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音版《中庸》赏析(6)聪明反被聪明误

《中庸》赏析6)聪明反被聪明误

各位网友,在上一章中,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称赞舜具有大智慧。本章则从另一个角度指出,那些总以为自己聪明的人,其实并非真有智慧,而只是玩弄小聪明而已。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予知”的“知”,读四声,是聪明的意思。“”,是古人捕鱼、捕兽的网。“擭”,是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孔子在这里用“罟擭”比喻罗网。“辟”,与躲避的“避”字同音同义。“期”,指一周年,或一整月。“期月”就是一整月。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两类人:一类是知祸而不知避的人。他们自以为聪明,往往好走极端,走偏锋,不知适可而止,因而不合中庸之道。这类人,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他们已经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了,执迷不悟,不知躲避。另一类是能择而不能守的人。他们知道选择中庸之道是对的,是,由于修养不够,不能以中正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要么思虑过多,当进而不进;要么欲壑难填,当退而不退,因而难以把握“执两用中”的道理,做事情不是“过”,便是“不及”,达不到恰到好处的要求。这类人,“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虽然也选择了中庸之道却不能坚

    以上两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生态度,遮蔽了他们的心灵,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和进步,使他们不明大理,缺乏大智慧,不可能像舜那样,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又善于辨别其中的善恶,隐恶扬善,执两用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这两类人为镜子,照一照自己,认真反思,时时警醒,引以为戒。

附: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知:聪明)。’驱而纳诸罟(罟:音捕兽的网)擭(擭:音huò 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音bi“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期月:一整月。期,音一周年,一整月)守也。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第七章 予知
22、知“中庸”尚难,守“中庸”更难啊!——再谭《中庸》
第七章|《中庸》没有那么难
中庸研读第4讲:第5-7章解读
《中庸》学习整理笔记之十七
《中庸》译注:第七章予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