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论丛】汤涤的人与艺(上)
userphoto

2023.02.05 广东

关注

     汤涤,一个淹没在历史中的名字。翻开尘封已久的民国期刊,会常看到他的名字,看到他的画、题字,其书其画有着一种民国文人的温度。遗憾的是,因其作品在博物馆藏品中凤毛菱角,后世对其生平知之甚少。

然,汤涤是民国最早一批画社——“宣南画社”的导师。他与金城、吴待秋出生于同一年,同民国大家陈师曾、陈半丁关系深厚;余绍宋、梅兰芳、程砚秋拜其为师。他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因为过世较早,而被逐渐遗忘。

一 书香传家

在民国画家中,真正出身书香门第的只有陈师曾和汤涤二人。陈师曾为诗圣散原老人之子,而汤涤则为常州名门之后。

汤涤(1878—1948)

汤涤的先祖为南京殉节的汤贞愍公。汤贞愍公原名汤贻汾(一七七八——一八五三),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武官、诗人、画家。其祖、父在凤山林爽文之乱时殉难,汤贻汾得旨世袭云骑尉,后官至乐清副将。晚年寓居南京,筑琴隐园。精骑射,娴韬略,能音律,且通天文、地理及百家之学。书负盛名,为嘉道后大家。工诗文,书画宗董其昌,闲淡超逸,画梅极有神韵。著有《琴隐园诗词集》《画筌析览》等。汤氏一门风雅,其妻董婉贞也为当时著名画家,其哲嗣寿民、佑民、乐民,与女儿碧春,均精绘事。董婉贞的墨梅画、汤寿民的山水画、汤佑民的花鸟画、汤乐民的白描和鱼禽画、汤碧春的花草画,均称绝于时。

汤贻汾 荷亭销夏图 常州市博物馆藏

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汤贻汾投池以殉,谥忠愍。其忠义之名远播,书画更为人所重。

汤涤,原名向,因慕石涛大涤子之名,改名涤,字定之。为纪念祖父,故又号乐孙。因汤贻汾有琴隐园,汤定之别署琴隐后人。其在北平时曾寓居太平湖畔,又号“太平湖客”。其蓄须飘然,如《左传》“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之句,号双于道人。其室名颇多,有画梅楼、茗闲堂、云视楼、砚还斋、荣学斋等。

二 艺术历程

汤定之生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父立人公,讳世清,辞世较早。家境清贫。母亲贾氏擅长书法。汤定之从事书画,启迪于此,弱冠之年便极精魏碑。表兄庄蕴宽辛亥革命时曾任江苏都督,赞汤定之曰:“他日传汤氏家业者,定之表弟也。”后,庄蕴宽一直提携其表弟。光绪末年,汤定之应表兄之邀赴广州任过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幕僚和水师学堂教席,教授书法,落纸烟云,示范有度。民国初年曾到苏州工业学堂就职。

汤禄名 岁朝清供图 常州市博物馆藏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汤定之三十三岁,欲到北平一展所长。遂先后在叶恭绰主持的交通部与庄蕴宽主持的审计院,出任秘书职务。业余时间其仍不间断书画创作。民国三年(一九一四),汤定之应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姚茫父之邀,与陈师曾一起教授书法。一九一九年,因与新任校长方唯一不和辞去职务。

汤涤 山居图 33.5cm×67cm 1917 荣宝斋藏

一九一五年,时任司法部次长的余绍宋发起成立“宣南画社”,聘请拜同年入京的汤定之为导师,教习绘画。宣南画社主要成员或为法界名流,或为书画圈享誉盛名的书画家,这样的文人雅集使汤定之很快在艺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朋辈辄劝曰:“子精丹青家学渊源胡不鬻画?”答:“仆不及先辈焉敢遣后世讥。”又两年,汤定之画益精进,绘画苍劲古貌。庄蕴宽、刘崧生、刘子楷、林宰平及刘道铿强之刊发润例。求者纷纷。刘崧生官至民政司次长、林宰平为司法部司长,刘道铿官内务部司长,三人皆为宣南画社成员,善书画,精诗文。此等社会名流为之宣扬,汤定之声名鹊起,和萧谦中、萧俊贤、陈半丁被誉为“北方四名家”。

