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雁气功气功发展

气功发展

大雁气功的形成与佛家、道家文化有着不可分离的渊源,亦是性命双修功法。“气功”一词,早在公元三四纪,晋代道士许逊著的《净明宗教录》中就有记载,气功是养气和练气。1934年出版的董浩著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是医务界首次应用气功一词。1979年出版《大雁气功气功》一书,于是影响逐渐遍及全国,气功之名也从此广泛应用起来,实际上已赋予了新的涵义。它既不是一般的呼吸运动和体育锻炼,也不是武术和宗教修持,更不是江湖卖艺的功夫。它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三调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通过自我身心锻炼而获得的一种心身调控技能。所谓调心就是控制心理活动,调息就是控制呼吸运动,调身就是控制姿势和动作。仔细想来,人们能随意控制自己的也只有这三调,但是通过循序渐近、持之以恒地锻炼,却能扩大控制能力,能调控那些一般不受意志支配的生理活动,甚至控制生命过程。

 

一、气功的起源

   有足够证据表明,气功起源于原始人类的自我保健。气功自发的萌芽状态逐渐发展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身心锻炼方法,约在公元3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有史为证:《尚书》和《史记》都记述了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代,我国中原地区曾阴冷潮湿,易患筋骨拘紧,关节疼痛等病,于是就用舞蹈来宣导气血以治病。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221)

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第一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奠定了古老气功的基础;虽然内容分散于各篇,但是从理论、方法、到治疗,都有所论述。道家的代表“老子”名李聃,是生活于公元前577477年的大思想家,做过周王朝的史官,后因王室衰败而辞官隐居,修道养寿,著书立说,所著《道德经》(或称《老子》)五千言,把气功养身的三大要素——调心、调息、调身都上升到理论高度。他奠定了大雁气功的坚实基础。战国初年的文物“行气玉佩铭”,是一个中空而未透顶的十二面体玉柱,刻有四五个铭文,郭沫若先生的解释认为:这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深呼吸方法。 

 

三、两汉时期(前206~公元220年)

古代气功到了汉代以发展至成熟地步,东汉名医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很重视气功,列于针灸按摩之前。汉末名医华佗,是擅长外科手术的神医,也长于养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编了“   五禽戏”,并认为这种导引不但能消除疾病,而且抗衰老。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导引图》、《辟谷食气篇》、《养老篇》等珍贵的气功文物。导引当时在劳动人民中已相当普及,并且以图谱形式传播,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却谷食气篇有些文字残缺,全书仅26行,刻在竹简上,是历史上第一个专论气功辟谷的著作。特别的是对“房中术”的记载,解决了千古之谜。东汉末年,产生了道教,以老子《道德经》为经典。此后由于统治阶级炼丹服食以求长生的神仙思想盛行,以致铅、汞等重金属中毒,葬送了一些帝王将相的性命,道教的修炼法术受到朝业内外的一片攻击,隋唐时期逐渐转向以内练为主,于是至宋元时期,道教内丹术风靡一时,也都把导引、吐纳、行气等作为主要修炼方法,对医家有很大影响。佛教也在汉代由印度传入我国,并逐渐汉化,至隋唐时期极其兴盛。佛学的戒定慧三学以及“念佛参禅”  也属于气功锻炼,虽然佛教和道教有“修性”、“修命”之别,但是后来的发展多提倡“性命双修”,并有儒、道、释三教归一的论调,所谓“万法归宗”。其实“性”指心,“命”指身,三教的修持都包含心身锻炼的内容,儒家的“修身养性”更是

如此。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

晋代有个著名的医家叫葛洪,身道教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部著作《抱朴子》一直流传至今。另一位南北朝时期的医家兼道家,叫陶弘景,也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古代气功资料辑录成专辑的人。这专辑叫《养性延命录》,一直流传至今。公元3792月前秦王苻坚率军占领了南北军重镇襄阳城,然而前秦王并不为之动容,当得之俘获了东晋玄学名士凿齿和一名佛学高僧时,前秦王神色一变大喜:“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唯一的收获就是一人半耳”。这“一人半”中的“半人”即指东晋玄学名士习凿齿,而“一人”则指那位佛学高僧,就是佛教大师道安,中国十大高僧之一。

