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meta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PSD 的发病既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多种病因学说[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SD 做了大量研究[2-3],国外学者[4]发现脑卒中后5年内出现一种或多种抑郁症状患者的累计患病率在39% ~52%之间,而国内患病率在9.49% ~65.22%[5-6]之间。不同的研究背景和条件,患病率相差较大,本研究通过收集大样本的脑卒中患者数据,采用meta 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我国PSD 患病情况,并探讨不同特征的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病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在临床诊疗和康复工作提供指导,也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场景分析:若要在LISP网络a与b之间建立虚拟专用网,则这两种网络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传输能力。对网络a来讲,只有网络b的数据包能够无阻碍的进入网络a中,且网络a向外输出的数据包也只能发送给网络b。反之对于网络b来讲,情况也是一样。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将ACL列表添加在IP承载网侧,其列表如图4,以此将出入RLOC的数据包控制为固定的数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系统检索CNKI、CBM、Wanfang、VIP、PubMed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立数据库至2021年2月28日。中文检索词包括“脑卒中”、“脑中风”、“脑梗塞”、“脑出血”、“抑郁”、“患病率”;英文检索词包括“poststroke”、“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cerebral apoplexy”、“cerebral infarction”、“prevalence”、“depressed”、“China”进行检索。

1.2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的横断面研究;(2)有明确的样本数(且≥200 例)、患病人数或患病率;(3)明确报告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抑郁的筛查方法。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或信息不完整;(2)统计学方法错误;(3)综述等。由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提取文献中相关信息(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等),对有不同意见的文献由第三人决定是否纳入。

1.3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STROBE 声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包括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方面共计22 个条目)[7]。二十二个条目共计22分。总分≤11分为低质量,总分>11为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1.0 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如I2 <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亚组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患病率的差别,采用符号秩和检验或t 检验分析不同亚组之间患病率的差异[7]。通过排除任一篇低质量文献及采用不同(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比较,进行敏感性分析,若变化不大,则结果稳定。采用Egger 检验来检验发表偏倚。使用SPSS 19.0 软件完成组间患病率的比较。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基本情况 检索得到591 篇文献(其中16 篇英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7篇中文和3篇英文文献(图1)。纳入文献总样本量为22 822 例。其中文献评分最低为9 分,最高为18 分,平均(13.16±2.30)分,见表1。

“你拥有鸿鹄一般对天空的感知能力,拥有月酌一般对远景的洞察能力,拥有朱雀一般的对风火的感召能力,还拥有鸢楚一般对平衡的控制能力。同样,你也应该拥有青鸾一般最为强壮的翅膀,但它埋藏在你的内心,还未生根发芽。”