汤涤 山水 1923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二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倡美育救国,发起成立了“北大画法研究会”,聘请校外专家汤定之与陈师曾、徐悲鸿、金城、胡佩衡一起为导师,组成业余习画团体。一九一八年四月一五日,国立北平艺专前身北京艺术学校成立,时任校长的郑锦,因慕汤定之名聘其为国画教授,并一直教授到一九二四年。

汤涤 秋林远眺图 98.5cm×32cm 1922 荣宝斋藏

清皇室退位,清宫内务府管理的宫内各类文物,陆续转交民国政府内务部管理,并于一九一三年内务部古物陈列所。古物陈列所是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第一座宫廷博物馆、第一座艺术博物馆。一九一九年,古物陈列所首先完成书画目录的整理。因汤定之精于鉴定,受聘参与编纂《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简称《书画目录》)。一九二五年,时任教育部次长、书画目录总纂者何煜在《书画目录》序言中写道:“宝蕴楼原移回京之件,从前仅编总册未能精详,曩余约同谢君刚国,吴君瀛、汤君涤共商体例,从事编辑其间审量先后剖析疑难。”通过编纂目录,鉴定古代书画,汤定之饱览历代名作,大开眼界,绘风直追宋元。后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庄蕴宽执掌故宫博物院时,汤定之还曾任该院秘书。

汤涤 太平湖上 32cm×135cm 1926 北京画院藏

一九二〇年,金城联合陈师曾、周肇祥等,在民国总统徐世昌的支持下,创立以“精研古法,别采新知”为宗旨的,融创作、教学、展览交流为一体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其旨趣有别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汤定之与其他骨干成员陈师曾、贺履之、胡佩衡等也加入了研究会,并参与研究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九二一年,位于北京东城石达子庙的欧美同学会举行了“第一回中日绘画联合展览”,汤定之两件山水画应邀参展。第二年,其作品又参展在东京开幕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

汤涤 人物 1926 中央美术学院藏

一九二六年九月,金城去世。其弟子陈缘督提议,由金城长子金开藩继承父志,会同金城其他弟子在金城故居钱粮胡同十四号组织画会。金潜庵任总干事,陈缘督、惠孝同任副总干事。因金城生前为其入室弟子取号都含“湖”字,故以“湖社”称之。“湖社”成立之后,许多著名画家如齐白石、王雪涛、方药雨、贺良朴、吴镜汀、胡佩衡、汪慎生等也相继参加,汤定之也参与其中。

汤涤 梅花 33cm×101cm 1929 北京画院藏

余绍宋因在“三·一八”枪杀示威学生的惨案中支持学生,同时也在“金佛朗案”中主持公道,被段祺瑞执政府免去司法部次长职务。一九二七年,余绍宋离开京城,宣南画社的活动也随之终止。但汤定之依然参与画社同仁组织的其他画事活动。同年五月十一日,由林风眠倡导的在北京国立艺专举办了“北京艺术大会”,展览持续一个月,兼收各派作品,社会反响广泛。汤定之与陈半丁、齐白石、王梦白、萧谦中纷纷拿出画作参展,支持展览。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汤定之又被邀请作为国立北平艺术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一九二九年,寿石工在北洋政府陆军总长鲍贵卿将军花园组织发起“文艺学社”,作为宣南画社元老的汤定之和王梦白也参与其中。“文艺学社”每周聚会一次,进行书画、诗词、篆刻观摩交流。

汤涤上海故居

一九三三年,汤定之寓居上海胶州路。此时,其艺术高度成熟。他静心作画,很少参加非艺术的社会活动。他坚持自己的画风,不迎合流行趣味与市场潮流,坚持曲高和寡,拒绝大众化路线。金永基层在《朝鲜日报》曾撰文说汤定之为独立画家,与“海上画派”“新黄山派”“娄东派”风格迥异。马叙伦《石屋余沈》亦讲:“盖丈自南来为生,而此间习尚,画喜吴待秋,或抚吴昌硕王一亭,如丈宗其先德者,格不行,故月入不足赡养,然近年生涯诐展,竟应其术。”可见上海艺术市场的还是以海派风格为主,时人多喜欢吴待秋、吴昌硕、王一亭等风格。汤定之不愿媚俗改变风格,售画收入微薄,生活日窘。

