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探源(五)古埃及金字塔

2018-11-20 20:19:44

华夏探源(五)古埃及金字塔真是我们大禹建造的吗?


 

【一】引子

网络上曾有一个颇有热度的话题:古埃及人在造金字塔时,我们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横向对比。虽然古代文明各有所长,但不得不承认古老的金字塔确实是我们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其他文明在同一时代要列出一个可以相媲美的建筑还真是有点困难的。就拿我们华夏文明来说吧,公元前二干五百年的时候大禹治水可能都尚未开始、而秦始皇始建长城也要在2000多年以后呢。

 

本来埃及是埃及、华夏归华夏,两者远隔千山万水,历史上也没有交集(蒙古西征也许勉强算是),不过有一位叫宫玉海的老教授却看到了这两者间的一丝联系。他在读《山海经》时发现里面有大禹建“众帝之台”的记载。这些“台”是四方形的,因此他联想到这是埃及的金字塔,并以此推测是古代中国人在大禹时代去了非洲,并且在那里安家落户,立国殖民。宫老先生的这个想法可谓神来之笔,但也就点到为止,没有或者是无法深究下去。

 

作为《山海经》的探究者,从破译书中的昆仑山入手,我发现整个《山海经》实际上描述的就是古代非洲的地理。《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据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所作,那么大禹治水应该就在非洲,所治之水为尼罗河,这点可以基本确定。现在我能否更进一步,确定或否定金字塔就是他所建的“众帝之台”呢?

 

【二】围绕金字塔的历史之谜

 

埃及的金字塔从古至今都是谜一样的存在,据说多达近百座,大小不一,其中以开罗西南10公里处吉萨的三座大金字塔最为著名。现代考古界一般都认为这三座金字塔的主人分别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帝王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而金字塔就是他们的陵墓。不过人们从未在这几座金字塔里找到帝王的木乃伊,塔内的结构和装饰也似乎并不像是帝王的墓穴,因此陵墓一说也遭到质疑。只是如果金字塔不是帝王的陵墓,花那么大的力气造它们又为的是什么呢?

 

金字塔更为神秘的是它的建造之迷。以胡夫大金字塔为例,由平均2.5吨的230万块巨石堆叠而成,历经近五千年的风雨不倒。金字塔一般认为是数以万计奴隶血汗的结晶,这是自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和他那个时代埃及人以来普遍的看法。希罗多德说建造大金字塔的奴隶每10万人编成一班,每班服役3个月,轮流替换,将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从采石场运到尼罗河的东岸,再用船运到西岸的建筑工地。单是建成胡夫大金字塔就整整用了20年时间。

 



 曾有网友发文对以常规方法建造金字塔的可行性作了详尽的分析。综合人口、土地资源和粮食产量等因素,认为不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所造,最后结论竟是金字塔是近现代文明所造的假古董。还有不少人相信金字塔是掌握了更高科技的外星人或者是比当今人类更为发达但已经灭绝了的地球史前文明的产物。所有这些猜测使金字塔显得更为神秘。

 

但有一名叫杜维斯法囯人的研究却揭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他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发现金字塔高处的石头并非天然,而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水泥,在金字塔的石头中他还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因此他推测金字塔可能并不像是想象中那样用天然巨石一层层运到顶部堆叠而成,而是用类似于今天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完成的,这样需要的人力就会成数量级下降。这一说法很吸引人,但问题是古埃及人可能拥有水泥这种看起来是近现代文明才掌握的物质和相关技术吗?

 

【三】对“众帝之台”的初步分析

 

让我们回到关于“众帝之台”的猜测。要说金字塔是大禹所造的,那就必须说明他和古埃及的帝王究竟是什么关系,因为金字塔毕竟建在了人家的地盘上。另外也必须认真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建造的目的是什么,怎么造的?

