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自成真的打不过清兵?
userphoto

2023.04.01 四川

关注

历史袁老师 2023-03-31 09:02 发表于河北

李自成真的打不过清兵?错,是关键时刻一个关键人物坏了事!

李自成,是一代豪雄,他的人生经历包括:童年放牧,少年驿卒,23岁揭竿起事,参加荥阳大会后继称闯王并提出均田免粮,曾两次假投;37岁时,在襄阳称王建立了大顺;38岁攻占北京并称帝,手下拥兵150万;然而39岁时在九宫山战败,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团。如今,他的13代玄孙突然出现,携带着家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失败之因的五个版本“鼠疫说”最吸人眼球。

多年来,李自成撤离北京后失败的原因一直是一个谜,专家们的解释各不相同。尽管至少有五种不同的说法,包括“腐化自满”、“流寇游击”、“鼠疫”、“乌合之众”和“吴三桂”,但没有史料可以证实这些说法。最近几年,有关专家提出了“鼠疫说”,认为明朝末年流行鼠疫,北京周边地区也受到影响,这些都有文献记载。鼠疫是一种致病源为鼠疫杆菌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传播于人与鼠之间。总的来说,李自成为何打不过清兵的原因至今仍未确定。

可怕的鼠疫是一种极易流行、死亡率很高且很难控制的疾病。每当鼠疫传播到新的地区时,由于当地人和鼠以及跳蚤缺乏抵抗力,死亡率往往高达50%以上,传染性也非常强。例如,据有关文献记载,崇祯16年秋季鼠疫在北京地区已经出现,但因为冬天气温较低,疫情传播变缓。直到3月春暖花开、跳蚤和老鼠开始变得活跃,大规模的鼠疫才自然爆发。由于鼠疫传染的致死率极高,崇祯的御林军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这也不足为奇。因此,当李自成的军队在农历三月进抵北京时,感染了鼠疫,自然也战斗力大减,无法抵抗清兵的进攻。此外,败兵也成为鼠疫传染源,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

虽然李自成在当时财力雄厚,有能力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后很快就会染上鼠疫,失去战斗力。这种疫病在军营中蔓延,且长时间无法摆脱,给李自成的士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尽管他有大量兵力,也无法抵挡满清的强大军队,最终痛失江山并一蹶不振。

然而,我认为“鼠疫说”只是猜测,历史上政治和军事集团的垮台或溃败,往往是由战略和战术两大因素共同导致的。如果战略和战术相互配合,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则会彻底失败。李自成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打败清军,更因为他的战略目光短浅,战术上也非常混乱。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即使他没有遇到鼠疫,也会失败。

二、为什么说李自成在战略上判断失误?

李自成在1644年初建立大顺政权时,率领的军队总数高达150万。然而,当他率军过黄河进发向北京时,实际带领的军队规模只有50万左右。在一路过关夺城留守的过程中,他的兵力进一步缩减,最终在攻占北京城时只剩下30多万人。当时,李自成对北京城的情况并不清楚,因此在攻城时与崇祯皇帝进行了讨封“西北王”的谈判,这表明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攻占北京的战略重要性。

然而,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他的战略失误变得更加严重。他认为已经推翻了大明王朝,这导致他在对外和对内的战略上犯了重大错误。在对外方面,由于他多年来只与明朝作战,对满清一无所知,因此没有意识到满清与他的目标高度一致,即推翻大明王朝并主宰中原。在对内方面,他缺乏领导经验和组织能力,无法有效控制他的军队和管理占领的城市。这些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李自成的闯军和满清八旗本来可以相互配合,或者说是在不同道路上追求相同目标,因为八旗在山海关外拖住了明朝的主力,才让李自成有机可乘,横扫九省,直取北京。如果没有八旗的牵制,他早就被消灭在函谷关内了。反过来,如果没有李自成义军的破坏,明朝廷也不会被敌人围攻于三面,八旗也不会得寸进尺,日益壮大。那时,1644年的四、五月,天下有五大军事集团,包括李自成、满清八旗、南明、张献忠、吴三桂。作为一个战略家,李自成当时有上中下三种方案。最好的方案是与满清谈判,然后过江对付南明,这样就不用担心吴三桂和张献忠的问题了。多尔衮就曾在1644年正月以清帝的名义写信给大顺军,提出合作并共同攻打中原的计划。李自成起初听从了军师李岩的建议,但是牛金星等人却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明朝的反间计,最终导致李自成未能采取任何行动。这样,满清的策略从攻打明朝转为与李自成争夺全国的统治权。牛金星等人的话让李自成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判断,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其次,他还可以选择联合张献忠和吴三桂,先打败满清,再渡过长江,为长远打算。最后的选择是武力征讨不附属于他的吴三桂集团,导致满清乘虚而入,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然而,李自成恰恰选择了最糟糕的方案,所以是缺乏远见,难以不失败。

三、为什么说李自成在战术上一塌糊涂呢?

这段文字描述了李自成闯荡中国北方时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失败原因。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在游击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根深蒂固的流寇式思想和战术,在面对清朝八旗军时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集结和抵御。

在一片石大战中,李自成军损失惨重,但其并没有在北京城组织有效的阻击,而是选择了仓皇逃跑,这是李自成战术上的最大败笔。即使在此时,北京仍有10万主力军和陕西山西留守军队可以增援,取胜的机会也很大。但由于李自成的流寇式思想根深蒂固,其主力大将刘宗敏等人尚在,他选择了放弃北京,仓促登基后逃跑。这最终导致了李自成的失败,他失去了老本和老命,也让他的闯王梦破灭了。

这段历史故事提醒我们,历史上的失败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原因相互交织而成的结果。在战争中,除了战术和军事力量之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战略规划和领导能力,以及团结和凝聚力等因素的支持,才能最终获得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不见的历史--满清取代大明的真正原因 [和讯博客]
不可思议: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瓦解于鼠疫
李自成百万大军面对清军为何不堪一击,难道真是清军战力强悍吗?
老鼠是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析李自成的失败:常见的五个原因非根本,失掉“官”心才是主因
得民心未必得天下-----明朝灭亡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