汤涤 山水 56cm×20cm 1927 安思远旧藏

寓居上海期间,汤定之也参与画展活动。一九三三年五月,参加上海棋盘街利利公司文艺部举行的“现代名家书画扇面展览会”。一九三五年三月,“九社”在上海成立。此社因汤定之与谢玉岑、张善孖、张大千、郑午昌、符铁年、谢公展、王师子、陆丹林九人共同组织发起,故取名“九社”,亦称“民国九友”。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国画会第六届绘画展览会在大新公司举行,参观者达两千余人。汤定之参展的花卉作品被《时事新报》赞之,并将之与吴湖帆的荷花,萧俊贤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鹰“允称杰作”。抗战期间,汤定之不忍写破碎河山投买客之好,卖画甚少,生活颇清苦。一九三八年,沦陷时期梁鸿志为南京伪政府傀儡,托人以重金请画《还都图》遭到他的严辞拒绝。汤尔和有意劝其北上,参加伪政权亦遭拒,并从此写松以明志。一九四七年,上海教育局筹备市立美术馆,曾拟聘汤定之为征集委员会委员,但因汤定之身体不佳,最终没能委任。

汤涤 群芳图 53cm×19.5cm 1929 荣宝斋藏

汤定之性格恬淡,一生不求名利,自甘清苦,勤于书画,晚年却不幸得喉癌。一九四八年,这位尊享盛名于南北的书画家,驾鹤仙去。

三 文人交游

汤定之性豪爽,喜交游,过往甚密者有庄蕴宽、杨景苏、李尹桑、刘菘生、林宰平、萧俊贤、萧谦中、陈半丁、陈师曾、贺履之、杨仲子、熊佛西、马叙伦、姚茫父、黄炎培、陈叔同、陈陶遗、叶公绰等一时名士。民国初年其入世弟子中多有名人,如余绍宋、叶公超、梅兰芳、程砚秋、蒋复聪等。

汤涤 鸭子 50cm×18.7cm 1936 安思远旧藏

作为宣南画社的元老,汤定之与陈师曾过从甚密。二人一起参与美术社团、书画雅集、合作绘画,演绎着彼时活跃于北京画坛的同道们常见的艺术模式。宣南画社每次活动主要是由汤定之、陈师曾、贺履之、萧谦中作画,学习者旁观,有时也由其讲解作画方法。此外陈师曾组织的活动汤定之也多有参与。中国画学研究会中,二人又是积极的组织和参与者。一九二二年秋,陈师曾组织策划了苏东坡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广邀包括汤定之在内的画坛盟友如王梦白、周养庵、陈半丁、齐白石、萧俊贤、萧谦中、溥心畬、姚茫父、罗雁峰、凌直支、杨令茀、金拱北、孙诵昭、江南苹等人参与,弹琴赋诗,合作绘画,极坛坫之盛。因雅聚地点在罗园主人罗雁峰先生处,此次聚会后来被称为“罗园雅集”。

汤涤 岗亭观瀑图 55cm×19cm 1933 荣宝斋藏

在一些现存作品或文献中,亦可大致看出陈、汤二人基于共同艺术追求之上的翰墨因缘。在陈师曾存诗中,尚有一首《静庵道兄属谦中、茫父、定之、半丁四君合画山水,衡恪末次为补远山,戏题短句,以博一粲》:“各有各心肠,无声亦柏梁。参差五云起,庄严七宝装。庐峰留面目,颜咏屏山王。遥岑添寸笔,已觉续貂长。”另有《过寒匏簃,与定之、谦中作五松图,寿陶子鹤亭》:“五松老不受秦封,偃空山起蛰龙。头白读书多暇日,海涛窗外响披聋。”可见,汤定之与陈师曾、萧谦中曾多次合作山水。寒匏簃为吴静庵的画室名。吴静庵(一八八六——一九四七),江苏镇江人,供职于银行界,精于鉴别,富收藏,亦擅书画,为陈师曾弟子江采(一九〇一——一九八六)之夫。陈师曾曾为其刻“寒匏”“寒匏簃”和“静庵供养”三印,汤定之亦为其绘花卉、山水画多件。吴静庵是陈、汤二人共同的艺术赞助人。也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陈、汤二人交游变得更为密切,常常一同赏景郊游。一九一六年,陈、汤二人在雪后到江亭赏景,陈师曾赋诗云:“天与片时营画稿,柴门坐我未宜扃。”一九一七年,汤定之还为陈师曾《写白石词意》册页题字。一九一九年,汤定之与陈师曾、金城、陶宝如等集于汪东寓斋,制笺扇面,挥洒自如。汤定之将此会定名为“西山画会”。一九一九年,陈师曾与汤定之同登八达岭长城作诗云:“北捍胡儿不敢南,藩篱设险倚巉嵁。销峰似可秦边静,断臂终劳汉使探。铁马千秋争腹背,长蛇万里控崤函。振衣试与凭高瞰,面面芙蓉涌翠岚。”一九二〇年三月,陈师曾还曾约汤定之、余戟门、王梦白、杨景苏、胡子贤同游崇孝寺赏牡丹,并作《牡丹》记录了此次交游。《湖社月刊》封二刊载了《陈师曾先生令嗣封可鬻画例》,记录了陈师曾公子封可的润例,也为汤定之、陈半丁一起制定。此外,陈师曾还曾因汤定之嘱为其先祖汤贻芬作诗《题汤贞愍诗石窟图为方论丈》。可见陈、汤二人不仅艺术上交流,私交也甚好。

