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微子篇第6章》“鸟兽不可与同群”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愿?

18·6 长沮(音jù)、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音yōu)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音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楚国的两位隐者,真实姓名已不清楚。“耦而耕”,就是用耦耕(即两人并肩而耕)的方法来耕田。“问津”的“津”字,指渡口。“问津”,就是问渡口在哪里。“执舆者”,指在车上手执缰绳的人,舆在此处指缰绳。执舆者本是子路,因子路下车问路,所以在车上的是孔子。“滔滔”,形容大水横流的样子,此处比喻时局的纷乱。“谁以易之”,意为凭借谁的力量来改变此种局势。“以”,是介词,表示凭借。“易”,指改变。“而”,同“汝”,代指你。“辟人之士”,意为拒绝与坏人合作的人,指孔子。“辟”,与避开的“避”字同音同义。“辟世之士”,意为躲避人世的隐者,长沮、桀溺自称。“耰而不辍”,就是继续用土覆盖种子而不停止。“耰”,指以土覆盖种子。“辍”,指停止。“怃然”,指怅然失意的样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意为我不和世人共同生活,和谁共同生活呢?“斯人”,这些人,指世间之人。“徒”,指同类。“与”,指一起,共同。“而谁与”的“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长沮和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里耕种。孔子一行人路过此地,派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反问说:“那车上拉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说:“动乱不安的状况像滔滔大水,天下到处都一样,和谁去改变它呀?况且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着(像我们这样)避世的人士呢!”说完,不停地继续用土覆盖种子。子路回来向孔子报告了。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可以和山林的鸟兽同群啊!我不和这些世人共同生活,那么要和谁共同生活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孔丘也就不必和谁来变革它了。”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叶(今河南省叶县)反乎蔡,使子路问津于沮、溺。”以此推断,本章所记当是鲁哀公六年的事。当时,孔子原本在陈国,由于吴国讨伐陈国,楚国来救,陈国大乱,孔子离开陈国,路过蔡国,准备去楚国,路上遇到长沮、桀溺等隐士。本章所记,就是孔子派子路去问渡口在哪里时的对话。长沮说:孔子“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话里有话,含有讥讽之意。桀溺劝子路“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着像我们这样避世的人士”,更是表明了对孔子所作所为的不理解,希望更多人加入他们队伍的态度。孔子周游天下,路遇多位隐者,被他们所嘲笑,所讥讽,自己则对隐者的消极避世不以为然。“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句,表达了孔子用世的心愿,他立志“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先问》),改变那天下无道的局面,虽到处碰壁,然其志终不可移。时年,孔子六十三岁。

清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云:“苍生气类古犹今,安用冥鸿物外吟?不是九州同急难,尼山谁识怃然心?”这正是诗人有感于“夫子怃然”之语而发。他感慨道:人群之间同气相处,同类相求,古今都是一样的。何必像天上的鸿雁那样,超然物外地高唱呢?如果不是看到天下的勇士们共同为国难而急于奔走的行动,我怎能理解孔子奔走人间,不肯避世的心情呢?

附:

【原文】

18·6 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③焉。长沮曰:“夫执舆者④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⑤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⑥?且而⑦与其从辟人之士⑧也,岂若从辟世之士⑨哉?”耰而不辍⑩。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⑾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⑿?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①长沮(音jù句)、桀溺:楚国两位隐者,真实姓名已不清楚。②耦而耕:用耦耕(即两人合作)的方法来耕田。③问津:问渡口在哪里。津,渡口。④执舆者:在车上手执缰绳的人,舆在此处指缰绳。执舆者本是子路,因子路下车问路,所以在车上的是孔子。⑤滔滔:大水横流的样子。此处比喻时局的纷乱。⑥谁以易之:凭借谁的力量来改变此种局势。以,介词,表凭借。易,改变。⑦而:同“汝”,你。⑧辟人之士:意为拒绝与坏人合作的人,指孔子。辟,同“避”。⑨辟世之士:意为躲避人世的隐者,长沮、桀溺自指。⑩耰(音yōu忧)而不辍:继续用土覆盖种子而不停止。耰,以土覆盖种子。辍,停止。⑾怃(音wǔ武)然:怅然失意的样子。⑿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不和世人共同生活,和谁共同生活呢?非,不和,不同。斯人,这些人,指世间之人。徒,徒众,指同类。与,一起,共同。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译文】

长沮和桀溺两人一起在田里耕种。孔子一行人路过此地,派子路去问渡口在那里。长沮反问说:“那车上拉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是的。”桀溺说:“动乱不安的状况像滔滔大水,天下到处都一样,和谁去改变它呀?况且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避人的人士,倒不如跟着(像我们这样)避世的人士呢!”说完,不停地继续用土覆盖种子。子路回来向孔子报告了。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不可以和山林的鸟兽同群啊!我不和这些世人共同生活,那么要和谁共同生活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孔丘也就不必和谁来变革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怎么解释?
不舍昼夜
一起学《论语》18.6 微子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鸟兽不可与同群
长沮、桀溺耦而耕|《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