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富兴论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法的精髓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与课堂教法的统一,是把课改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新的思路,把思路转化为教学方法,把方法转化为教学模式,而模式是最便于学习、运用、推广的。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来之不易,它凝聚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它源于课堂教学的长期实践,源于多年的课改实践,源于对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解和传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源于对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概括提炼,源于对很多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比、取舍、完善,又经过很多学校的实践检验,使之达到科学、简明、易懂、易操作、灵活性强、效率高、效果好的要求。而且,在优化细节方面,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和提高,所以这也是无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智慧的结晶。

精髓一: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四个重要特点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有四个重要特点,这四个特点,一是整体性,二是科学性,三是灵活性,四是实效性

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调单元备课,课前候课指导学生做知识准备时,教师要出示单元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看、想、记。辅助环节一般也要由单元知识结构图导入,指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体系,弄清本节所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到下课前2分钟小结回归时,还要总结本节知识结构图,强化核心知识,再回归上位知识结构图,即回归单元知识结构图,一堂课当中,始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不零打碎敲,避免把完整的知识体系搞得支离破碎。第二个是课堂结构的整体性,一堂课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圆满完整,形成一个既有一节课的相对完整,又有与前一节课和后一节课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指导学生把每一节课都能紧密联系起来,站在学段学科整体的高度去把握每一个课时、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每一册书,这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第三个是教学组织管理的整体性,从课前候课做好四项准备,到课堂每个环节的过渡与组织管理,再到课后的“一清三习”,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既便于把课堂教学与堂清、日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又便于教师操作和学校考核评价。

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这种教学法作了很好的回答。“先学”和“训练”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后教”是合作学习,包括“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老师先指导学生独立看书、思考、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共性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困难,教师就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就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学生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兵教兵、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后教之后,要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实践应用,当堂训练就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也是自主学习。

二是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经过适当增、减使它变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成校本课程呢?运用这种模式时,指导学生先学,教师通过检测,弄清课本上哪些是学生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留下来教。这样,国家课程(课本)就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

三是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时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检测题做对了,后进生没有看懂、做错了;到“后教”时,“兵教兵”,即老师组织听懂了、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没听懂、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为什么错,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及时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应用能力,达到了“培优”。当堂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情,把训练题分为“巩固达标题”(也叫“必做题”)和“拓展提高题”(也叫“选做题”)两个层次,学困生要努力完成“巩固达标题”,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光要完成“巩固达标题”,还要力争完成“拓展提高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

四是这种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新教材单元整体的编排意图,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单元整体导入,到学习目标确定,再到回归单元目标,使每节课都能与单元模块紧密结合,由知识块到一个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网络。

五是这种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是实践,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六是这种模式同其他模式相比,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出问题以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学习目标,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是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它变教师教书为教学生学,它颠倒了“教”与“学”的顺序,即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是从学生自己读书或看书开始,下课前必须完成作业,当堂达标。不像有些模式,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先用至少一节课时间作预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这种模式不依赖大量的课前预习,所有教学任务都可以在课内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靠加班加点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只能算是二流教师,不加班加点就能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才是一流的教师。

八是这种教学模式是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的一种模式。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去组织学生学,引导学生学,鼓励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遵循“先导后学”的原则,指导语要体现“五个明确”(即“自学的内容、学法、时间、应达到的标准、自学以后老师如何检测效果”这五点要讲明确),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这样才能学得紧张高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绝不能以讲代学。学生自学以后,教师检测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学生更正、讨论、合作解疑;学生都不懂的共性疑难,教师要讲清讲透,但是,教师是以教导学,为学而教。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再高明的老师也代替不了学生学。

其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法有一个基本模式,在实际操作当中,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对课堂结构做出适当的调整或变通,以保证取得满意的效果。影响课堂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学段因素。不同的学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同,知识的积累量、理解力、接受力和思维能力各有不同,例如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有5分钟左右,所以教师一般每间隔5分钟左右就要进行一次组织教学,课堂上宜采用学一点,教一点,再学一点,再教一点的方法,把一堂课分为“几学几教”;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自律性增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以延长到1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在自学或当堂训练环节,一次性练习时间就可以适当延长。