 

回顾一下《山海经》中“众帝之台”的记载,共有三处。

 第一处在《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第二处在《大荒北经》: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这两处记载的内容基本一致,都说帝台在昆仑山北,而且写的很清楚是大禹治水时建造了它们。

 

那么这里的“众帝”是哪些人呢?《海内北经》有如下记载: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所以这些“帝台”的主人分别是大禹之前的四位上古有名的帝王:帝喾、帝尧、帝丹朱和帝舜。但帝台并非就是他们的坟墓,同样在《山海经》里,也写得很清楚他们都葬在了别处。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海外南经》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海内南经》

 

如果“帝台”就是金字塔的话,那么直接根据《山海经》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就是:

 

一、金字塔是大禹造的,共有八座,归属于在他之前的四代帝王的名下。

二、金字塔并非帝王的坟墓,大禹建造它们的目的和治水有关。

 

这里会马上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金字塔和帝台的数目不等。《山海经》里记载是八座帝台,而吉萨只有三座大金字塔,算上一旁三座小金字塔,也只有六座,那剩下两座在哪里或者压根就不存在呢?其实附近还有另外一座大的金字塔归在名叫德杰雷夫的帝王名下,这座金字塔后来由于不明原因坍塌只剩下遗迹。如果德杰雷夫的大金字塔也会伴有一座小金字塔的话,那么这里金字塔的总数目也是八座(参见我的博客《从山海经谈起(一)》)。

 

【四】对帝王序列的验证

 

金字塔的数量可以对上了,那么华夏上古的喾、尧、丹朱和舜是否真的可以对应到古埃及第四王朝那些被认为是建造了金字塔的帝王呢?

 



 

根据我国《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上面四位华夏帝王中喾最早,往后王位传递的次序依次是尧、丹朱、舜。舜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禹。无独有偶,古埃及方面拥有吉萨金字塔的那几位帝王恰恰也是王位继承关系!据此我建立了如下的帝王对应列表。

 

帝喾-胡夫khufu

?1-雷吉德夫Djedefre

帝尧-哈佛拉Khafre

帝丹朱-?2

帝舜-孟考拉

?3-Shepseskaf

大禹-乌斯卡夫Userkaf

 

很明显这里有三个打了“?”的帝王找不到对应。通过《竹书纪年》发现丹朱可能并非后人认为的那样是尧的儿子、相反他也可以解释是帝喾的儿子(帝子朱),这样原先找不到的?1和?2就可以合并了。而?3则应是舜的儿子,也曾短暂登上帝位的义均。这几项一调整,帝王的人数和关系就对上了。

 

帝喾-胡夫

丹朱-雷吉德夫

帝尧-哈佛拉

帝舜-孟考拉

义均-Shepseskaf

大禹-乌斯卡夫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能进一步证明这张对应表呢?事实上无论是古埃及还是古华夏对上古的记载都不多,不过我还是想到一个方法,看执政时间。比如第一对帝王帝喾和胡夫竟然都是63年,丹朱、义均、大禹等的在位时间也都很匹配。但尧100年就有问题了,因为古埃及哪个帝王都沒有这么长的在位时间,另外舜和孟卡拉的差距也很大。

 

帝喾(63年)-胡夫khufu(63年)

丹朱(9年)-雷吉德夫Djedefre(8年)

帝尧(100年)-哈佛拉Khafre(66年)

帝舜(50年)-孟卡拉(63年)

义均(3年)-Shepseskaf(4年)

大禹(8年)-乌斯卡夫Userkaf(7年)

 

这看似无解,但实际上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因素:传说中的上古的帝位禅让制。据《竹书纪年》,尧在位100年,但实际上他在73年就禅让给了舜,而这73年还要再扣掉算在他身上但实际是丹朱称帝执政的9年,这样尧实际的执政的时间就只有64年。尧到舜和舜到禹的禅让也是类似。

 

帝喾(63年)-胡夫khufu(63年)

帝丹朱(9年)-雷吉德夫Djedefre(8年)

帝尧(64年)-哈佛拉Khafre(66年)

帝舜(60年)-孟卡拉(63年)

义均(3年)-Shepseskaf(4年)

大禹(8年)-乌斯卡夫(7年)

 

这样在考虑禅让因素后,帝王的执政年数也基本一致了!更离奇的是其中四对帝王连名字的读音也有相似之处,这也许是巧合,也许不是。

 

【五】对息壤即水泥的进一步推测

 



 水泥究竟是什么东西,古代人可能不可能发明水泥呢?查百度:“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现代水泥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1824年由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并取得了著名的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

 

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古老的文明拥有水泥相关的技术,那就是古罗马人,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使用水泥的建筑如著名的大斗兽场能屹立两千年不倒。古罗马人为什么会发明的古代水泥,它又是什么东西呢?这要归功于古罗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它的南部境内有一些活火山,包括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古罗马人发现如果将石灰石和火山灰再加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就有优良的凝结效果,这就是古代的水泥!现代人们也发现添加了火山灰的水泥在水中会具有更好的凝结性。

 

不过,即便古埃及人同样也拥有基于火山灰的水泥技术并用于建造金字塔,那需要的火山灰数量也是巨量的,但埃及境内却并没有活火山。

 

那大禹是否可能有水泥相关的技术和材料来源呢?

