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得有点过分,《只此青绿》不负所望!
先上图: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又拓宽了『美』的边界。
一经首演,好评如潮,立即在各个社交媒体炸开了锅。
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很多人都在期待周莉亚韩真这对黄金搭档的下一部惊艳之作。
《只此青绿》不负所望!
一年多的筹备时间,四个月的紧密排练,周莉亚韩真携手青年编剧徐珺蕊终于将《千里江山图》搬上了舞台。
在120分钟内,缓缓展卷,谱写了一曲美轮美奂的工匠精神赞歌。
《只此青绿》剧照 (摄影:王徐峰 平面设计:刘仙临)
作品讲述了《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希孟即将完稿之时。
观众也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进入希孟的绘画世界……
《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事创作:
美是传递《千里江山图》精神世界的基础
《千里江山图》是一副享负盛名、至今有900年历史的宋代绘画作品。
要把这样一副画搬上舞台,从平面转变立体舞蹈呈现,让观众有“展卷”之感,能感觉到舞蹈中的“诗意”,绝非易事。
所以三位主创周莉亚、韩真和徐珺蕊在初期创作上也遇到不少困难。
韩真在访谈中说到,区别于许多黑白水墨画,《千里江山图》是一幅有“少年感”的画作,王希孟在创作这幅画时也才年仅十八
“年轻”这个词成为了重要的灵感来源,而它的体现,便是这幅画、这部剧的核心色彩——青绿色
除了画作本身,她们也参考不少后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
乾隆在画上的题词:“千里江山望无垠”
元代溥光在《千里江山图》题跋中称赞此图“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借此来揣摩究竟是这幅画内的什么元素给予了这些收藏家们的共感。
除此之外,为了加深对画的理解,周莉亚和韩真也去和故宫的老师交流沟通,学习了一些展卷看画的准则:
《千里江山图》是一副长卷,放在桌面上打开时,一定是用左手展开,右手收起,不断向前展开,向后收起,一般展开的画面长度为肩宽。
所以看画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这幅画本身是流动的,舞台自然也是流动的。
她们便将这一切编入了舞美。
画卷舞台:
跨时空的千里江山
“不断转动的舞台,就像时间,千年前希孟带着每个匠人的期待创作了千里江山,今天千里江山又把他们带到了我们面前。”
《只此青绿》的舞台,做了同心圆的巧妙设计,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画中,天地无边,山水无界,一切在行云流水间,悄然转化。
圆环相扣,亦是时空相交。
时间、空间、速度、过去、未来,彼此相互重叠。
剧中,故宫的研究员正是站在这样的圆盘上,与千年前的希孟彼此对视、凝望。
千年前的那个少年,倾尽毕生气力,“此画与天地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的心愿,与展卷人穷尽一生,坚持守护与传承、探寻希孟内心的心愿,正在这皓月千里的某一刻,重叠、相通。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舞台设计和舞台调度都非常复杂,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创造出了“天旋达到3圈,地转达到4圈,上下左右都可以进行移动”的舞美效果。
同时,所有舞台设计都必须和演员的调度、投影的结合紧密配合,不允许有任何差错。这样准确的舞台,何尝不是另一种工匠精神的具现。
青绿华服:
宋代美学面面观
“大家对《千里江山图》的第一印象永远是绚烂多姿的青和绿。我们如何把青绿揉杂到我们的创作手法里、把它呈现在舞台上?”
剧中精巧的服装设计,让观众忍不住感叹,被宋代的美击中了,“这是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
白色的丝绢,靛蓝色的篆刻,赭褐色的石,青灰色的笔,黑灰色的墨,再加上女官的大红官服、男子的粉衣簪花……
各种迷人优雅的中国古典色彩,让人徜徉在具有鲜明流变性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宋代美学中国传统意趣之中。

熟悉舞剧的观众,对服装设计阳东霖的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他曾操刀《杜甫》、《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爆款舞剧的服装造型,无论是华美的大唐古风、还是婉约优雅的民国气质,一出场,便惊艳众人。
点击播放 GIF 0.0M
《永不消逝的电波》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服装,参考了大量史料,忠实地回溯了宋代美学的特征和服饰样式。强调留白气质、概括和简约,要在含蓄中展现出多彩多姿,要在裙袖间展露宋朝风采。
从女官大体通红的圆领袍,到翰林书院淡粉的意气风发,再到《千里江山图》原画中,山石间的小白点、小白人,款式的统一、色彩的统一,潜移默化地营造着前所未有的大宋盛世。

