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千里江山图》变成舞蹈诗剧,我看到中国绝色的魅力

何为《千里江山图》?

它是九百多年前,一个宋朝十八岁的少年希孟,用石青石绿绘就的一幅画,现藏故宫。

九百多年后,两个现代年轻人,编了一出诗剧,带着一群人跳了这幅画,又叫《只此青绿》。

当舞台上轮盘缓缓转动,仿佛拨动了时间的齿轮,灯光投射下露出一位青绿姑娘,她梳着高髻,穿着群山青绿衣,舞步擦着地出去,像山根扎着大地,一步一青,山水相连,一步一染,千里江山。

这是一出舞蹈诗剧,叫《只此青绿》,根据宋画《千里江山图》编排而成。

故事发生在故宫即将展出《千里江山图》之前,一个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进入了“希孟”的世界,亲眼亲身经历了织绢、淬墨、刻篆的古代技艺,以及希孟如何用“青绿”创作的过程。

恰恰,今年八月底《只此青绿》从北京出发,开始在18个城市首演50余场,十月来到了广州大剧院。

演出结束后,我们采访了这出舞剧的导演周莉亚和韩真两位老师:“为什么在众多的山水画中,选择了跳《千里江山图》?”

言语中,韩真压抑不住激动说,看到这幅画的颜色,心里就会冲动:“想把青绿色之美捧给观众。”想像3d一样,去舞一圈圈的水纹,一坡坡的峻石,一山山的孤峰......

在古人心中,青绿是与山水最相近的颜色,但历来青绿山水画鲜少,因为研制青和绿的颜料很珍贵,被称为“宝石光”。

它们还可以永不褪色,如九百多年后《千里江山图》的绢白泛黄,青绿色依然明亮鲜活。

山河如故,青绿长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愈是人们心中看重的东西,愈会给它最珍贵的色彩。

据介绍,当时画家希孟,也就是宋徽宗亲自传授的学生,在创作《千里江山图》时:“第一遍水墨描底为粉本,接着上赭(zhě)石色,用绿松石和孔雀石制成绿玉色上彩,并继续叠加石绿,使山水凹凸,最后点青色,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山水间,还有村民、渔父、隐者、侍童,他们通身清白,古文记载这用到了砗磲(chē qú),一种贝类颜料,因为洁白如莲,又誉为世间最白之物。

采访中,周莉亚提到,《只此青绿》共分“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其中几乎所有的颜色都来源于那幅画。

我们会看到一位舞者化身希孟,穿着茶色衣,带我们走进画里。首先来到一个早春时节,江南女子正在养蚕、巢丝、织布。

这是“唱丝”篇,姑娘们以箩为道具,着春衣,梳发髻,在水色氤氲里跳着步子,有时像春水绿了漫出来,有时像雨珠跳在草上,绿的浅绿得淡,遥看近却无.....古人言:“新裁白纻作春衣。”她们的服饰是春天淡淡的艾绿。

希孟还会去到山间“寻石”。在赭石色的一坡坡山石中,寻找颜料,观察山石的姿态、纹理,并顺手拿起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

“习笔”篇,色彩非常不一样。从民间市井,一下子走进了宫里,两位老师说:“这是一段对希孟的想象。”

穿着红色的窄袖圆领袍女官,手里拿着宝蓝簇花长巾,像宫廷的端庄,却头戴帽子插满鲜花,舞蹈诙谐灵动,让看的人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因为希孟从十二三岁入宫学画,起初的日子也许会和院里的老师、师兄弟们,在学画之余也玩起文人四大雅事,“插花、挂画、焚香、点茶”,日子轻松自在。

无论是希孟还是少年画师们,他们热爱画画,却又调皮聪敏,所以他们的衣服是耦粉色,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

还看见了制墨人,在万壑松烟中“淬墨”,衣服被染上了玄色,落下了灯草灰。接着山水中, 市井里,希孟看见了那些姿态各异的船夫、钓叟、农妇,他们便也一一不落地进入到画里。

最后只剩下青绿女“入画”。她们扎在步子,擦着地面从幕后出来,双腿撑开的裙摆,如稳固的山根,裙子一圈一圈绕至腰间,加上高耸的发髻,如山峦起伏,又如山石崚嶒嵯峨,或似孤峰独立。青绿姑娘们的下腰,有的倾斜,有的平平,如同开阔的湖面,水波被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只待所有青绿姑娘,缓缓走向后台画卷前,以身姿以舞蹈,或坐、或倚、或卧、或立,如山,如峰,如水,如松,千里江山,入画了!