 

许多古书都提到大禹和他的父亲鲧都有一种神奇的物质:息壤,就是指能自己生长的土壤,可以用来填堵洪水。在早期的一篇博客中,我已经有猜测:息壤就是水泥,但当时并没有更多的证据。现在来看,既然火山灰是古代水泥的关键,那么大禹是否能接触到火山灰呢?

 

首先来看大禹在哪里治水。和人口稀少的黄河上源不同,尼罗河的上源地区恰恰是人口重多的高原水乡,这是大禹治水的重点地区之一(具体过程将另文详叙)。而河源就有昆仑山即是维龙加山脉,是著名的活火山群。因此鲧和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接触到火山灰,从而发现了水泥的奥秘,应该是完全可能的。

 

《山海经》的最后一段讲述了这么一个现代中国人都熟悉的古老的故事。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这个故事神话色彩很浓。如果息壤就是水泥,那我们就有一个全新的完美的解读。

 

据《山海经》,昆仑山是“帝之下都”,自然昆仑山的一切东西都是天帝的,包括火山灰。所以鲧挖取火山灰(息壤),就算是窃天帝之物。那天帝怎么惩罚鲧呢?是派祝融将他杀死的。为什么要派祝融呢?因为祝融即烛龙,就是火山之神。鲧为祝融所害,可能就是指鲧死于火山喷发,似乎天帝的处罚。所以《山海经》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说鲧“掘息壤于昆仑”类似的话,但息壤看起来必是火山灰无疑了!

 

那么这些息壤如何运到吉萨呢?虽然东非高原离埃及也有数千公里之远,但有尼罗河的天然水道,又是顺流,只要有足够船只和人力,应该不难办到,毕竟比开采和运送数以吨计的巨石容易多了。

 

近年来从大金字塔附近发掘出七艘大型太阳船,一般被认为是运送法老遗体的,而我猜测那应该就是当年运送火山灰的船只中的一部分。

 

【六】对大禹治水位置和过程的分析

 

有一个问题一直令人困惑,为什么建众帝之台(金字塔)总是和治水有关?而且似乎金字塔就建在治水之地?

 

从《山海经》记载的方位来看众帝之台位于“昆仑之北”,这和金字塔在维加龙火山之北是一致的。

 

尼罗河从东非高原发源后一路向北入地中海。大禹除了在其源头附近治水外,还会在哪里治水呢?或者说哪里会需要治水,而那个地方会是在金字塔附近吗?

 

从《山海经》来看,尽管有息壤,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显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三仞三沮”,即三次筑堤阻挡洪水三次都垮塌了。在这之后大禹改变策略,“乃以为池”,即挖了一个大水池,然后洪水就治理成功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金字塔附近的地形。金字塔所在的这块高地叫吉萨高原。在它的东面是尼罗河谷地,尼罗河由南而北,到达孟菲斯附近后钻出谷地,经宽广的扇形三角洲入地中海,而西南面的心脏形洼地是莫利斯湖。

 



 这个地方需要治水吗?要,因为这个地方对古埃及太重要了,都城孟菲斯乃是控制上下埃及的咽喉之地。埃及历史上就有一段在此治水的记载。前面我们似乎无意中提到的莫利斯湖其实是一个不寻常的湖。十二王朝的一个埃及法老莫利斯开挖了一条运河,用来连接尼罗河和这个后来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湖。从此莫利斯湖就有两个作用,在洪水季分流尼罗河洪水,而在枯水季节,则提供水源。所以河水会有六个月从尼罗河流向莫利斯湖,六个月从莫利斯湖流向尼罗河。这绝对是天才的治水工程!

 

有没有可能实际上莫利斯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他只是重复了前人(大禹)的工作呢?。研究了一下古埃及的历史,我发现完全有这个可能性。

 

因为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比莫利斯更早的古埃及的一个国王Min曾专门筑了一道防洪堤坝来保护孟菲斯。而且这位国王还挖了这个湖并且与尼罗河相连!所以莫利斯确实并非利用莫利斯湖治水的第一人,而是这个筑堤保护孟菲斯的叫Min的国王(古埃及国王可以有多达5个名字),他应该就是我们的大禹(亦即乌斯卡夫),他挖通的莫利斯湖就是那个使治水成功用来分流洪水的“池”,然后他在一旁的吉萨高地用治水所剩的息壞建造了“众帝之台”即金字塔!