面料的钻研,更是到了极致。
如何在偌大的一方舞台上,用面料诠释青绿山石?
为此,服装设计团队尝试了十几种面料。单麻这一种材料,厚一点、薄一些、垂一点、僵一些,染上的青绿都是不同的色调。
最终选定的面料,与青与绿碰撞出了各种层次,蕴藏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四两拨千斤,在偌大的舞台上留下一抹淡淡的青绿,足矣。

音乐入耳 :
丝竹叠奏声声慢
《青绿》结尾,展卷人与希孟隔着长长的桌案,深深凝望。
弦乐响起,令人鼻酸。不少观众反馈,这部剧的音乐“太好哭”。
该剧的作曲,是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作曲家吕亮
他本人也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琅琊榜2》等大热电视剧的原声作曲之一。用网友的话说,他的创作让人物“出场自带BGM(背景音乐)”。
为本次剧目配乐,吕亮着实下了狠功夫:
“宋代音乐十分淡雅,调式与今天的不同,而很多宋代的音乐资料已经找不见了,只留下了词。
“这次为《只此青绿》创作,故宫团队也给我们详细讲了画作的方方面面,我觉得我是带着使命在创作。”
《只此青绿》把《千里江山图》创作、制作的工序,如制笔、制墨等传统技艺诗化呈现在舞台之上。
“创作前我也看了很多纪录片,比如制墨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中间要反复地捶打。”吕亮听到了捶打的声音,“咚咚咚”,就把这些现实中的声音采集下来,放在音乐中。
“既能体现宋代的气质,也要贯通当代人的感受”,吕亮正是带着这样一种“体现宋人气质”的使命,来来回回,打磨出了一支支为《只此青绿》量身定制的配乐,将观众更生动地代入了宋朝的青绿山水。
新锐演员:
只此青绿征途远
一部舞剧的成功,少不了演员的付出。
为了打磨好这幅舞台上的千里江山图,习得真正的“宋人气质”,演员们几乎都“疯魔”成了戏痴。
排练照
张翰在剧中扮演希孟,为了走近角色,专门请了老师学画《千里江山图》,从白描到上色再到点染,一步步学、一步步画,从沉浸式体验里收获诚意和敬畏。
为了把希孟的那份痴、那份执着呈现出来,他下足了功夫,有时入戏太深,甚至哭到不能自已,因为压力大,瘦了很多。
排练照
两位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也给女孩们设计了不少造型和动作,诸如静待、望月、垂思、独步,险峰、卧石,唯美至极。
刚开始找动作的时候,两人有半个月没有编舞段,就在找呼吸、找感受,盯到后来演员们都有点焦躁了。
四个多月排练下来,从编导到演员,都把时间放慢,把心态放慢,慢慢融入到作品中,“就像点一炷香,是要慢慢熏的,也像点茶,里边有讲究和功夫。”
青年舞蹈演员孟庆旸在里面饰演符号性角色“青绿”。
对于这种较为意境的角色,孟庆旸也是拿捏得很是准确。
她在台上的举手投足,就算是一个简单的“拂袖”动作,通过她的演绎,台下的观众都觉得近似乎完美。
在《只此青绿》这部剧的最后,留有一段小诗: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这段话便是这部诗剧的主旨。
六个篇章,描绘了一幅画从零到一,再到无限的过程,从绢纸的制作,到笔墨,再到绘制和最后的流传,许多无名无款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在这幅画卷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正如前文所言:此画与天地、众生共绘。
时间不会恰好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我们会记住所有人,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技艺留下了痕迹。
周莉亚与韩真的这部舞蹈诗剧,又在《千里江山图》上留下青绿的一笔。
“我们都是展卷人”。

《只此青绿》全国巡演已经开启,多地已开票,排期如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情
当《千里江山图》变成舞蹈诗剧,我看到中国绝色的魅力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赏有感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前科普丨背景知识整理(附在线观看网址)
张晓凌:“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
千古青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