汤涤 冬暖梅花早 40cm×151cm 1932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陈半丁、萧谦中也是汤定之往来较多的画界耆老。离开北京到上海前,汤定之常与萧谦中、陈半丁集岁寒三友之会作画多件。陈半丁藏有一方一九二八年自刻印“谦中定之半丁同时合作之记”,为三人合作画时专门所用印章。陈半丁为其刻“武进汤涤”印,边款还问询:“拟官印,定兄以为近乎?”汤定之另有一方陈半丁为其刻的印章“研还斋”,边款写:“半丁改作,研还斋三字,自谓得意,定兄以为何如?戊辰二月,陈年记。”“研还斋”斋号来源于汤定之先祖汤贻汾。汤贻汾晚年得昆山片玉为砚,投池自尽后,砚遂散失。六十多年后汤定之于北京市场复得,可谓奇缘,遂名其斋为“研还斋”。梁启超还曾为汤定之题匾额楷书“砚还斋”,款识:“定之得其先德贞愍公故砚于燕市,以名其斋。见属题额,辄系小诗。浩气韩陵片石,故物吾家青氊,种蚌未论胎月,呼龙聊复耕烟。丁卯仲秋,梁启超。”

汤涤 山水 1933

汤定之寓居上海胶州路,朋好颇多,如刘放园、陈叔通、陈陶遗、冒广生等。初到上海,汤定之就与夏敬观、陈三立与陈师曾父子、黄孝纾、叶恭掉、黄宾虹等在夏敬观上海寓所组成“康桥画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挽救国学,《青鹤》杂志创办于上海。《青鹤》杂志同仁曾围绕汤定之先祖《汤贞悠公遗像》有多次题咏活动。李宣袭、黄公渚、陈诗、梁鸿志、陈廖士等人,均有汤定之嘱题之作,并刊登在《青鹤》。在刘放园《国闻周报采风录》也曾作《题汤贞感公园居小照》一诗。叶恭绰在与吴湖帆的信札曾探讨,欲将汤定之与余绍宋、齐白石、冯超然、吴湖帆、溥心畬、夏敬观、邓芬、张大千同列为“后画中九友歌”。

汤涤 苍松横披 1934

因上海离杭州较近,汤定之与西泠印社同仁也是往来密切。西泠印社创始人王褆就曾为其刻印多方,如“画梅楼”“谱名定清”“定之六十后作”“画又次之”“乐民公孙”“定之书画”“双于道人”“武进世家”“茗闲堂”“琴隐后人”“汤涤印”“昆陵汤涤”“天下几人画古松”。另一方“天下几人画古松”印则为西泠印社副社长方介堪所刻,边款:“青松多古姿,虬枝从屈蟠。冰霜泛鳞甲,森严毛发寒。怒涛卷云海,翻覆起波澜。风狂疑狮吼,声洪如急湍。间或发幽响,清似素琴弹。偃仰阅世变,翠盖影团团。侧身临绝壑,根固却甚安。原为廊庙器,所契在岩峦。清气满宇宙,机杼露豪端。斯人擅墨妙,本本尽奇观。镌此答深意,聊以接古欢。丙戌夏月似定之先生兼正,介堪方岩”,必是方介堪所见汤定之画松有感而抒。

