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了解结构,做不好管理!结构思维助你描绘出最适合企业的“管理树”

最重要的管理架构师,应该是企业的主要的管理者,甚至是老板。因为没有他们的理解和驱动,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无法建立的。

者 |  施炜  华夏基石集团领衔专家
来源 |  华夏基石读友会第三次线上分享内容 

前言

各位管理之声的群友,很高兴来参加这样一次分享会。去年的年底,我出版了一本新书叫《管理架构师》,总的来说大家反应还是不错的。据我所知,也有若干个企业,有一家拟上市公司,现在已经把《管理架构师》作为全部管理人员的学习手册,依此来对本企业的一些管理进行改进。比如武汉的启瑞制药,他们的管理层全部在学习《管理架构师》,学的时候也有一些困惑和问题,包括我们群里群友也提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今天就这些问题和大家来做一个分享。

《管理架构师》实际上主要是面对传统产业的,那么有一些很新的经济体,比如共享经济等,它的价值流跟我们现在所讲的有点区别,但是我们这个书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借鉴。

什么是企业里面的管理架构师?顾名思义,管理架构师是一个角色,而不是说企业里面有一个专门的职位或职务叫管理架构师。

从广义上看,只要涉及做管理设计这些人,都可以称为是管理架构师,因此所有的管理者都是管理架构师;从狭义来看,管理架构师实际上是在企业里面专业从事管理架构设计的,也就是说它更多的要去制定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HR、组织发展、运营管理这几个部门和这些职位上的人员,更具有“管理架构师”这种角色属性。

实际上,最重要的管理架构师,应该是企业的主要的管理者,甚至是老板。因为没有他们的理解和驱动,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无法建立的。所以说,企业的老板如果完全不重视,不想做管理架构体系,那你只有去影响和教育老板。




一、管理架构设计的基本逻辑

1.坚持基本原则——所有的管理体系建设都必须从业务出发

业务即经营,经营就是创造价值,创造客户价值,创造利润的活动。因此建立管理体系,要先把经营和管理打通,即建构企业管理体系的开始就是要梳理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定义,把价值创造活动分成两大部分:核心流程和辅助流程。例如,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活动,是主要流程;像人力资源、财务等则属于辅助流程,这样业所有的活动都纳入到一个价值链体系

从狭义上讲,创造价值的活动是指企业的价值流,即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为什么叫价值流?这是比喻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就像一条河一样在流动,如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之后,产生附加值,一条条产业链支流汇入主流,这个过程就是价值流动的过程,使用价值流很形象。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是这个战略的指导之下,战略几个层

首先要解决业务的组合问题,即业务的选择,在这个前提下,某个业务的经营战略就都是战略的主体。比如,海尔可能既生产冰箱又生产洗衣机,还有空调。那么战略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分别研究洗衣机的战略、空调的战略和的战略。

其次,战略是从业务出发的,在设计管理架构的时候,总的来说也是从某一项业务出发。如果这个企业是多个业务,那就相当于有多条价值流。

2.企业主要价值流和战略的关系

战略是一些经营的思想和策略,核心内容是赢的逻辑。某一项业务而言,就是如何在竞争中取胜。这种赢的思路,包括商业模式,即价值创造方式的一种集成或者组合,就是价值创造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实际上体现在价值流的这个设计。

制造业为例,目前的生产模式或者说商业模式,大体上分三种:第一种是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这是比较传统的商业模式,批量很大的生产,然通过流通渠道把它卖出去,像手机、家电第二种是规模化定制,如家具;第三种,个性化定制。如韩都衣舍这样品牌。商业模式,都可以概括为价值链模式或者价值流模式。我们90%企业的商业模式亦是如此。

由于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分销,与个性化定制在研发、生产、销售的活动不太一样。因此,在价值流设计上我们可能还要把研、产、销下一级的关键的制胜因素找出来。例如,个性化定制价值流的设计,应该在研发上,且是分布式研发,即多个研发点,否则来不及研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品种。因为从市场需求讲,分布式研发能快速的响应市场,符合个性化定制模式的特点;从销售环节说,它一定是自己能够掌控零售业务数据,把握顾客的需求。

“研产销活动中每一个环节体现着它的一些,以及策略上的安排。实际上这个做的过程就体现了策略,体现了赢的因素。再层层往下分解,就可以把基于战略目标、基于商业模式的这样一个总体的设计落实到很细节、具体的步骤上。

这个实际上是我们流程设计的一个指南,就是我们进行流程分解时,要把大的流程变为系列的流程,在分解的过程中,其实每一个层次的流程也体现了策略,或者战略的意图。

这是管理架构设计的一个基础逻辑,就是所有的设计都是从业务活动出发的,从经营活动出发的。这是进行管理架构体系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这样的逻辑,你的管理体系才是有效的。因为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你的管理体系不能够独立于价值创造,否则可能会是一套形式主义的体系。