二是学科因素。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文科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教师往往采用出思考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理科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多用做检测题和板演的方式来组织检测、后教。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演示实验比较多,所以教师还要通过指导学生做实验,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科学的态度。

三是课型因素。例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训练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作文课等等,不同的课型,就有不同的课堂结构安排;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新授课,也有不同课型,例如数学的例题型课、概念型课、概念+例题型课,也有不同的结构,决不能死搬硬套,要做适当调整。

四是学情因素。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也会对课堂结构安排产生影响,例如数学的概念+例题型课,如果学生基础好,可以采用“一学一教”的课堂结构;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则可以采用“两学两教”的课堂结构。再比如复习课,如果学生新授课基础好,就可以采用“考改考”的模式复习,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或者新授课与复习课相隔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读考改考”的模式组织复习。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际操作中,教师也必须时时步步重学情,以学情定教的内容、方法和时间,以学情定训练的内容、题量、难度、时间和方法。“以学定教”是教师后教的基本原则,而灵活运用则是五环节模式的灵魂。

实效性是五环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都是为了取得实效,效果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唯一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或先考后教,以考促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学而教”;教师要始终遵循“六个步步”的课堂教学原则,怎样效果好就怎样教。

精髓二: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的基本原则

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课堂操作中要遵循“六个步步”的基本原则:步步有目标,步步有指导,步步教方法,步步重学情,步步抓落实,步步讲实效。

“步步有目标”,就是要强化目标意识,辅助环节揭示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要求;接下来的每个环节都要紧扣目标,分解落实目标;下课以前还要回应目标,指导学生对照目标找差距,落实堂清,布置课后“三习”工作,为抓好日清工作奠定基础。

“步步有指导”,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五个明确”(内容、学法、时间、标准、要求),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

“步步教方法”,方法比知识重要,教会学生怎样学比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有价值。包括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审题方法,答题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课堂回答提问的方法,同桌或小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等等。

“步步重学情”,学情是教师教的依据,课堂上,教师要强化“学情”意识,关注学情,及时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才能保证后教的效果。

“步步抓落实”,这是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知与行结合起来,各个环节中的每一项指导之后,都要看学生做得如何;每一个核心知识或题型规律总结出来之后,要及时巩固后教成果。各项工作,布置以后就要抓落实,抓执行,没有扎扎实实的行动,就没有实实在在的成果。

“步步讲实效”,这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课堂教学不能搞花架子,要追求实效,效果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唯一标准。

精髓三:优化五环节教学模式运行有“六大策略”

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当中有六大策略来保证其运行的高效:

(一)优化课前的准备策略,奠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课前的准备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预习和教师的备课上。

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制作预习导读,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前预习;候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四项准备”,即“思想准备、身体准备、学习用品准备、知识准备”,为上好一节高效的课奠定坚实基础。

教务处应在每学期初组织教师系统地研究和总体把握课标、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每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并深入了解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其次是确定阶段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要考虑后进生和中等生的现实基础与实际接受能力,严格控制教学内容,既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考虑适度拓展,发挥其特长。抓好集体备课,优势互补。在每周末要安排时间,分年级、分学科备课组组织教师,根据对教学的进度与得失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在掌握有关大纲、教材或活动课程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指导,设置教学环节和步骤,设计好检测题、当堂训练题,准备好教案、课件、导学案、教具等。

(二)优化课内的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

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一节课按照45分钟计算,除去辅助环节要占去2分钟,“学生自学”和“检测后教”一般控制在26分钟以内,而一节课的“针对训练”应不少于15分钟,最后还要留出2分钟左右时间完成小结回归,布置“一清三习”。其中“学生自学”和“检测后教”两个环节里由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时间宜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其余18分钟以上的时间用于快速简明地导入、板题、揭示学习目标和指导学生独立自学、完成检测题、参与更正讨论、质疑问难、回答老师的提问及师生交流等,必要时教师还应在出示目标后,扼要地指明在上一堂课学生作业当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学生过渡到学习新课扫除障碍。教师要善于精讲,以“学”定“教”,讲在点子上,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练习时间,使“课时”不要成为“教时”,而是“学时”。另外,教师要充分、适宜地运用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内的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自学和思考

