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与赵汝愚的摩崖石刻
在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的史话中,有一段堪比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它就是朱熹与赵汝愚的摩崖石刻。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福州讲学,他与两次担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的赵汝愚既是师生又是好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受谤而隐晦多年的朱熹,辞掉江西提刑的任命,匆匆来到福州拜访知州赵汝愚。不料,早此一年赵汝愚已调往四川任制置使去了。于是,朱熹率领门人王子合、陈肤仲、潘谦之、黄子方四人,登鼓山拜谒赵汝愚礼请来山主持的元嗣方丈,又登上僧人建造的水云亭,在水云亭(原名临沧亭)外墙上目睹赵汝愚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即将赴川任职时的题刻:“灵源有幽趣,临沧擅佳名。我来坐久之,犹怀不尽情。褰裳步翠麓,危绝不可登。豁然天地宽,顿觉心目明。洋洋三江汇,迢迢众山横。清寒草木瘦,翠盖亦前陈。山僧好心事,为我开此亭。重游见翼然,险道悉以平。会方有行役,邛蜀万里程。徘徊更瞻眺,斜日下云屏。  淳熙十四年正月四日愚斋。睹物思人,感慨万千。于是,留下了一方一气呵成、潇洒飘逸、表达强烈的思友之情的行书题刻于灵源洞观音阁东边石门附近的岩壁上:“淳熙丁未,晦翁来谒鼓山嗣公,游灵原,遂登水云亭,有怀四川子直侍郎。同游者:清漳王子合、郡人陈肤仲、潘谦之、黄子方,僧端友”“晦翁”是朱熹本人,“嗣公”指的是涌泉寺住持元嗣,“子直侍郎”便是赵汝愚。

   三年后,赵汝愚再次入闽任职。次年(绍熙二年)他又登上鼓山,看见朱熹留下的题刻,大为感动,想到远方的朱熹和已逝世的元嗣禅师,心情更加复杂。于是,在朱熹题刻的右侧相隔一方(见题头图)留下另一方题刻:“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祗如此,危栏独倚更婓回。 绍熙辛亥九月二十日,赵子直同林择之、姚宏甫来游,崇宪、崇范、崇度侍,王子充、林井伯不至。”题刻抒发了自己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和对师友朱熹、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思念情怀。诗中的“故人”指的是朱熹,“禅客”则是当时已圆寂的元嗣禅师。不到一个月,赵汝愚又调离了福州。

  后来,朱熹再次登临鼓山,看到自己题刻旁边赵汝愚的诗作,心潮如海,就从“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的诗句中,节选“天风海涛”四字,镌刻在绝顶峰的山崖上,题款特别注明:“晦翁为子直书”。

   朱熹和赵汝愚在福州一直无缘相会,靠题刻来交流友情,这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史上一桩韵事。跨越时空的题刻中传达了真挚的友情,古人有趣的诗文酬答的场景,让后人颇为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鼓山(三)听水斋、灵源洞、喝水岩、水云亭摩崖石刻行
永泉的福州鼓山游(10)——摩崖石刻③,灵源洞,朱熹的“寿”
度尾东山寺前“第一山”摩崖石刻是朱熹真迹吗?
揭秘涌泉寺的传奇。般若苑是什么神仙境界?
鼓山摩崖题刻,浓缩千年精华
喝水岩,东南碑林——福建7日(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