二、企业的四类
价值创造活动及其流程设计

1.第一类活动:牵引性活动

企业价值活动中,战略管理活动是牵引性活动,即牵引所有价值创造活动的活动,且应该在价值流程设计的上面。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把价值活动分成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但是我这次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斗胆对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进行了创新,自己设立了一个流程框架的标准。我没有把企业里的流程活动分为主要和辅助,因为主、辅的划分方法其实是在暗示,企业里有些活动是重要的,有些是不重要的。其实对企业来说,它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共同创造价值,很难分出主和辅,尤其是把人力资源、把资金的筹措管理,把信息流等当成辅助性活动的话,我觉得未必合理。

所以我在书中说道,迈克尔·波特的这种对价值活动的划分标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足够注意到人力资源的作用。事实上,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知识性的活动,尤其在目前这种时代,它应该就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最主要的活动。其实我们的老板都知道,只要有了人,什么业务都能做得成;二是没有体现战略导向。战略管理的活动在迈克尔·波特的著作里是找不到的。但在一个战略导向的时代,战略活动就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分析,我就把企业的所有价值活动,从迈克尔·波特的的二分创新四分法。在流程设计里面,我们可以认为战略管理活动是这个流程体系的顶层活动。在战略管理活动里面,我又把它切分成四个一级流程:

  • 第一个一级流程,是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

  • 第二个一级流程是年度计划和预算,这个实际上是战略的分解,一般来说是一个3-5年的规划,那么它要分解为年度计划。所以年度计划实际上是我们经营最重要的驱动力,引领一年的工作;

  • 第三个一级流程是投资管理。因为投资无论是收购兼并的投资,还是自己内部建设产能的基建类投资,它既是实现战略的手段,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

  • 第四个一级流程是文化理念建设。这个其实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价值活动,甚至是在战略之上的活动,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企业的活动分得太细了,所以我认为文化的管理,也属于战略管理,因为文化事实上是战略和管理体系的一个内核。基于此,我想我把文化理念建设放到战略管理范畴里,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

 2.第二类活动:价值流活动

价值流活动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主流程。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实世界上的管理学界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主流程可以分成三大段:第一段是产品的开发,也包括一些应用技术的开发;第二段是采购和制造。现在有了统一的叫法:集成供应链,即广义的供应链,不仅是采购,还包括制造、交付;第三段就是顾客关系的投资,现在基本上也有一个统称的说法: CRM。那么我进写作《管理架构师》时,基本上保持了这么一个结构,但是有了一些创新。我把价值创造的主流程也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按过去的说法是研、产、销,为什么现在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实际上它还包括产品进入和退出市场的策略。这段流程和华为的IPD集成研发基本是叠合的,只不过说法不一样。

第二大段是生产制造。这个流程现在全世界也基本上形成共识了,就叫供应链,也可以叫集成供应链,即集成上游、集成部品模块等。集成供应链的内容是从生产到交付,即生产出来之后,把成品交付到顾客手中。这里包括了物流配送,如果是消费品的话,还包括分销。分销这一段比较复杂一点,分销既是营销范畴也属于集成供应链。这等于说就像广深高速公路,它既属于G04,又属于G15,两条高速公路是叠合的。

第三段是顾客连接,是我做的一点创新。很多企业叫做客户关系管理,子流程非常多,包括品牌、传播、客户关系深化、沟通、服务、销售等等。为什么我称之为“顾客连接”呢?在《管理架构师》之前,我出版了两本快营销的书,一本叫《连接》,一本叫《深度分销》。在《连接》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营销模型,被一些研究新营销的朋友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理论基础。我认为,营销的理论基础就是三度空间、三位一体理论,所谓三个空间,就是社群空间、网络空间和终端空间。

图1:顾客交互链的三个空间

基于这样一个三度空间或三位一体的理论,我设计了一个顾客连接的流程。简单说,因为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模式是立体化的,传播的媒介是立体化的,渠道是立体化的,所以和顾客的连接也是立体化、多维度的,因为顾客连接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主要价值创造活动,所以不再是过去那种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我把它作为主流程中的一段。

3.第三类活动:要素类活动

要素类活动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时代,就变得更加重要。正如前面所说,我认为迈克尔·波特的理论有一个缺陷:他把财务、资金、人力资源等活动作为支持性、辅助性活动,降低了人力资源、资金这些要素的作用。在《管理架构师》里,我把支持性活动中的一部分变成了要素性流程。因为资金、人、技术这些要素的流程跟主价值流程是高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后台的流程,所以我把资金、人才和技术这三个要素的开发利用,合在一起统称为要素性流程。当然,与产品有关的技术开发,放在了产品开发流程里;而在要素性流程里面的技术开发,则更多是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的开发。