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怎么看书,怎么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学生自学时教师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性质,梳理归类,做好第二次备课。

(四)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质疑和解难

以学定教,教学生不会的,教不会的学生。对于只有一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应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兵教兵”,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可以用讨论和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讲审题思路,讲解题方法、程序,讲易混易错点,在解惑结束之后,还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出类型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并同步板书结论要点或规律,给学生留出适当时间,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消化、理解和记忆,及时巩固后教成果。

(五)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巩固和应用

当堂训练的目的是努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的时间必须保证,一般每节课当堂做作业的时间不能少于12分钟,训练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基础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一是针对性原则,有两重含义,第一是紧扣目标,针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做重点练习;第二是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练习。二是基础性原则,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习题能覆盖本节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和题型;三是量力性原则,即作业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当,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而且题量要适度,以学生经过努力在预定时间之内能完成为限。四是典型性原则,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设计为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或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或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标新立异。五是层次性原则,设计作业时要低起点,抓基础,全覆盖,分层次,根据学情,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巩固达标题)和选做题(拓展提高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当堂训练应该像考试一样,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辅导。训练考试化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快节奏完成任务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六)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各科教师都要十分重视课后补差和辅导,基本实现学习目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尽量不加班加点。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别性问题,及时主动地予以课后辅导,包括“补差”和“培优”。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当堂不达标的学生要在课后及时补习;二是小组长要认真督查、帮助,抓好落实;三是任课教师要深入了解补习情况,针对学情采取相应策略,保证补习效果。还要建立从起始年级和起点科目就开始抓辅导、抓补偿教学,抓“三习”(补习、复习、预习)的制度,明确规定时间、对象、方法和要求,并有专门记载,学校要把课后增效效果列为教师考核内容。

精髓四:五环节模式的课堂结构科学简便易操作

以新授课为例,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每节课一般设置五个教学环节,一是辅助环节,简称“导”:导入板题,揭标示导;二是自学检测环节,简称“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效果;三是合作解疑环节,简称“教”:更正讨论,教师点拨,巩固成果;四是巩固训练环节,简称“练”:巩固练习,拓展提高;五是小结回归环节,简称“结”:小结回归,一清三习。这五个环节可以概括为“导、学、教、练、结”。 下边简要说明各个环节如何操作。
 
(一)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这个环节一般分四步操作:

第一步,单元导入。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教学时,老师在候课时就要先呈现单元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编者的一段话,一般是在标题下单独成页),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层次,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本节所学内容在单元知识结构图中所处的位置。初步建立单元知识体系。上课仪式结束,教师要从单元知识结构图导入,然后引出新课。单元当中的某一课如果分为几个课时,可以只在该课的第一课时采用单元导入的办法,其它课时不必如此,可采用复习回顾旧知的方法导入。导入语要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激励性、过渡性的特点。

第二步,同步板书或出示课题。书写要规范,位置要醒目,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境。这个细节的处理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能反映出教师的教风,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四个:一是课程标准,二是考试说明,三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四是学情。目标设定要准确适当,语言表述简明有序。教师只需要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出示以后,要指导学生看想记,明确目标要求。教师在备写教案时,不能只有目标,还要从呈现方式、组织管理、语言激励、了解效果四个方面下功夫,优化细节,使之更便于操作。

第四步,出示自学指导。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导后学、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五个明确:明确时间、内容、学法、标准、要求。只有做到了五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自学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或朗读,或默读,或看书,或动手操作,遇到疑难查工具书,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圈点批注,找到答案画线,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几学几教,即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 ……

(二)自学检测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检测效果。

这个环节也叫“先学环节”,一般分两步操作:1、学生自主学习;2、教师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独立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做好组织管理,站在讲台上目光巡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专注的自学,如果有学生不专注,就用目光暗示或者走到他身边说上一两句悄悄话,让他认真自学;二是适当行间巡视,了解好中差三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哪些是属于旧知识回生造成的,哪些是属于新知识没学懂造成的,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三是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四是如果需要板演,就提前在黑板上画出板演区、更正区,为下一步的检测、板演做准备。

