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子太极拳架医理初窥

首先要感谢杨老师和拳架下三期的师兄师姐们,让我有了这次拳架复训的机会。杨老师说,希望不久之后,心炁门能有人写一本独特的书,这本书里,记载了郑子太极每一式各自有什么功效,能牵动哪些经脉,调理哪些脏腑,这些功效不是空口无凭的,而是由千千万万个真实的案例反馈而来。从此,有书中病症的患者,只要按照书中记载习练郑子太极某一式,症状可以立即得到改善。

作为一位年轻的中医,在看过许多痛苦,经历过许多无奈之后,这无疑是一张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画卷,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在经由三功,拳架上,拳架下,至今日的拳架复训,这张画卷逐渐清晰起来,作为国医的郑曼青宗师,早已在郑子太极中留下了“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方法。

对于现阶段的我们而言,郑子太极37式拳架的核心在于练炁,在于把身体的间隙练小,行功移动,熊经旋转,落胯,夹脊吐气等等贯穿其中。整个拳架打下来,无论是炁行全身,还是涌泉接地,所有一切都在主动对我们的全身进行修复与治疗。这样说可能过于抽象,具体是如何治疗,我想以我目前的体会来试着分析一下。

37式当中,前半套偏于平铺直叙,以平稳的行功和手部动作为主,而后半套则高潮迭起,在上半套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腿法。故以下我就以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进行分开阐述。

一、上肢

1.前臂

郑子太极不动手,动手则非郑子太极。那么看似在不停移动的手是如何动的?大抵有三种情况,一为垂肘带动,二为夹脊吐气带动,三为涌泉带动。手都是被动的,但在打拳架过程中会发现,并不是整个上肢都在不停的动,上臂(肘关节至肩的部位)和肩动的极少,前臂也就是肘关节以下才是动的相对较多的部位。为何呢?因为上臂动则容易架肘,肩动则容易耸肩,不利于炁机的运行,不利于炁达末梢。纵观整套拳架,为何手荡到胸前,都在膻中高度,距离胸前三拳或者“一个6”处,因为再远、再高则肩被卡住,再近、再低则夹脊无法打开,所以太极必须如女人绣花般,越细越好,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动作,否则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为何前臂作动较多呢,其一,前臂荡起,有利于炁达末梢,就像水甩起一样;其二,更有利于加强养生摄生的效果。下面着重阐述一下第二点。

在中医里面有五腧穴,是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位,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五腧穴,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治疗临床几乎所有的病证,而医生也非常乐意选择五腧穴作为针灸治疗的下针之处,因为五腧穴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第一方便,第二患者也少有恐惧心理,而且最重要的是五腧穴的效果很好。

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主要意思只有一句话,肘关节以下分布的是五腧穴,而五腧穴对于我们人体非常重要,时时刺激它们,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愈效果。而在我们拳架当中,上肢外形上动的最多的就是肘关节以下的部位,所以当我们脚底一踩,前臂荡起时炁也就鼓荡到了我们的五腧穴,这是炁之鼓荡对五腧穴的间接刺激。同时,垂肘,松肩,再美人照镜,或是坐碗吐气,或是松腕手掌自然落下,或是白蛇吐信等等,前臂的翻转、旋转以及移动无一不在直接刺激我们的五腧穴。而五腧穴是通往脏腑的敲门砖,时常鼓荡和刺激,对健康的效果不言而喻。

2.上臂与肩

除了带动前臂,拳架中也有少数需要带动上臂和肩的动作,如单鞭和倒撵猴。单鞭定势时,吊手与身体成135°角,此时右胸与右肩井打开,起到拉伸右胸和右肩的效果。而倒撵猴原理相同,往后之荡手,必须要动到夹脊,前手看似是往前伸,其实手的位置没动,只是身体后退,使得手相对位置往前了而已,如此而能使夹脊打开,起到调理肩胛的作用。所以背部有筋节瘀滞,腰酸背痛时,单练倒撵猴,症状就会大大缓解,如果感到整个肩都酸痛不已,连带到了前胸,我想是不是可以先习练单鞭定势,然后再习练几遍倒撵猴,两者结合,效果是否会更好?虽然37式中的单鞭定势都是右手为吊手,但实际中可不拘于此,如为左肩疼痛,可改为左手吊手,其余动作与标准单鞭相同.