4.第四类活动:知识性活动

知识性活动包括信息流,即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包括财务、公关、法务、审计等。但我在设计这方面流程的时候并没有写的很全面,主要是因为没有必要写的太详细,如怎么盖公章、发文件这些。

事实上,四类活动我写了26项流程,比华为的17项流程多。有些朋友就提出意见,认为我把这个一级流程写得太多了。为什么写这么多?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我是有意把有的地方流程写的细致一些主要是在人力资源部分,比如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绩效、激励等作为一级流程来写。从读者角度,读者多是搞人力资源的朋友,这一块我就稍微细致了一些,希望我的用心能切实帮助到搞人力资源的朋友。

第二个原因就是体现了中国管理特色。比如说文化理念的建设,就是中国企业的特色,还比如说我们还专门谈到债务的管理,是因为一些民营企业,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现在最大的隐患就是负债率过高;把干部管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流程,也是从中国企业的现实问题出发而作出的选择;有些流程的设计,我是希望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一些牵引或者促进作用,比如社会责任流程。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不作为一级流程的。但的确有很多企业到今天为止,仍然把社会责任的活动作为公关活动的组成部分,或者对宣传的组成部分。;从意识上也是不够的,我认为中国企业未来要做企业,就要成为公民组织,要做一个合格的法人公民,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责任作为一级流程。

上述这四类企业经营活动,包括管理活动的划分,实际是设计流程的框架,让我们知道流程体系建设的源头在哪里,基础在哪里,依据在哪里。




三、流程细化与分解的原则和标准

在讲流程的设计时,没有把组织的因素放进来。因为有很多的朋友一讲流程,就把组织问题混在一起,把流程分解到各个部门。实际上我觉得做流程的分解先不要考虑组织,要先考虑事情本身的逻辑,把这个事情本身分成哪几个步骤,把它细化后再考虑操作。例如,产品开发从需求到产品整个过程包括三大段:第一段是需求的管理;第二段是产品的企划;第三段是具体的产品开发。这个三段法就是做这个事情的逻辑,即是做事情的三步法。

按照架构师的逻辑,也可以将这三步法理解为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二级流程。在二级流程中,如需求管理,实际上又可分为若干个三级流程等等。理论上,可以一步步的向下分解成具体的工作行为,所以我就把流程分解这一大部分取了个名字,叫做“好大一棵树!但是,流程分解是不用细化到某一个非常具体的工作行为,像操作手册那么细的东西是没必要的。我们进行流程分解时,有两个标准:

第一,流程不需要分解,即知道事情怎么做,就不需要分解。因为流程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工作,大家都会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分解早晨起刷牙,小孩子都会的事情,咱们就不用搞个刷牙流程

第二,工作不需要协同来做,设计到最后也是如此,或者有些工作只需要一个单一的职位来做,那就不要写流程。因为流程要起到横向的协同作用,当某一件事情,某一个职位的某一个人就能够完成,那这时就不需要做流程了,需要的是作业指导书,所以流程细化的最后结果就是作业指导书。

实际上我们就把流程和作业指导书连接起来了,因为通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就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企业要做什么事;第二个企业如何做事。正如德鲁克的“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通过对流程的层层分解直到作业指导书,“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就有了评判标准和操作规范。

所以流程分解是管理架构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操作时要注意流程的三个属性:

  • 第一个属性,流程一定是一个闭环。它是任务导向,是输出定义的,即流程要最后要实现什么功能、实现什么作用。所以,所有的流程都是客户导向的闭环。

  • 第二个属性,流程有顺序和步骤。一个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很多个步骤来做,这就体现了做事的科学的方法,体现了做事的效率原则。

  • 第三个属性,任何流程都有时间规定,它体现了速度原则。




四、流程与组织如何结合

所谓的组织化很简单,把流程规划出来之后,组织化的问题在于:流程活动由谁来完成?由哪一个责任主体来完成?但责任主体,不能完全理解为就是某一个人来负责,在具体的个人之前实际上是由一个机构、一个团队或一个项目组的组织完成,所以我们首先还是要谈组织。

流程和组织的结合,本质上是要解决分工问题。即不同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责任主体,什么样的组织来做?这个时候就是把流程和组织结合起来的时候。怎么结合?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