   道安出生于公元312年,河北冀县,幼年时代,道安“家遭世祸”成为孤儿,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习诵儒家经典,道安十二岁,离开了外兄孔氏家到一所寺庙剃度出家,当了一名小和尚,工余习诵经典过目不忘,在他年满二十岁的时候,法师集合僧众,亲为道安授了大戒,受戒不久,道安得到法师的同意,出外游学。

  经二十年沧桑,道安由孑身一人成长为拥有数百徒众的庞大僧团领袖。游学期间,对道安最有影响的是他的老师佛图澄,佛图澄不仅能背诵百万字的佛经,而且善念神咒,道安祖师完全继承了老师的技艺,并结合自己多年实践把它发展成了一门流派----道家昆仑派大雁气功,并主张“无”“空”,特别重视对《般若经》的讲解。慧远是道安最高得意的门生之一,

他对研究儒家和道家的典籍,尤其对《老子》和《庄子》学说颇有研究,并经常引用道家、儒家知识来解释佛经,慧远完全继承了道安祖师创立的大雁功法,并历代单传。

 

   五、隋唐时期(581907

    隋唐时期道家、佛教都很兴盛,道家的内丹术开始兴起,佛教形成了不少宗派,但都以禅定为主的修持方法,这都是利用医学气功的保健效应。道家的《太清中黄真经》、《太清调气经》、《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中山玉柜服气经》等一批强调内练为主,注重呼吸锻炼等气功专著相继出现。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颐,著《童蒙止观》一书,对后世气功的发展影响很大。改书提出修持的五和,即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前三调被现代气功界公认为练功三要素,也是气功科学的基础规范。后世把练功中的正常反应,归纳为“八触十六景”,也是来源于此。数、随、止、观、还、净所谓“六妙法门”,对排除杂念,意守入静,很有实用价值。无论道家的内丹术还是佛教的禅定,都离不开导引、吐纳等方法,此时导引更被朝廷所重视,隋唐时期的太医署,就类是现代的医学院,都设有“按摩博士”,主管教授导引之法,以祛病保健。隋代的太医博士巢元方,编撰了《诸病源候论》,共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症,每病症之后,大多附有养生导引之法,唯独没有药物治疗,清代曹炳章等人辑录成《巢氏补养宣导法》一书,成为气功治疗学的专著。唐代善于养生的医家孙思邈,他身体厉行,活到101岁高龄,被道教尊为药王和孙真人,在道观里供奉。他提倡吐纳、导引,既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既要求节欲,又反对节欲;既提倡食疗,又主张药治;更注重道德修养和心理卫生,即所谓“养性”。他的养身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中和”,要求“简易”。就是说不违背生理需要,以舒适、自然、简易为养身保健的原则。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不仅总结了我国的气功养身理论和方法,而且收录了“天竺国(印度)按摩十八式”,可见他的学识广博和胸怀的博大。做为一个熔医儒释道于一炉的《备急千金要方》,难免掺杂一些糟粑,如“房中补益”一节,但是其主导思想还是发挥了道教“房中术”的性科学部分。

 

 六、五代宋金元时期(907~1368)

宋代张君房编辑了宋代以前的道书,名为《大宋天宫宝藏》,共分七藏,流传至今的是张氏摘要编成的所谓“小道藏”,宋道藏的缩影,名为《云笈七笺》,保存了不少宝贵的气功资料。《圣济总录》是黄帝下诏编撰的医家方书,也收集了很多道家气功资料。道家气功的精华在于内丹术,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其科学性。张紫阳以通俗的歌赋体载,概括地介绍了内丹修练法,编成《悟真篇》一书,背后是尊为道家四大经典之一。宋代的许多文人也大多爱好气功,苏轼和沈括就是其中的代表,《苏沈良方》一书就是文人对医学对贡献。著名的程朱理学,也把佛教的参禅融入儒家学说中,提倡“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在《宋元学案》一书中,还有朱熹一首《调息笺》,以自己的体验来谈气功调息。其实儒家早有“定静生慧”之说,孔子和颜回的“坐忘”、“心斋”(即心理上的清静)更是上乘的静功。医家更善于从儒释道三教中汲取养生之道,中医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都是气功修炼的积极倡导者。

