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疼!我家娃把心爱的东西一样样给其他小朋友,只为讨好他们!

娃儿到了两三岁就开始需要社交了,多数如我们这些老母亲总是会鼓励他们融入群体,努力帮他们创造多多结识小伙伴的机会。交友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养成阳光的好性格,也可以让娃从同龄小伙伴身上学习到一些。然而事实并不会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比如之前有个妈妈来和我诉说了她三岁多女儿在交朋友上太弱势了。

小区里有个比她女儿大2岁的小姐姐,长得漂亮又可爱,在小区里是颗“小明星”,女儿也是她的小“迷妹”。但后来发现变味道了,因为女儿经常收到小姐姐提的要求:“你不把玩具给我,我就不跟你玩了。” 女儿怕别人孤立自己,选择了乖乖顺从,把家里东西往外搬,并且也不跟爸妈说。虽然这个妈妈跟她反复强调:“不能随便答应别人无理的请求。” 可没有用。

突然感觉到娃儿的世界也有“黑暗面”有木有?

这样的事情本身对孩子未必有多严重,也许孩子也会去慢慢调整自己的社交策略。但是当自家的娃儿在社交中处于极大的被动地位,还是会给咱们大人造成一些不适和担心——我们会害怕孩子在人生早期的社交中形成扭曲的社交观,但糟糕的是,有时介入了还不如不介入,反而会让娃儿觉得爸妈的“关心”不仅没有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烦恼,甚至还成了负担,于是会有“躲着爸妈去做这事”的情况。

所以,今天帮大家准备些应对方式,在娃儿获得友谊这件事上,咱们帮忙一定要帮对。

告诉孩子为什么贿赂不会有友谊,

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

自古以来就存的在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常见策略:贿赂。

用“贿赂”来收买交情,在职场上也是很常见呢,不少成人也会使用到这种方式,这种收买友谊纯粹是出于便利和生存的考虑。

但问题是,在童年时代,想通过贿赂来建立友谊和获得接纳并不那么奏效。

在《妈妈,他们欺负我》一书里就指出,大多数孩子会接受贿赂,但仍旧不接纳那个贿赂他的人,甚至对对方更加排斥。

贿赂策略会失败的最重要的点在于,贿赂不能改变任何导致这个孩子被排斥的原因。也就是说,别人一开始排斥这个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不送礼物,所以排斥他。

而从心理学角度讲,贿赂策略会失败存在一种微妙的因素,与归因理论有关。

在非常著名的研究实验中, 研究人员要求被试者去做他们非常厌恶的事情。其中一半的被试者因为做了这件事而获得了少量的酬劳,而另一半则因此获得了丰富的酬劳。

之后,当研究人员再次询问被试者对所做的事情的态度时,非常戏剧的是,

获得丰厚酬劳的那组人表示仍旧厌恶所做的事,

而获得少量酬劳的那组人则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喜欢所做的事。

为什么会这样?

当一个人获得了很多酬劳,这个人会认为自己是为了这笔酬劳而去做自己讨厌的事。

但如果并没有获得太多酬劳,他就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自己讨厌的事呢?”每个人从心理上都会认为自己是傻瓜,所以就会想着,“那一定是我开始喜欢上这件事了。否则我是不会做这事的!”

告诉孩子理论当然是困难的。那如何传达我们想告诉他们的点呢?

对于老想拿东西贿赂其他小朋友的娃来说,除了他错误地以为自己一次次贿赂会得到小朋友的喜欢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他对自己输送出去的物质没有具体的概念。

所以暂时理解不了前面一点,咱们先不管,但必需要明确地告诉他物质的概念。

比如:“宝贝,妈妈跟你说哦,我知道你也很想跟谁谁谁玩,但我认为咱们可以想想比送东西更好的方式!因为你想呀,如果你今天送绘本,明天送早教机,后天再送玩具,这些东西就都成了他的东西了,你自己都没有了,这之后怎么办呢?”

把问题交给孩子之后,让他自己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执着”有所松动。

同时要告诉孩子真正的友谊应该这样获得

人都有生存的本能,获得友谊、被人接纳都是娃儿出于“人际生存”本能的考虑,所以在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能怎么做之后,还得给他指出一些方向。

我们最需要告诉孩子的是,凡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友谊都是通过幽默、同理心、诚实、忠诚、信任和尊重来实现的。

1. 和小伙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参加同一个课外活动,发展起来的友谊就会坚固,完全不需要送任何东西。

2. 平时多让娃儿看看各种绘本,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也能获得小朋友的喜爱。人天生都喜欢接近有知识、有内容、丰富有趣的人。

之前我在《不给娃看优质动画片,他上幼儿园了,你可能会有遗憾!》文章里也提到过,在幼儿园的娃儿会喜欢谈论一些动画片中的人物,这些就是他们的共同语言。OK就是因为看了海底小纵队,对里面的各种海洋生动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也赢得了一票儿小朋友的“小崇拜”。

3. 在2-4岁的社交初级阶段,一定要鼓励娃儿有至少一个固定的好朋友,不一定要多,一个也完全OK。

这一个好朋友,往往会给娃儿打开交友的思路,让他得到自信感。总之,这个好朋友会是娃交到更多朋友的敲门砖。当然,这个好朋友一定要三观正。

儿童心理学博士Natasha Wardman在关于社交能力培养的文章中指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友谊并不是生物学设定的一个个框定,从娃娃社交到成人社交,处在不同年龄段友谊的形成都是不一样的,应该让孩子按顺序依次跳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交能力有五个阶段影响友谊的形成:

第一阶段(3-7岁)与身边的人产生的短暂友谊

第二阶段(4-9岁)涉及与能够帮助实现自我目标的人的单向友谊

第三阶段(6-12岁)涉及互惠友谊,但仅限于特定条件

第四阶段(11-15岁)涉及相互亲密和支持的友谊

第五阶段(12岁至成年)崇尚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权的友谊,即使他们可能有相似的兴趣和更深的感情


所以,咱们2,3岁的娃儿还处于非常早期的社交阶段,友谊都是相对短暂的,不涉及到人生目标、性格认同,娃儿之间的友谊还是相当单纯的,爸妈也应该把这事想得简单些。

必需告诉孩子什么叫做“舒服的感觉”

成人之间会讲距离感,所谓距离感就是人际界限。当自己的人际界限被人突破了,总是会不舒服的。

孩子也是有人际界限感的,只是在初期的社交中,他们有时会不清楚什么叫坚守住自己的人际界限。

有一阵OK很喜欢班里的一个小女孩,那个女孩长得特别美,光一双大眼睛就把OK给迷住了,然后她表达能力也很强、人也聪明,关键是还特别礼貌,每次我送OK到班门口,那个女孩子看到我们来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连我都喜欢。

当然这样招爱的体质让这个姑娘在班里也是一直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小朋友们碰到好玩的都愿意请她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必读】培养交际达人——人际关系敏感期
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朋友?培养孩子的社交力,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100讲【51】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不跟我的孩子玩_【快资讯】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