韩真说:“我每次看入画,都觉得好像是把一幅千年长卷唤醒出来,最终再还给他一幅画,所以那一刻特满足。”

当我们坐在剧院里,面对舞台看,远远地《只此青绿》仿佛与《千里江山图》重叠了,分不清,谁是舞者,谁是山水,谁千里江山,谁是只此青绿。

此时此刻,美仿佛没有隔着时空的距离,在无声地延续着。

《只此青绿》是一支舞。在跳舞之前,周莉亚和韩真说:“要洗刷掉舞蹈演员身上过去的习惯。”

因为舞者的基本功训练,一般都是古典舞,或是芭蕾基训课,这样的身姿是外放的、挺拔的,精神气儿是往上走的。可是宋人的气质,像含着的。

于是她们练习,把挂在胸上的气息慢慢下沉到脚底上,把重心放在小腿以下的位置,但练习了一个月,大家的气质还是在“西洋博物馆”里。不过姑娘们走心,一边开车一边听东方古典音乐。

再是一些“肢体的习惯也要洗掉。”去学习像戏曲演员们几乎要“藏”起来的动作,眼睛只给你看一点,手的伸开藏一半,一半像水一点点漫出来。

与那些动次打次的舞蹈给人视听的直白冲击不同,这样创造出来的舞蹈很静,也很难让人坐得住。

记忆尤深的是,舞剧开始时身边几个小姑娘都一直念碎,动来动去,后来也不知怎地,随着舞剧中希孟来到了江南采风,先是遇到采桑织绢的女子,拿着萝劳作,很轻巧。

顿时杏花微雨,他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像个精灵一个后空翻,跃到了舞台中央,兴奋地舞了起来。那一刻大家就鼓起了掌,舞一段,鼓一段,舞一段,鼓一段。忽然就都沉浸进去了。

宋人的美学是内敛,不过在导演心中,这种“含蓄”,不是完全收起来。好比逛中式园林:“一小块慢慢地浸入式去欣赏,穿过曲径通幽,然后绕过假山隐蔽,一点点地去到最后,一转身你才看到了他的全貌。”

《只此青绿》的舞蹈,也有这样一些“园林感”,置身其中,如临其境。在静态的舞蹈中,感受着舞者对青绿的爱,希孟对山水的爱。

就如两位老师所言,宋人的内敛,更动容之处,或许在于:“他们的笑容是不给任何人的,他是笑自己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只此青绿》有许多“虚构”的故事,比如希孟的经历。

历史上,画作完成时,希孟仅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虽然和今天的18岁或许不在一个年龄维度上,古时的十八岁更成熟些,但无论哪个朝代,少年的心性总是不变,做事情,都比较纯粹。

而在舞剧的后半场,希孟也正式画画了。天寒地冻里,他衣衫单薄只能搓手抱臂取暖,却在昏暗的烛光下画了一卷又一卷,呈给宋徽宗看,但一次又一次被打回来。

希孟变成了一个落寞低沉的少年,此夜天空都扬起了雪,不过,他却像一个暗黑大雪中纷飞的人,不舍地、痛苦地、辗转地,却又执着不放弃。

那一刻全场陷入了寂静,直到,舞台上同心圆转动,展卷人穿越时空而来,给希孟披上了外衣。他顿了一顿,突然灵感喷涌,奋笔疾画。

导演说:“大雪未必真的是现实中的雪,是我们和希孟的一份联系。”

无论有名无名,无论过去现在,每个艺术创作者,都曾走进那一个雪夜,但都曾有一轮朗朗明月,照耀着那些“少年心性”的人,满怀风雪,初心不改。

在舞剧最后,展卷人和希孟双人翩然起舞,如高山流水的相遇,既是惺惺相惜,也是以艺术致敬艺术,更以一颗少年心碰撞另一颗少年心。

采访最后,两位导演说起,故宫研究院的老师说的话:“中国画有很多印章,这些是递藏者们的。”如今《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它的这一任递藏者,是故宫。

其实也是我们。就像有人把它跳成了一出舞蹈诗剧,有人参观画展,有人把它做成文创,有人分享了这个故事。

立冬将至,《只此青绿》从北京出发,去了上海 、苏州,也来了广州大剧院。未来它还会去杭州、南京、重庆、西安、济南、哈尔滨、厦门,最后返京。

不禁想起李白的诗:“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是。”九百多年后,我们也当着这一轮朗照千年的明月,向《千里江山图》,向一个个递藏者,致意。

这里是物道《国风千寻》栏目。我们希望“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

希望这抹青绿,也在你心中,熠熠生光。

希望这千里河山,有你递藏的一份子。

图片由《只此青绿》剧组、广州大剧院授权提供,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晓凌:“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
《唐宫夜宴》的“对手”来了!豆瓣评分8.6,堪称“年度最佳”的舞蹈诗剧!网友:梦回宋朝美学巅峰!
美得有点过分,《只此青绿》不负所望!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前科普丨背景知识整理(附在线观看网址)
三位名传千古的“顶流”,要来了!
少年说||长泽(142): 只此青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