 

也曾有过一个小小的疑问:既然大禹(即乌斯卡夫)已经挖了运河和莫利斯湖,那为什么后来的莫利斯还需要再做一遍呢?

 

这个问题我也找到了答案。因为在大禹和莫利斯之间的公元前2200-2150年左右,全球有一段十分严重的干旱期,历史学家称之为“4.2 kiloyear event”。这段时间,尼罗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水位,靠水吃饭的尼罗河谷因此陷入了巨大的饥荒,社会动荡不安,进入了所谓的第一中间期。可以想见经过经历了一这么个大干旱时期,即便大禹当时挖了的运河也干涸了吧。

 

【七】关于建造金字塔的真正目的

 

找到了可能的治水之地,也找到了众帝之台(金字塔),但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山海经》中没有明说,所幸我从金字塔一旁同样是一身谜团的狮身人面像得到了启发。

 



 我认为这个狮身人面像不是别的,正是《山海经》中出现的水神天吴,因为是人首虎身所以又叫虞(虞=虎+吴)。《山海经》里所谓的虎,其实是非洲的狮子,所以这虎身人面叫“虞”的水神像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狮身人面像,它应该是用来镇水的(详见我的博文“从狮身人面像找到传说中的虞朝”)。发现狮身人面像的真实身份,给了我一个启示,这金字塔是不是也是用来镇水的呢?如果是,那就和大禹治水联系上了。

 

再读《山海经》,发现不仅有喾以下四代帝王的帝台,《海外北经》还提到了“共工之台”。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共工是上古被神化为水神的首领也是其部落的名字。代表着洪水的相柳居然因为害怕共工之台而不敢北射(即侵犯北方),所以这共工之台显然就是镇水之台。

 

那么这同样是方形的共工之台在哪里呢,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呢?对了,就在开罗附近还有更早期的三座金字塔,据说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个帝王Sneferu的陵墓。一个帝王为什么要建三座陵墓呢,这也一直是个悬案,现在清楚了,那些金字塔也不是陵墓,而是献给水神共工的治水之台,是用来镇住代表着洪水的“臣子“相柳的。

 

其实关于金字塔还有另外一个未解之谜,即建造者的身份。一般认为这么艰辛的大工程肯定是奴隶所建。可是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建造者的住宅和墓地,研究发现他们的吃住条件之好远超奴隶,应该是平民。可如果是平民话,又是什么样的目标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建造这些庞然的金字塔呢?

 

现在我们应该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类似于先人建造共工之台,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后,以献给逝去帝王的名义,主持建造了八座的金字塔作为镇水之塔。那些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被强制去为帝王造陵墓、而是在庆祝关系到广大平民百姓生存的治水的成功!

 

【八】结论与展望

 

总结一下前面的发现,结果真是令人震惊。无论是从和金字塔相关的帝王序列、建塔需要的黑科技火山灰水泥,建塔的位置,还是建塔的目的来看,所有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金字塔真的可能就是大禹建的众帝之台!虽然这谈不上是严格的证明,但我认为可能性非常大。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古埃及人在造金字塔时,我们中国人在干什么”?现在看来竟然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那些建造金字塔的所谓古埃及人其实就是当时尚未西迁到亚洲的华夏先人!而主持建造金字塔的大禹的另一身份可能就是第五王朝第一位帝王乌斯卡夫Userkaf。

 

但更多的疑惑也接踵而来。首先我们注意到两者之间有微小的年代差距。乌斯卡夫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前,而大禹则是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样子,似乎并不是完全同一个时代的人。这怎么解释?大禹开启的王朝为什么会恰巧对应于古埃及的第五王朝,这个王朝为什么会叫作夏朝?还有,我们华夏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将在下一篇博客《究竟什么是夏朝》中进一步揭示这些上古的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埃及发现“共工之台”,与《山海经》记载吻合,揭开金字塔之谜
金字塔之谜?《山海经》早透露中国人建造,而且埃及法老还是他!
《山海经》记载昆仑台,有人猜测是埃及金字塔,三星堆或许有答案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里的水
【原创】从山海经谈起(一):黄帝就是美尼斯
华夏探源(二十二):华夏探源与《发现夏朝》一书的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