 

    七、明清时期(1368~1911)

明清时期,重视和研究气功的医家就更多了。如大科学家李时珍,一方面反对道士的迷信与愚昧痛诉炼丹服食的危害;另一方面又承认内丹修练的科学价值,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指出:反观内视,意守丹田,在行气通周天得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脏腑和经脉的活动。大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也充分肯定道家修练的养生效果。高濂的《遵生八笺》认为:胎息是养生之道的根源,导引是宣畅气血的要求;人能养气保神,气清神爽;运动肢体,体活病离。这种动静结合的养生观点是十分正确的。李时珍在《医学入门保养说》中,有力地批驳了佛教、道教的迷信思想,但是他对导引则持肯定态度。清代名医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收录了许多道家功法,除了总论部分列有“运功规法”外,在四十六种病症之间,分别辑录了导引运功方法,这是研究辨证选功重要参考资料。

 

   八、近代研究

五十年代以来,对古老的气功学,展开了大量地现代研究,使她(杨梅君)登上了现代科学的殿堂。事实证明,她(杨梅君)是有资格进入这大雅之堂的。资料表明,气功锻炼对人体机能活到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往往呈双向调节,可以改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的机能,改善新陈代谢过程,也呈双向调节效应,在“动员状态”时能提高代谢水平,迅速应急,而在非“动员状态”时,又能代谢水平将至极低,使人体从“耗能状态”转向“储能状态”。这样就使机体始终都能获得充分地营养,不断地更新,使物质代谢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不但保持健美,而且延年益寿。近年来运用系统论观点研究人体这一复杂的巨系统,提出了人体功能态理论,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就是人体的健康状态。然而系统的不同时空分布,可以有不同的稳定状态,所以人体有四大类十种功能态,其间可以互相转化。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中华这片古老大地上,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数以万计的气功爱好者,因练大雁气功而受益匪浅。学员的基础不同,条件差异极大,有的习功数十载,有的从未练习过气功;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还是半文盲;有的身强体壮,有的却重病缠身;有的老态龙钟,有的稚气未消。面对这样一群学员,杨老师在讲大课时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解动作要领,口授,身传,用不同的身姿,反复教授动作,使智商高的得其真谛,低的也能基本掌握其动作规范和练功要点。上完大课,分组练习,是杨老师最辛苦的时刻,她到处巡回“视察”仔细看每个人的每个动作,稍有差异,就耐心讲解,示范,甚至手把手地帮助学员体会动作要领。杨老师十分重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她鼓励学员间相互切磋,研究功法外,对学员提出的种种问题,都耐心解答。杨老师每天清晨,满天星斗尚未褪去,她就开始一天的练功生活。学员们练功的积极性是很少见的。但你了解了他们练功的目的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所为,有的是怕得不到真传;以误传讹误人子弟;有的是看到校内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眼增多十分焦虑,想来这里学到一条拯救学生的途径,有不少学员是身患疾病来此求取祛病良方,也有不少学员为了他人治病而来学功的。崇高的目的激发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在练功的实践中,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大雁气功巨大功效,更使人信心倍增,学练的劲头也更加高涨。在他们学了大雁气功后,都感到不虚此行,此功妙不可言。许多人谈了各自的体验心的,一致认为大雁气功是个好功法,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即练外形体又练内意气,强体长劲,气感强,见效快,老少皆宜。杨老师是个好老师,在她精心培养无私传授下,众多学员都掌握了大雁气功的基本功理和功法动作。

    现在以王泰力为代表的学员们要学习杨老师的高贵品德,一方面要勤学苦练,以求终身受益,另一方面要教会自己的亲友学生,让这套好功法在祖国各地生根开花,造福人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功的发展
《道医概论》
气功简述
气功的学术流派分类
近代名医郑守谦:涵养正气、延年益寿,就这样做
气功学的平时作业和感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