表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及质量评分
Tab.1 Basic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score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注:a 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第一作者程绍忠[8]郭亚[9]任素琴[10]姚斌[5]杨明明[11]付朝伟[12]李晓华[13]陈燕萍[14]张长青[6]秦延京[15]方道顺[16]陈瑞珍[17]王海燕[18]安中平[19]林岩[20]田锦勇[21]刘宏军[22]郭建军[23]段红霞[24]刘天华[25]曾明礼[26]石丽娜[27]叶越仙[28]於孝龙[29]李晓华[30]翁静[31]郭建新[32]洪云军[33]黎敏[34]费学萍[35]仝炅[36]李贵琴[37]葛均江[38]杨利革[39]丁贤慧[40]柳丰慧[41]刘霞[42]李桂玉[43]弓学敏[44]刘莉[45]熊继红[46]高娜[47]王凯[48]倪婷[49]唐玉婷[50]吕淑珍[51]JIANG Xianguo[52]GU Yingying[53]WANG Zixuan[54]钟小路[55]调查日期1998-2000 2000-2003 2004 2005 1997-2004 2004 2002-2005 2002-2005 2003 2005-2008 2004-2007 2005-2008 2008-2009 2007-2008 2004-2009 2003-2007 2003-2006 2008-2010 2006-2010 2008-2011 2010-2012 2008-2010 2009-2011 2008-2010 2008-2011 2010-2011 2007-2012 2011 2011-2012 2007-2008 2012-2013 2010-2013 2010-2011 2013-2015 2012-2013 2015-2016 2014-2015 2014-2015 2015 2013-2016 2016-2017 2015 2016-2018 2016-2017 2018-2019 2018 2006-2008 2013-2015 2008-2010 2015-2018地区山东河南北京北京北京四城市a黑龙江贵州北京北京河南广东河北天津上海贵州北京广东河南湖北四川辽宁浙江浙江北京浙江河南湖南浙江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河北安徽辽宁山东北京河北四川浙江内蒙古江苏吉林安徽山东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年龄范围(岁)5.8±12.1-72.0±7.8 69.1±4.1 35 ~82 63.6±12.4 64.8±15.4 62.7±15.9 67.5±8.2 25 ~85 61.7±10.5 57.8±10.1 64.4±9.2 63.1±11.3 65.0±11.0 63.3±18.4 65.0±8.9 62.5±10.3 60.9 62.1±10.2-61.5±12.9 57.3 56.8±11.2 60.4±11.5 58.6±11.5 62.7±10.3 4.3±8.1 70.0±2.0 38.0±10.0 62.4±4.0 68.3±8.3 64.3±9.8 67.2±12.6-35 ~76 59.8±7.9-66.4±6.3≥60 72.4±9.5≥45>60 26.3±14.3 68.0±10.5-67.2±11.2 18 ~80 61.2±11.5 68.5±5.1总人数389 236 500 295 510 384 312 233 276 348 386 396 308 697 1 055 261 1 074 360 412 240 360 246 268 320 560 312 326 468 761 2 929 283 280 650 200 375 420 380 211 682 363 204 443 214 300 338 232 329 402 1 094 200筛查工具SDS SDS SDS SDS SDS HAMD HAMD HAMD SDS SDS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SDS HAMD HAMD HAMD SDS HAMD SDS SDS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SDS HAMD HAMD MMADD SDS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HAMD PHQ-9 HAMD HAMD HAMD HAMD GDS质量评分11 9 13 13 12 16 14 9 14 13 12 9 10 13 13 14 15 9 13 11 11 9 12 13 13 13 12 13 12 14 13 14 14 11 16 12 14 12 15 12 13 16 18 16 15 14 17 18 17 16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Fig.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2.2 PSD 患病率 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因存在异质性(I2 = 96.5%,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中国PSD 患病率为39.4%(95%CI:31.7%~38.1%,图2)。

继续强化《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开展专题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流域各省(直辖市)、环太湖各地政府对条例的认知度和贯彻力;开展配套制度建设,推进落实重点河湖取水总量控制制度,向流域两省一市下达了太湖、太浦河、望虞河2013年取水计划;组织开展流域重点地区取水许可限批管理制度等研究;坚持在规范中服务、在服务中规范,进一步加强流域河湖管理,强化涉水项目许可,开展河湖专项执法活动和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有效规范涉水建设行为,维护流域水事秩序。

图2 中国PSD 患病率Meta 分析森林图
Fig.2 Forest plots of meta analysis of prevalence of PSD in China

2.3 亚组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地区、调查年份、卒中部位和类型以及首发和复发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抑郁患病率(41.6%)高于男性(32.0%)、脑卒中复发患者抑郁患病率(41.8%)高于首发患者(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其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尽管我国呈现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我国在具体的经济管理体制与政策上仍存在许多缺陷,这对于我国经济金融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我国金融经济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充分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历史,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发现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研究不合理情形的同时结合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确定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提出相应的积极解决对策,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

表2 各个亚组PSD 患病率的meta 分析
Tab.2 Meta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PSD in different subgroups

分析项目性别男女年龄(岁)<70≥70婚姻状态已婚未婚或离异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小学以上地区南方北方调查年份(年)1994-2010 2011-2020首发或复发首发复发卒中部位左脑右脑卒中类型脑出血脑缺血文献篇数36 36 7788 14 14 27 22 23 23 14 10 18 14 21 24样本量10 293 6 978 1 620 1 408 5 608 1 569 4 315 3 480 10 040 12 398 13 021 8 407 3 396 976 2 864 2 205 3 104 6 913病例数3 586 2 894 691 581 1 898 632 1 405 1 179 3 680 4 133 4 131 3 243 1 034 410 1 286 792 940 2 835异质性I2(%)95.0 95.7 97.2 98.7 98.5 98.4 96.4 93.1 93.7 97.6 97.5 93.9 94.9 84.2 91.1 96.7 97.0 93.5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合并患病率(%)32.0 41.6 38.2 39.8 38.2 41.1 34.8 36.1 36.7 33.5 32.0 37.7 30.8 41.8 45.9 37.4 34.2 39.0 95%CI 28.0 ~36.0 36.2 ~46.9 24.2 ~52.1 20.9 ~58.6 28.1 ~48.4 23.6 ~58.7 27.3 ~42.2 30.1 ~42.1 33.0 ~40.4 28.3 ~38.7 27.1 ~36.9 33.6 ~41.9 24.3 ~37.3 34.1 ~49.5 39.9 ~51.9 27.0 ~47.7 26.0 ~42.5 34.5 ~43.5 t 值2.82 0.13 0.28 0.27 1.01 1.74 2.14 1.47 1.04 P 值0.01 0.90 0.78 0.79 0.32 0.09 0.04 0.15 0.31