1.依据流程进行自上而下的组织设计

“自上而下”就是从一级流程出发来进行组织的分工,从大的分工再到细的分工,完成组织的设计。

例如,企业的第一类的活动叫牵引性的活动,包括战略、计划、投资和企业文化。根据这样的分界,在进行组织化的时侯,我们常用的做法就是分成四个部门,即四个一级组织:战略部、计划部(也可以叫运营部)、投资部、企业文化部,这是个基本逻辑。当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规模及每个活动实际牵涉到的工作量等,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如何调整呢?比如说我战略和计划放到一起,统称为战略与运营部。如果是上市公司,投资活动很多,收购界面的工作量很大,投资就可以独立出来,非上市企业的话,经常把投资也放到战略运营部里去,改个名字叫总裁办。这都是把它符号化的过程,实施的内容是这个流程决定的。企业文化的组织设计也是一样,如果企业非常大,那我这个企业文化要独立为一个部门,或者和党建部门合在一起,就是负责企业文化工作。但如果这个企业很小,总共就几百人,可能就没有必要独立了成立企业文化部,和人力资源部门放在一起也是可以的。总的来说,大的逻辑是根据价值链来设计组织,同时也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主价值流的三大块: IPD,从需求到产品;集成供应链,从设计到交付;顾客连接,这三大块可以分为三大部门、三大中心,或者三大机构。当然这是以制造业为模板的,如果是一个消费业企业呢?它面向顾客的研究活动非常频繁,可以把一级流程里面的,即从需求到产品里面的市场管理、需求管理独立出来,变为顾客研究部;可以把产品企划专门独立出来,组建产品规划部、产品开发部;也可以把产品开发部分解,比如说分成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我再把它分解开,分解完了之后还可以把它矩阵式的组合起来。

所以说,同样一个“从需求到产品”需要的一个价值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整合度高一些、分工细一些,所以这是一个分工的细致度,以及部门设置的宽度问题。只要是依据价值流的这样一个原则和价值流的流程,怎么调整都是正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

从上而下,意味着从大部门设计一直到职位设计的流程分解。在这个地方我得把“职位”这个词强调一下。职位非常重要,职位是企业里最小的组织单元。这个大家一定要理解,最小的组织单元是职位,组织实际上就是职位的集成。我把职位结合起来变成了组织:有的组织是大组织,职位就多,职位之间既有结构关系又是相对独立的;还有的组织是任务小组的结合,有的小组可能就一个职位,由此说职位是组织的最小单元。

2.由下而上的组织设计

由下而上,实际上更符合流程决定组织的原则。我把这个流程分解得很细,比如市场调查这项活动分解到调查资料,就可以判断这项活动是分解成一个职位做,还是分解为两个职位做?就是从流程最基础、最细致的部分,把这个流程和职位先对应起来,即流程分解到某一个职位可以完成,就不需要再分解。所以说,职位是最小的组织,也是流程的末端。

当流程具体的某个环节和职位直接对应起来,我们就可以进行组织调整。比如一个人员能力很强,就可以让他多做几项细致的流程工作,也有可能是目前这个职位上的人员能力还不够,那可能让他只做其中的两个小步骤,或者协调别的部门来组成一个临时的任务小组等,这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的。从下往上进行组织设计,我们把叫做“组织的归。比一系列的职位是件事可能把它整合起来变成一个部门。

现实中,我们在进行组织设计的时候,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都要有。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当分解、梳理到流程的末端,把作业指导书和职位对接起来后,流程和组织就对接起来,我们基于流程进行组织设计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五、组织的协同方式

组织之间的协同问题,包括职位和职位之间的协同、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协同,我在书里提出一个比喻,这个协同就像是我们戴在手上手串。当然我能说是好像,不能完全去对应。传统协同方式大体上有三种:

第一种协同方式,靠权力衔接。比如人力资源部有两个职位,招聘和编制管理,这两个职位上面靠招聘部的领导来指挥他们去进行协同,因为用权利衔接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企业的大部分的协同活动还是权力衔接。

第二种协同方式流程衔接。事情按照流程运行顺序,哪个环节该谁做,就谁做,不需要领导来审批指挥。组织协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基于数据化管理的流程衔接,这是未来的组织运行的主要的机制。

不过我要补充一下,企业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可以流程化,有些活动是属于那种不确定性的活动,那么它就不能够流程化,比方说一些创新探索性的活动,它存在很不确定性,也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用流程设计来管理就不行了。

第三种协同方式,内部的交易。有一些企业的活动,它的信息不太透明,管理成本又很高,所以可以通过内部购买的方式,像车队服务、会议服务等,它就可以通过内部交易的方式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的管理架构师
【今日分享】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区别
彭剑锋谈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三大系统,发展三种模式
石材企业如何构建和打造流程型组织?
向流程要利润:如何构建精益化流程管理体系
OD必修-人力资源管理的金字塔:职位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