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申:印度佛像的起源-印度的石窟

金申简历:

1949年北京人,1968年内蒙古上山下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美术五年。一直从事佛教美术考古及文物鉴定,为中外大专院校和文博单位授课,挑李天下。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点评专家。文物著述三十余种,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善画达摩类佛画,对草原人马有深入体会,画风刚健,独树一帜,美术圈及艺术市场颇受好评。



印度佛像的起源-印度石窟 |


印度的石窟塔寺众多,与山奇大塔媲美的有阿旃陀石窟,此外埃罗拉石窟,奥朗加巴德石窟也都在印度佛教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西海岸孟买东北300公里山中,笈多时代的石窟佛像也属于萨尔那特式。石窟内的佛坐像都是双腿下垂的倚坐佛像,这种倚坐佛像对我国唐代佛像影响很大。



阿旃陀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是壁画,著名的莲花手观音也可说是美术史上的杰作。我国唐代高僧玄奘也曾来此巡礼,并将之载入《大唐西域记》中。



8世纪至12世纪中期,巴拉王朝持续了约400年,此时的佛教多已转化为印度教。巴拉王朝由于热心提倡佛教而成为佛教美术的最后根据地。




巴拉时代的雕刻多为黑色玄武岩,表面光滑坚致,其样式可说是继承了笈多时代美术,但已变得更为形式化和规范化,佛像多体态略显呆板。传统的释迦像和佛传图已渐少,受印度教影响各种忿怒形佛像增多。



中世纪后,印度教美术开始发达,印度教崇拜大梵天,湿婆神和毗湿纽这三大主神,湿婆神最为多见。以湿婆神的性器崇拜(湿婆林伽)和男女欢爱的雕刻很为流行。在卡朱拉霍地方的塔庙外壁上浮雕有大量男女欢爱的雕刻,奇诞怪异,实为印度雕刻之末流,其男女交欢的形象即尼泊尔,西藏佛教之所谓欢喜佛之滥觞。



巴拉朝的雕刻在我国唐代密教雕刻上可看到其影响,特别是宋元以后,西藏佛教艺术受巴拉王朝艺术风格影响很大,至今延续不衰。


读金申老师《佛教造像中的美术史》并记之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及犍陀罗佛像艺术
印度佛像的起源
愛羅拉石窟
《一念刹那,一念永恒》——遗世之美
西方艺术史:印度美术-印度中世纪美术【96】
印度日記—06.埃洛拉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