则此人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知。

 

  (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凡上等之对子,必具正反合之三阶段。(平生不解黑智儿一译“黑格尔”之哲学,今论此事,不觉与其说暗合,殊可笑也。)对一对子,其词类声调皆不适当,则为不对,是为下等,不及格。卽使词类声调皆合,而思想重复,如燕山外史中之“斯为美矣,岂不妙哉!”之句,旧日称为合掌对者,亦为下等,不及格。因其有正,而无反也。若词类声调皆适当,卽有正,又有反,是为中等,可及格。此类之对子至多,不须举例。若正及反前后二阶段之词类声调,不但能相当对,而且所表现之意义,复能互相贯通,因得综合组织,别产生一新意义。此新意义,虽不似前之正及反二阶段之意义,显著于字句之上,但确可以想象而得之,所谓言外之意是也。此类对子,既能备具第三阶段之合,即对子中最上等者。赵瓯北诗话盛称吴梅村歌行中对句之妙。其所举之例,如“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等,皆合上等对子之条件,实则不独吴诗为然,古来佳句莫不皆然。岂但诗歌,即六朝文之佳者,其篇中警策之俪句,亦莫不如是。惜阳湖当日能略窥其意,而不能畅言其理耳。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之思想必通贯而有条理,决非仅知配拟字句者所能企及。故可藉之以选拔高才之士也。

 

  昔罗马西塞罗Cicero辩论之文,为拉丁文中之冠。西土文士自古迄今,读之者何限,最近时德人始发见其文含有对偶。拉丁非单音语言,文有对偶,不易察知。故时历千载,犹有待发之覆。今言及此者,非欲助骈骊之文,增高其地位。不过藉以说明对偶确为中国语文特性之所在,而欲研究此种特性者,不得不研究由此特性所产生之对子。此义当质证于他年中国语言文学特性之研究发展以后。今日言之,徒遭流俗之讥笑。然彼等既昧于世界学术之现状,复不识汉族语文之特性,挟其十九世纪下半世纪“格义”之学,以相非难,正可譬诸白发盈颠之上阳宫女,自矜其天宝末年之时世装束,而不知天地间别有元和新样者在。亦只得任彼等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吾辈固不必,且无从与之校量也。尊意以为何如?

  

  附 记

  

  三十余年前,叔雅先生任淸华大学国文系主任。一日过寅恪曰,大学入学考期甚近,请代拟试题。时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遂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题为“梦游淸华园记”。盖曾游淸华园者,可以写实。未游淸华园者,可以想象。此卽赵彦卫云麓漫钞玖所谓,行卷可以观史才诗笔议论之意。若应试者不被录取,则成一游园惊梦也。一笑!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见东坡后集柒赠虔州术士谢晋臣君七律)。“韩卢”为犬名(见战国策拾齐策三齐欲伐魏条及史记柒玖范睢传)。“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冯应榴苏文忠诗注肆伍未知“韩卢”为犬名,岂偶失检耶?抑更有可言者,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猾耳。又正反合之说,当时惟冯友兰君一人能通解者。盖冯君熟研西洋哲学,复新游苏联返国故也。今日冯君尚健在,而刘胡并登鬼录,思之不禁悯然!是更一游园惊梦矣。

  

  一九六五年岁次乙巳五月七十六叟陈寅恪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画龙点睛说四哲——陈寅恪3
与刘叔雅论试题书
碎识“国文” - 【语文论坛】 - K12教育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清华新生入学考试,陈寅恪为什么出了这道对联题
对子与语文程度
肖伊绯:民国高考那些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