二、身体

在37式拳架中,身体应该是始终保持中正的,身体腰胯从来不主动动作,都是由涌泉旋转带动,但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式子,让我印象深刻。弯弓射虎定势中,身体朝向正西方,但却以实脚涌泉带动腰胯侧身转向西南方45度,也就是上半身右转,下半身左转,身体像扭麻花一样。这有什么好处呢?看似别扭的身体,其实是为了锻炼拉伸我们的带脉。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是我们人体唯一一条横向的经脉,“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起到约束、联系纵行躯干部的诸条经脉的作用。由约束无力所致的各种弛缓、腰部酸软、腹痛及男女生殖器官疾病,都可由调带脉而收全工,所以弯弓射虎这个式子非常重要。

三、下肢

1.腿

在拳架的后半段,各种腿法依次登场。右左金鸡独立、右左分脚练习的是单腿的稳定性,单鞭下式,需要的是下盘腿力的稳定,可以锻炼大腿部的肌肉,而转身蹬脚不再是静态的,它锻炼的是动态的平衡,转身摆莲则侧重训练脚踝的力量。腿法环环相扣,次第展开。每个腿法都有它的作用和养生功能。拿转身蹬脚来说,蹬脚的定势就是我们平时习练的鸟申。鸟申,脚尖卷起来勾到心口,称为火之卷,心属火,火之卷可以训练心脏,同时可以调整神经系统,增强胃肠功能。鸟申脚蹬出去,是由脚跟往外蹬,此时小腿是拉紧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3种疗膝功,分别锻炼了我们膝盖以及腿的前侧,内侧,外侧,唯独没有按压到我们膝盖以及腿的后侧,而转身蹬脚的鸟申这个动作刚好弥补了疗膝功没有锻炼腿后侧的不足,锻炼到了腿后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疗膝功加鸟申,十二正经中的6条足经,也就是我们下肢的每一条经络都得到了强化。

2.脚底

郑子太极的任何动作都和脚底有关,一切运作在涌泉,杨老师说,37式拳架,至少有2万次扎根,手落,呼应脚底;手抬,表面上是抬,其实是从脚底荡起,手荡起的目的也是为了脚底落的更多。而脚底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五脏六腑都与脚底穴位一一对应,每一次全虚全实,都是一次对脚底的充分按摩,同时也是对身体的深度调理。郑曼青宗师说过:“脚跟离地抬太高,五脏六腑都会被调动。”想必也是这个原因吧。

行功后退时脚跟要有意识外摆2-3度,如此炁才可进,才能行河车倒运,八洞修真,多次调整,尽量使后退的两脚平行,如此才能锻炼到脑神经。

中医遣方用药,讲求君臣佐使,主病之谓君,佐臣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我们现阶段的拳架学习,整个拳架的重点在于以形带炁,在于将身体的间隙练小,在于一切运作在涌泉,若此为君,那么我们的上肢、下肢以及身体的动作则为臣为佐为使,单味药有单味药的作用,方剂有方剂的作用,故拳架需要完整习练,也可以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的单操,如倒撵猴,单鞭等等。 

而作为国医郑曼青宗师所创编的拳架,所有的一切养生摄生功效都不需要刻意去求,只要按照杨老师说的动作要领去做,自然就会达到所有的调理身体的效果,这也是郑子太极的魅力所在。所以郑子太极不是不好看,而是由内而外的好看,是仪态、气质俱佳,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看,是养生、摄生皆可,吞天接地寿人以柔的好看。把经络打开,便可有吞天之气,把根练出来,即具接地之力,而这一切,脑袋不用复杂,只要傻傻的乖乖的练就行。

最后,再次感谢杨老师对我们全方位的提升,感谢各位师兄师姐们对我的指导,感谢唐荣师兄给我分享的思路。相信而后看见,才能有所大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遍地是郑子太极拳馆,满目皆是习练郑子太极的人们,让我们一起创造历史吧!

【诸罗遁叟注】:

诸罗遁叟没什么要点评的,因为陈炜炜医生每篇文章均为上品,再做点评尽显画蛇添足。

集诗书画医拳于一身的五绝老人 郑曼青宗师,毕生所学仅郑子太极传承下来,未见任何一人承其所有。希望有朝一日,心炁门郑太一脉,能看到有后来之人秉承 郑曼青宗师之五绝,出现新三绝、新四绝、新五绝,甚至其他复合型称号。倘能如此,郑太一脉之复合型气质当能流传,曼青先生当含笑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之前三大阶段详细剖析
郑子太极拳架上初体验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太极拳密码探析:劲之纲领、枢机、归宿和生发
【拳理】练习太极拳首要明理得法
松透全身练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