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性格不同,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态度也就不一样。 因此,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问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是小时候学校老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因此,最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成才的前提条件。笔者通过二十余年的教育工作,深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为教育者,我们任重道远,为了培养有优良品质的下一代,我们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深入细致地全面了解学生,以便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的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处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系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与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青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逐步形成时期,但他们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差,对于美与丑、善与恶、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划不清楚。例如:把公而忘私、舍己救人视为傻瓜;把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视为敢作敢为;把朴素节俭视为小气吝啬;把讲哥们义气视为真正的友谊;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而予以反对;把真诚教育他们的长辈的积极思想斥为代沟而拒绝接受等等。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班主任都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助他们划清界限,以提高他们的认识。

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教学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的好时机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洗脑并为其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的关键,也是极好时机,因为学生刚到一个新的集体,对新的集体生活有着美好憧憬。同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培养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使他们在处理相互利益,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关系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也更为深远,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该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大凡优秀的班主任都很重视身教。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语言美,而老师又常常说粗话;要求学生不给同学起外号,而老师间又常常叫外号,这样做本身就失去了教育的力量。

我刚开始做班主任时,为了让学生养成不乱抛纸屑杂物的好习惯,曾把教室简单地划分为一个个保洁区,每个学生负责自己保洁区的卫生保洁,结果一段时间下来,情况虽然大有好转,但仍然有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保洁,许多同学对地上的垃圾视而不见,要等我提醒后才拣起来。后来,我改变了做法,每次进教室后先总体检查一下,然后盯住纸屑看一下,最后自己把它拣起来放进纸篓里。几次下来,地上就没有纸屑了,学生只要看到我进教室,就会自觉地检查自己周围有无纸屑,如有,就自觉地拣起来,即使不是自己的保洁区,也能主动地拣起来。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不讲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持之以恒,不断强化

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离不开外部的强化 ,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还必须讲究方法,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逐步形成道德习惯。我们还要采取多种措施监督学生公德行为的践行,强化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正如社会要求人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如不能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等等。需制定处罚的标准付之实施,如果破坏规则而又不受处罚人们就可能随心所欲。当一触犯规范就受到处罚,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促使自己循规蹈矩。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规纪律。教育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法规纪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仅约束人们不该做什么,而且要求人们必须做什么,"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各种行为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刑,让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获得最佳效果。

六、从严要求,有章可循

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贯彻实施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出有班级特色的,符合大多数同学利益的“班级公约”,运用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质,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学校、家庭、社会应持之以恒地密切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青年一代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不懈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养成教育汇报材料
《弟子规》的德育思想探析
《弟子規》的德育思想探析 WORD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养成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钱进教育博客
[经验交流] 谈体育教师的威信
教师品格的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