2.4 敏感性分析 通过不同模型的结果比较进行敏感性分析,随机效应模型的合并患病率(34.9%,95%CI:31.7% ~38.1%)与固定效应模型的合并患病率(32.5%,95%CI:31.9% ~33.1%)结果相接近。在剔除任何一篇低质量文献(STROBE 评分≤11分),合并PSD 患病率无较大改变,因此meta 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

2.5 发表偏倚的检测 本文中Egger 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4,P >0.05),无明显发表偏倚。

3 讨论

研究报道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都受到抑郁的影响,卒中后抑郁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还与不良预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56],PSD 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差异,国内研究报道的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相差较大。为更好的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证据,通过meta分析对纳入的50 篇我国脑卒中后抑郁患病情况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地区覆盖了中国15个省、3个直辖市,结果发现我国PSD 总患病率为(34.9%,95%CI:31.7%~38.1%),通过Egger 检验未发现明显偏倚,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较稳定,因此本文结果较可靠。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PSD 患病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亚组结果显示女性PSD 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结果与SHI 等[57]和WANG 等[54]的研究一致。WANG 等[54]的研究还证实,女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或相同年龄组别的患病率都高于男性。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改变脑部对5-羟色胺的利用,而老年女性的雌激素逐渐下降,进而影响5-羟色胺的利用,低水平的5-羟色胺更易出现抑郁[58]。本研究还发现复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患病率高于首发卒中患者,这是因为长期受到卒中影响而未痊愈更易出现抑郁症状,这与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6,22],并且国内外研究都发现卒中史是发展成PSD 患者的高危因素[47];在年龄方面,<70 岁组与≥70 岁组的PSD 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KUTLUBAEV等[59]研究一致,年龄并不是PSD 的危险因素;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调查地区方面,PS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大部分研究一致[22,60],但也有研究[54]发现高水平受教育程度是保护因素。本次研究表明随着调查年代推移,PS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PSD 认识的不断提高,诊断方法更加科学,这都导致PSD 检出率增加。本次研究还发现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UTLUBAEV 等[59]研究一致。另外一些研究[2,59]证实不同卒中部位与PSD发生没有显著关联,虽然很多研究仍在调查卒中部位与PSD 之间的关联[61],但不同卒中部位引起PSD 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中可能由于不同诊断方法、抽样方法、样本来源等因素而带来较大的异质性;在调查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卒中的严重程度,以及抑郁史及家族史等情况;此次未能对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进行分时段随访调查分析,对结果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对中国PSD 患病率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部分纳入文献详细分组信息较少,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发现我国PSD 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特征患者的抑郁患者发病率有所差异,可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以便用来筛选、预防和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宇,杨冬冬,黄国志,等.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6):867-869.

[2]胡佳佳,周伯荣,李仕成.不同SSRI 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血小板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9):3081-3085.

[3]王振杰,谷诗浓,刘毓佳,等.血清miR-191-5p 和miR-20a-5p联合作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志物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5):593-596,601.

[4]AYERBE L,AYIS S,WOLFE C D,et al.Natural history,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Br J Psychiatry,2013,202(1):14-21.

[5]姚斌,尹岭,吴东宇,等.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695-697.

[6]张长青,方向华,刘宏军,等.2003-2004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2):57-60.

[7]李世明,冯为,方芳,等.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meta 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7):993-998.

[8]程绍忠,辛奎波,李清华,等.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1):19-21.

[9]郭亚,王胜利,刘森.中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学报,2005,26(11):956.

[10]任素琴,李金梅,赵黎明,等.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5-7.

[11]杨明明.510 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6):498-500.

[12]付朝伟,徐飚,詹思延,等.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803-803.

[13]李晓华,姜岩,张敏.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07,35(1):52-54.

[14]陈燕萍.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53-54.

