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宏启观察 73 || “双减”要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导读

“双减”要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包括高质量的结果(学生素质培养状况)、高质量课程、高质量教法、高质量评价、高质量教师、高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

全文共3749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双减”政策以雷霆万钧之力,给基础教育带来强烈震荡,教育生态发生剧烈变化。教育旧生态被颠覆性打破,原有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补习机构的关系格局被改写,但教育新生态远远没有形成。旧局面已经土崩瓦解,新局面尚在襁褓之中,教育新生态的生成正处于探索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正处于焦虑期,所谓“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探索阶段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焦虑不可避免,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双减后各方都无动于衷、波澜不惊,未必是好事情。不知所措、惊慌失措都是暂时现象,一旦尘埃落定,各方习惯之后,焦虑就会大大减缓。因此,各方无须谈“减”色变,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一旦新生态形成,各方适应了新生态,就会变得气定神闲。

“双减”当下已经成为覆盖全国的行动,很多人就“双减”谈“双减”,俨然“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减负而减负,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把减负与教育目的联系起来,否则减负就是盲目的。本文要强调的是,“双减”要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

何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它意味着教育对于国家发展与人的发展有高质量的贡献,即意味着教育能够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高质量的贡献,能够为培养出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即人的现代化)做出高质量的贡献。只有“双减”,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机械作业、重复作业、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纸上功夫、唯分数、唯升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主体性水平,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水平,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才能为社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双减”政策的逻辑起点绝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而是国家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以及学生个体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就学生而言,许多家长甚至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看到了学生“一时”的利益,只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以解决升学问题,而没有看到学生“一生”的利益,没有关注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只看一时,不看一世,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人一生面临的重要竞争,按照时间顺序,大致有三类:一是升学,主要是参加中高考,要想竞争胜出,最重要的是“会做题”,能拿高分;二是找工作,要想竞争胜出,同等条件下最重要的是面试的时候“会表达”、思维敏捷;三是在漫长职业生涯中的职场晋升,这种情况下最为重要的不是纸上谈兵会做题,也不是口若悬河会表达,而是“会创新+会合作”,在职场中最受欢迎的员工是有点子、会做事、会创造性解决难题的员工,是心存善意、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员工,所谓有聪明的脑、温暖的心就是指的这类人。但是现实往往是,聪明的人有时会看不起别人,甚至运用自己的聪明欺人敛财甚至欺世盗名,而温暖的好人常常又不够聪明。因此,教育如果是高质量的,就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素养,会做题重要,会表达更重要,而会创新会合作最重要,这些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兼容的。此外,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对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建设现代国家也是至关重要的。可见,只让学生会做题是非常片面的,是误人子弟、误国误民的。

思考和推进“双减”,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否则“双减”就是盲目的,甚至越减问题越多,陷入误区与泥潭。我们要认清目标与问题的关系,而问题是靠目标来界定和区分的。目标越清晰,问题就越好找、越聚焦,路线图就越明确,解决问题就越具有针对性,如此问题才能越来越少。不只是“双减”,教育的加减乘除都是为了目标,都应该是目标导向的。

关于教育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看法,狭义的质量是指教育产出或“结果的质量”,即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广义的质量,除结果外,还包括教育过程、教育条件保障、教育管理的质量,过程涉及课程、教法、评价的质量,保障涉及教师、经费、技术的质量。下文重点谈谈“双减”背景下的结果(学生素质培养状况)、课程、教法、评价、教师、管理六个方面的高质量问题。

第一,高质量的结果。即教育所培养的学生素质。“双减”不论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提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是不够的,只提狭义的“双增”(即增加校内、校外的体卫艺时间)是不够的,要突出能促进国家现代化、能适应21世纪的现代人素质的培养。在“双减”的初期和振荡期,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变长,学生累不累?学生减负了吗?这样有利于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吗?最重要的不是把课后延长的时间填满,而是怎么样才能有利于取得高质量的培养结果。这才是考虑“双减”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第二,高质量的课程。课程内容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这些内容与培养目标是不是具有一致性。课程设置上不能借着五育并举的名义摊大饼,更不能把课后服务变成学科教学的加长版,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重点,即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设计课程内容的重点。课程结构要与核心素养建立直接联系。在课程内容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追求卓越。

第三,高质量的教法。提升质量,教师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目前的减负特别关注作业的减量与优化,这种关注是必要的,但又是有欠缺的。实际上,作业是教学与学习之后的活动,是“马后炮”。某些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于是课堂不行作业补,以作业取代教学、弥补教学。如果教师讲得好,学生学得好,就可以少布置作业,学生的负担自然减轻。因此,作业之前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方法技巧至关重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比通过减少作业实现减负,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

第四,高质量的评价。评价是针对目标的,主要是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广义的评价包括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操行评定、测验、考试。评价应该向目标看齐,应该是素养导向的,既要关注高水平的能力培养,也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夯实。“双减”背景下,学校的各种考试大大减少,有些学校有些年级甚至取消了考试,引发很多家长和教师的焦虑:平时的考试没有了,但到了最后,中考和高考还要考,那么,如何知道平时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亦即平时考试没有了,如何诊断学与教的状况?实际上,作业可以替代平时的考试而发挥诊断功能。例如:北京小学就明确提出“好作业是指向目标的有效评价”,这句话很有含金量,把作业与评价、与目标联系起来,从一个更高的站位看作业,而不是就作业谈作业,就减少作业谈“双减”问题。

第五,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能力、动力、体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政策实施前,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校内教师与校外补习机构的教师共同打造的,并不都是校内教师的功劳。“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外补习被叫停,学生只靠校内教师能否达到原有的水平,是否会带来学业质量的下降?这个问题不容回避,教师的能力需要提升,包括夯实基础知识的能力与提升核心素养的能力都需要提升。而且,新政实施后,教师在校时间明显变长,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动力甚至体力。教师的能力提升需要时间,体力恢复也需要时间。新政之后,教师的休息权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关注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只是能力问题,也包括动力与体力问题。

第六,高质量的管理与治理。“双减”新政是宏观大政,其必要性、紧迫性毋庸置疑,但是新政的落地涉及很多操作性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每天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何把好事做好,如何使这个利国利民的宏观政策平稳落地,是一个很考验智慧的问题。智慧何来?只靠政府为民做主的情怀是不够的,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进行多元共治。多元共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通过多元共治,政府、学校、家长、学生、教师、社会补习机构等各方主体共同协商,结合当地实际与学校实际,找到一个激励相容的最佳路径,使震荡与损失最小化。个别地方推进新政的举措过于刚性,甚至简单粗暴,社会参与明显不够,这样会产生人们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

总之,推行“双减”新政,不能为减负而减负,一定要坚持目标导向,要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联系起来,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如果“双减”新政实施后,某地或某校学生的学业质量下降了,学生每天更疲劳了,教师的动力与体力都下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高阶素养也没有得到提升,那么,该地或该校“双减”政策的推行就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与目标。

(本文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读懂: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践行大单元教学?
褚宏启:“双减”要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作业设计(上)
贾娟霞‖落实“双减” 减量提质
作业设计的重要参照及操作要领
跳出语文学语文 绽开语文素养之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