汤涤 寿山图 1935 常州市博物馆藏

除对于其书画家身份的赞誉外,对于其教育家的称谓也是名副其实。汤定之一生所教过的学生过千论万。但谓“名师出高徒”“名下无虚士”的第一高徒当属余绍宋。余绍宋(一八八二——一九四九),字越园,早年曾用樾园、粤采、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等别名,曾先后担任司法部参事、次长、代理总长、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司法储材馆教务长等职,因在书画方面造诣颇深,他还做过北京美术学校校长,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法政大学的教授。《余绍宋日记》中记录,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时余绍宋常见汤定之示范,平时也多去汤定之家求教,或邀汤定之参与其他宴饮、郊游、画事、鉴定等雅集活动。日记中仅记录汤、余二人交往的就近百条。除去余绍宋南下省亲、汤定之离京返乡,余绍宋几乎一周就要见汤定之一次,每次与之探讨画理。经汤定之多年点拨,余绍宋画益大进,画技与汤定之难分伯仲。一九一九年六月八日,他的日记上还写“早起为汤定师代笔作画”。一九二四年,汤定之认为余绍宋可以鬻画,专门为其刊润例。汤定之平时的润笔费也由余绍宋代管,在汤定之南行前,余绍宋还为其整理润笔费。一九三五年,余绍宋画墨竹一张赠与汤定之,题云:“乙亥孟夏寄尘定之道长我师鉴教。”《余绍宋日记》中也多以“定之师”“汤师”称之,随意记之尚且如此,可见余绍宋对汤定之的尊敬。后来余绍宋返杭州,汤定之到上海,一九三五年余绍宋还专门到上海拜访汤定之。余绍宋在杭住所名为归砚楼,汤定之为其绘制《归砚楼图》。徐行恭为题长歌载于《竹间吟榭续集》,其云:“汤侯禀宿擅,治画宏以深。此事见胸臆,不劳多斟酌。笔墨所到处,屋树交修森。此外更安有,但写归砚心。凝神人画里,万感摇灵襟……”

汤涤 山水 1939

汤定之另二位家喻户晓的学生是在梨园享有盛名的“四大名旦”中的梅兰芳、程砚秋。梅、程二人对汤定之非常尊重,虽然都有汽车,但是看望老师时,都把汽车停在胡同口,然后步行。梅兰芳早年拜王梦白为师,“九一八”事变后迁居上海,后列汤定之门下。严格算来,汤定之应是梅兰芳最后一位绘画老师。《梅兰芳艺术年谱》中记载着一段梅兰芳访美归来后的日程安排:“每周二、四、六,又请画家汤定之教其画松梅。”汤定之曾于一九三五年冬作丈二匹古松赠给梅兰芳,画旁题款为:“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俦。乙亥冬雨窗为畹华仁弟补壁,双于道人。定一汤涤写。”他借此画鼓励梅兰芳在抗战期间,不要意志消沉,继续保持古松一般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精神。一九四四年端午节,汤定之、吴湖帆、李拔可、叶玉虎等人聚集在梅宅,并对梅兰芳前一段时间的苦练给予总结,认为其在汤定之悉心教授下画艺大进。汤定之提议梅兰芳和叶玉虎合画梅竹,或画“岁寒图”合作展览。这使得梅兰芳极受鼓舞。数月后,他依照汤定之“开展览总得有两百件画才像样”的建议,积极作画。程砚秋早年由马叙伦介绍和汤定之学习水墨画。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曾请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

……

汤涤 松

汤涤 劲松

汤涤 山水

汤涤 仿青溪、李檀园山水

汤涤 访友图

汤涤 荷花 57.8cm×19.3cm 安思远旧藏

汤涤 古松图 33cm×132cm 安思远旧藏

汤涤 江风不动 北京画院藏

汤涤 腊梅图

汤涤 寒梅图

汤涤 劲松图

汤涤 荷禽图

汤涤 猫

1.【名品视界】清 朱耷 牡丹竹石图

2.【名品赏析】草聖張芝書法赏

3.【名品视界】清代高僧~竹禅作品赏

---------------------------
  





4.平台积极践行国家文物局推行的 "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工作要求

5.色彩的重口味发展史

6.“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正式启动

---------------------------
  


A

BOUT MASTERSCOLLEGE

   


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画家汤定之的艺术之路从这里开始8P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齐白石书法到底学谁?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齐白石书画鉴定师汤发周说,往下看你就知
民国年间上海书画造假
书画
吴昌硕眼中的不朽者| 陈师曾,和他的朋友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