教师不能为了赶进度,把学生的自学当陪衬,只看时间,不管学情和效果。要尽量减少教学环节,能一学一教的就不要分成两学两教,避免重复浪费时间;设计的思考题要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概括性、条理性,要指导学生通读教材,不要仅仅为了完成几个思考题去读书,应该在通读课文、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思考题。否则,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就会出偏差,学到的知识也会是零零碎碎的。理科要指导学生怎样看例题。学生看例题的目的,一是弄清概念,二是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能运用这些公式、定理,三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弄清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到解题规律。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以后,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从中发现问题,为后教提供依据。教师检测的方式根据学科、课型特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一般有口头提问,练习板演,动手操作三种。检测就是考试,要求要严格,组织要严密,确保能了解真实学情。检测环节的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预设的自学时间快到时,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还有多少学生未完成自学任务,根据学情决定是否可以转入检测环节;二是开始检测之前要先讲清指导语,可以出示检测指导和检测题,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三是指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四是学生做题时,教师做好组织管理,确保学生限时独立完成;四是适当行间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和进度,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三)合作解疑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巩固成果。

这个环节也叫“后教”环节。“后教”不全是教师讲,而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解决共性疑难的教学过程。以数学例题型课为例,课堂实际操作时一般分为四步:1、观察板演,组织更正;2、组织讨论,形成共识;3、教师点拨,讲析板书;4、消化理解,巩固成果。
对于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保证课堂高效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合作解疑的方式有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两种形式。生生合作包括更正、同桌或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种方式。对于检测后发现的学生在自学当中没学懂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参与更正、讨论解决。对板演的内容,老师要先组织学生按
“五步观察法”的要求(一看思路、二看方法、三看步骤、四看结果、五看规范)认真观察、思考,对照例题解题步骤和自己做题的实践体会,观察板演中有没有问题,发现有问题及时举手上台更正。组织更正时一定要注意教方法。不仅要知道怎么改,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改。学生更正不了的共性疑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

对学生都不会的倾向性问题,老师要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出易混易错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教师要找准学生的思维障碍点,从分析出错原因入手,还要把讲析与板书结合起来,同步板书重要知识点、易混易错点、解题规律、答题规范要求和出错原因归纳。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讲完了,不等于学生都学会了。讲评归纳之后,还要留出一定时间,指导学生做笔记,总结知识,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个性补漏,融会贯通,及时巩固后教成果。
 
(四)巩固拓展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这个环节也叫“当堂训练环节”。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教师要根据本节目标和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训练题,注意把握好题型、题量、难度。可以一点多题,强化核心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巩固基础;也可以一题多点,强化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个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每节课的训练题要分出层次,有必做题,即巩固达标题;也有选做题,即用于拓展提高的培优题。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拓展提高,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对拓展的内容可以不作统一要求,要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五)回归环节:小结回归,一清三习。
 这个环节包括三步:1、总结本节所学核心知识,指出倾向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2、回应本节目标,寻找差距,回归单元目标;3、落实堂清,指导课后补差、日清、复习、预习工作。

每堂课在结束前两分钟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小结,一是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回应目标,寻找差距,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二是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根据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表现和当堂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落实堂清,并布置课后日清、补习、复习和预习工作。

后教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及时巩固后教成果时做好核心知识的总结是必要的,这有利于整合本节课的知识,但与当堂训练之后的“小结回归”的意义、作用、内容完全不同。小结回归环节充分体现了五环节模式整体性的特点,从知识、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做总结,既要回应目标,对照目标找差距,又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回归到上位知识结构图中(一课或一个单元),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还要落实堂清,布置课后“三习”工作,强化课后管理,使一节课圆满完整,强化效果。

以上讲的只是一般的新授课课堂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优化,方法需要灵活掌握;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还可以灵活变通。实践证明,老师们灵活运用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法,就能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能有效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好素质教育。

打造高效课堂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要从多方面做努力。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能够引领学生;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吃透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能灵活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优化每一个教学细节;需要教师不断强化教学基本功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怎么能牛起来?
中小学高效课堂典型模式资料
|翻转课堂十问十答系列3:翻转课堂如何翻?一看我便能知晓
到底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备课”隐藏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全部秘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大方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