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文学类型及总特点分别是什么?

 文学类型 

 ㈠话本小说 

⑴唐以来叙事性文体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已呈活跃趋势→宋出现勾栏瓦肆,提供演出场所→元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得到进一步繁荣;戏剧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更受欢迎。

⑵宋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⒈“说经”讲演佛禅道理。

 ⒉“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

 ⒊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

 ⒋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

 ⒌后两者均属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

 ⒍话本作者已能运用虚构、提拣等技巧。

⑶元“说话”盛行,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注意情节安排及心理描写;元文言小说,如《娇红记》。

 ㈡杂剧和南戏 

⑴戏剧形成过程

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院本→金末元初,在唐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启示下,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要素结合,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出现杂剧和南戏两种。

⑵元杂剧概况

 ⒈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

 ⒉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⒊演戏和祭神酬神结合,既是娱神,也是娱人。

⑶元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⒈这两个剧种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

 ⒉杂剧:

 风行大江南北。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来;旦分帖旦、搽旦、小旦。音乐上,一折只用一宫调;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⒊南戏:

 流行于东南沿海。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宫调也无规定。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⑷杂剧和南戏剧本

 ⒈有完整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划人物形象。

 ⒉唱词更多用以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甚至直透作者心声,具强烈抒情性,往往就是诗,这是我国戏剧文学的特色。

 ⒊演员既要善于说白、歌唱,也要掌握科(介)亦即舞蹈、武打及杂耍的技巧,是综合性艺术。

⑸杂剧和南戏唱腔上的区别:

 ⒈杂剧曲调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曲调(包括宫廷、寺庙、民间音乐)结合而成;南戏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⒉一些曲牌名称或品味相同:音乐文化系统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

 ⒊杂剧南戏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方言差异的表现,如宋甚至更早,北方语音入声消失,南方语音入声依然保留。王世贞:“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曲藻》)。

⑹两个戏剧圈 

 ⒈北方戏剧圈。

 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家代表: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作家形成不同群体。有关水浒的杂剧以东平为背景,东平成为杂剧水浒戏的发祥地。一般北方戏剧圈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有较多作家敢于直面现实黑暗。总体来看,北方戏剧圈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⒉南方戏剧圈。

 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杂剧。南戏产生于南宋初年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故称“永嘉杂剧”。杂剧经扬州传入南方后,以杭州为中心,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南方戏剧圈除演出杂剧剧目外,较多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如郑光祖《倩女离魂》乔吉《两世姻缘》《金钱记》,南戏《琵琶记》《荆钗记》《拜月记》等;南下剧作家,多写书生怀才不遇倨傲疏狂的景况,实际上是藉剧本人物遭遇抒发自己块垒,如《王粲登楼》、《扬州梦》等。

⑺杂剧和南戏的交流 

 ⒈两个剧种作家相互吸取、改编彼此作品,如徐渭《南词叙录》。

 ⒉音乐上“南北合套”。

 ㈢散曲 

⑴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所以称“散”:剧本之曲,粘连科白、情节;如果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即为“散”。

⑵语言方面,既需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口语体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章节散漫化的状态。

⑶艺术表现方面,比近体诗更多采用“赋”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⑷散曲押韵较灵活,平仄通押;还可增加衬字,具有口语化、俚俗化特点,并使曲意明朗活泼(北曲衬字可多可少,但只能在句头或句中;南曲“衬不过三”)。

⑸散曲大盛于元,与语言及音乐发展有直接关系。

⑹内容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描绘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划市井风情等方面;清刘熙载《艺概·曲概》把散曲分为三品:清深,豪旷,婉丽:

 ⒈延祐前,散曲作家兼写诗文,如杨果、卢挚等;或兼擅杂剧,像关汉卿、马致远等,风格以豪旷居多,真率自然。

 ⒉延祐后,出现一批专写散曲的作家,如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等,风格以婉丽居多,有时伤于雕琢。

 ㈣诗词 

⑴元初,故国之思,沧桑之感,是元初众多诗作主题。

⑵延祐后恢复科举制度,忧愤之思消失,追求技巧或“盛唐”“盛世之音”;通俗文学追求新奇热闹的审美情趣,也影响诗人。

⑶许多诗人不满宋以文为诗、以理入诗倾向,提倡“宗唐得古”,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注重诗歌的形象性:如描绘自然景物集中在审美客体的局部或细部,捕捉自然界声色的细微变化,捕捉审美主体内心细微律动,用流畅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来。

 总特点: 

⑴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

⑵文学的传媒不仅是写在纸上或刻印在纸上的读物,还包括了说唱、扮演等艺术形式。

⑶儒生社会地位降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

⑷元代文学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共同创造了元代文学的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史(戏剧戏曲学)资料
读书随笔:中国文学发展史(6-5)
宋金元文学与艺术(三)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2)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宋元文学之四:宋元话本和南戏
元代文学最高成就(元代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