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之歌》读后感

《青春之歌》描述的是1931年“九一八”到“一二九”这段时间内以林道静为首的一批进步学生青年抗争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其中有热情幽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革命事业不断抗争的卢嘉川,有表面温柔美好但实则自私自利古板的余永泽,有温柔美好的被欺骗却勇于面对的王晓燕...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英勇无畏,为了革命而不惜奋斗的青年奋斗者形象 。但是要是说到当中谁的形象最令我记忆深刻,那应当就是林道静了,小说中的林道静是一个人物性格丰满的,在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着的形象。在我看来林道静的形象与思想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她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阶级的转变。

第一个阶段——追求自我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形象转变在最开始,林道静代表着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故事的刚开始,她属于被压迫者。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于其母亲是一个卑贱的被强迫的弱女子,因而她的出身便是不幸的,她的童年是在被后母和那个剥削的地主父亲的压迫和掌控下长大的。为此,这个时候的她是沉闷的孤僻的,她的世界是充斥着不甘与痛苦的。但是林道静又是大胆的,她有中国古代传统女性所没有的果断,当她被后母束缚逼迫外嫁,她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选择了离开,去追求自由。

在我看来,这应是她的人生中的第一次转变,彻底与封建家庭决裂。

第二阶段——追求探索摆脱个人家庭的进步青年形象转变

在逃离家庭之后,她又一次面临绝境,却被看似温柔美好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所救。为此,她陷入了爱河,也许,结局停留在这里许是美好的。但是,当战争影响国家,当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时,林道静逐渐有了国家意识。又因为遇见了,卢嘉川这样的进步青年,她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力量,学习了他们的思想,在他们的帮助下,道静正在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但此时的她,仍然是单纯的,怀抱更多的是英雄式的幻想主义 。直到,她一次次的去亲身参与那些学生活动,见识不断提高,而这时她想摆脱个人家庭困境的心也日益的坚定。恰逢研究古文学的余永泽与她的思想背离。也许余永泽本就是一个传统的自私自利的男人,即便接受过许多知识,但他对古文学的深入钻研其实也在象征着他古板落后的思想,他禁止林道静参与游行示威等政治活动,一心希望道静做一个能够依附他的家庭主妇。为此他与道静的矛盾日益激化。甚至因为嫉妒卢嘉川,于危机时刻逼走卢嘉川,使其被捕。这一举动,也是林道静下定决心彻底地脱离余永泽,走上了革命道路。这便是她的第二次转变。脱离了个人家庭,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革命道路。

第三个阶段——无私奉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形象转变

而第三个阶段,我想,是在林道静不断参与组织学生活动,锻炼个人能力,深入农民群众中去,切实的感受的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彻底地抛弃小资产阶级思想,团结民众后,又在狱中得到像陈红这样的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而不惜放弃生命的强烈冲击,又有了江华等共产党员的思想帮助。她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她开始真正懂得了革命的意义,懂得了抛下自我为无产阶级事业奉献一切,于是,她最终完成了向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

《青春之歌》中,后期的林道静没有了女性色彩,描写的林道静更是一个无产阶级分子为了革命而惜奋斗,文中多处体现了她不畏坚难,不怕苦累,完全就是将其当做一个男性形象来描述。鲜少有女性柔弱的体现。而在我看来,林道静本身自小就是一个受尽苦难折磨的女子,她有着别人不能比的意志。但这并不一定代表其女性形象不明显,在那个时代,她同样有自己身为女性的情感流露,她会为了闺蜜晓燕转变而激动,会为了江华而有心跳加速的表现,这难道不是其女性情感的表现吗?我想这只是能表现出,当时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在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中,无论是男是女,大家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努力着。这是那个时代,革命进步青年的崇高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介中国名著《青春之歌》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结
摘录:杨沫《青春之歌》赏析
谢芳:永远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让青春永恒
重读《青春之歌》:年轻的鹰或觉醒的火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