[15]秦延京,吴东宇,王海玲,等.脑卒中后抑郁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29-1930.

[16]方道顺,苏勇.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466-467.

[17]陈瑞珍,陈晓君,陈秋玲.首发和再发脑梗死对患者情感障碍的影响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7A):71-72.

[18]王海燕,李宝成,候书敏,等.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3):345-346.

[19]安中平,王艳,王景华,等.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62-564.

[20]林岩,邵蓓丽,李焰生,等.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医学,2010,33(9):822-826.

[21]田锦勇,胡晓,王菊,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6):2161-2163.

[22]刘宏军,方向华,穆丽媛,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65-68.

[23]郭建军.脑卒中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5(6):1-3.

[24]段红霞,钱洪军,王保东.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57-58.

[25]刘天华,黄石.脑血管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2012,11(4):326.

[26]曾明礼.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2,(28):96.

[27]石丽娜,朱庆雨,荣根满.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与临床特点[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42.

[28]叶越仙.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研究和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7-21.

[29]於孝龙,戴方瑜.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24-25.

[30]李晓华,彭大力,崔荣太.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80-2181.

[31]翁静,许科闻,董伟,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694-1695.

[32]郭建新,吕昀.新郑市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6):719-720.

[33]洪云军,徐平,高云春,等.常德地区脑卒中后抑郁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944-946.

[34]黎敏,薛玉峰.卒中后焦虑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2013,8(9):1236-1237.

[35]费学萍,高素兰,孟秀君,等.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117-118.

[36]仝炅,张一鹏,郭朝霞,等.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1):16-19.

[37]李贵琴,任春晖.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与NIHSS,BI 和MMSE评分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0):3339-3339.

[38]葛均江,徐平,宋晖.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4,(15):4304-4306.

[39]杨利革.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12):99-100.

[40]丁贤慧,万梅,杨倩,等.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2):180-182.

[41]柳丰慧.420 例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9):1127-1129.

[42]刘霞,杨文东.脑卒中后抑郁程度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1):23-25.

[43]李桂玉,闵宝权,王文忠,等.211 例老年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16,17(2):102-105.

[44]弓学敏,张青川,闫志涛,等.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6,32(4):531-533.

[45]刘莉,胡然.四川省遂宁地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现况及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3):337-338.

[46]熊继红,江亚琴,徐国丽.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分析[J].医学信息,2018,31(9):98-100.

[47]高娜,兰天,折艳,等.蒙汉族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27(4):366-371.

[48]王凯,荣良群,魏秀娥,等.老年人卒中后抑郁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7):750-754.

[49]倪婷,刘美玲,员迎花,等.脑卒中后抑郁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3):2938-2941.

[50]唐玉婷,朱宁宁,李敏,等.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发生状况及预测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1):812-817.

[51]吕淑珍,詹焱.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3):26-27.

[52]JIANG X G,LIN Y,LI Y S.Correlative study on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among acute stroke patients[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4,18(9):1315.

[53]GU Y,LUAN X,REN W,et al.Impact of seasons on strokerelated depression,mediated by vitamin D status[J].Bmc Psychiatry,2018,18(1):359.

[54]WANG Z X,ZHU M F,SU Z P,et al.Post-stroke depression: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follow-up stage and genderacohort perspective study from Mainland China[J].Neurol Res,2017,39(11):995-1005.

[55]钟小路,郝巧蓉,汪应瑞,等.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况评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3):96-100.

[56]NICKEL A,THOMALLA G.Post-stroke depression:Impact of lesion location and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A topical review[J].Front Neurol,2017,8:498.

[57]SHI Y,XIANG Y,YANG Y,et al.Depression after minor stroke: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J].J Psychosom Res,2015,79(2):143-147.

[58]MENG G,MA X,LI L,et al.Predictors of early-onset 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Neurol,2017,17,17(1):199.

[59]KUTLUBAEV M A,HACKETT M L.Part II: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and impact of depression on stroke outcome: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Int J Stroke,2014,9(8):1026-1036.

[60]BABKAIR L A.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J Neurosci Nurs,2017,49(2):73-84

[61]DOUVEN E,KOHLER S,RODRIGUEZ M M F,et al.Imaging marke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apath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europsychol Rev,2017,27(3):202-2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癫痫现状(综述)
张宁教授:卒中患者诊疗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无症状脑梗死:无症状≠无害
挑战AHA共识:脑微出血增加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
我国近三成卒中患者病后2周内抑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