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〇、齐桓公尊王攘夷(下)

齐桓公有一个娶自蔡国的夫人叫蔡姬,大概因为年轻的缘故,活泼好动,有点不知深浅,跟齐桓公划船游玩的时候拼命地晃悠船,让她别晃也不听,惹恼了齐桓公,把她打发回了蔡国。

不过,齐桓公虽然把蔡姬撵回了娘家,但却并没跟她“离婚”,可是蔡国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把她另嫁给了别人。这下激怒了齐桓公,周惠王二十一年(齐桓公三十年,鲁釐公四年,前656年)春正月,他会集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共同伐蔡。不用说,蔡国自然招架不住,“蔡溃”,国君蔡穆侯被俘。

击溃蔡国之后,齐桓公乘势率军南下伐楚,把军队开到了楚国的边境上。《史记·管晏列传》说这是管仲的主意,因为他觉得为了女人兴师动众太不高大上,顺便教训一下欺凌诸侯的楚国可以改变这一无厘头的形象。

这个时候,楚国已经先后灭了申、息、邓等国,伐黄服蔡,多次进攻郑国,越过淮河把触角伸到了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这不可避免的会和齐国发生利益冲突,所以早在六年前齐桓公就打算联合诸侯伐楚了,并且在伐蔡的前一年秋天还召集了阳谷(今山东泰安东平县西北)之会研究伐楚事宜。所以,伐蔡很可能只是一个避免过早引起楚国警觉的幌子,齐国真正的目标本来就是楚国,不然区区一个蔡国,齐国伸出个小手指头就收拾了,何需再另外找七个帮手呢?因此,在这件事上太史公也许是倒因为果了。

楚国现在的国君是“楚始称王”的那个楚武王的孙子楚成王,大概是见到诸侯联军势大,他不想真打起来,就派了个使者来见齐桓公,说:“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我们之间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也没想到你们会跑这么远来到我们国家,发生什么事了吗?”

管仲负责接待楚使,他不忘接着打他的“尊王”大旗,回答道:“过去齐国受天子之命,可以讨伐不服从天子的诸侯,所以我们来问问,从前周昭王南巡没有回来,现在你们又多年不向天子进贡祭祀用的包茅,到底是什么原因。”

楚使回答道:“天下不听从周天子的诸侯多了去了,虽然如此,我们也承认不进贡包茅是我们的错,以后照常进贡就是了。至于周昭王为什么没回去,你们应该去问汉水。”他这番话不亢不卑,非常令人钦佩,可惜史书上没留下他的名字,我们不知道他是谁。

齐桓公除了得到这么两句噎人的话什么也没得到,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下令继续进军到陉(xíng,今河南漯河郾城区南)这个地方。楚成王见对话不管用,便也发兵相拒,但联军却并不跟楚军交战,见楚军来了,又稍稍后撤了一些,驻扎到召陵(今河南漯河郾城区东南)跟楚军对峙了起来。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对峙的双方一仗也没打,就这样一直相持到了夏天。楚成王耐不住性子,又派大夫屈完去见齐桓公。齐桓公命令联军列阵,带着屈完乘车观看自己的强大阵容,然后吓唬屈完说:“用这样的军队去野战,什么敌人打不败?用这样的军队去攻城,什么城池攻不破?”屈完也不含糊,回怼道:“您若是以德服众,天下谁敢不服?但您要是以武力相威胁,那我们楚国就以方城山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跟您战斗到底,您的军队再多也没有用。”齐桓公见没吓唬住屈完,再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只好答应跟楚国讲和,“盟而去”。

应该说,齐桓公退军退得不是那么风光,但他毕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动,因此才能够兵不血刃的逼迫楚国承认不进贡的过错,达成了“召陵之盟”,从而遏制了楚国向北扩张的势头,进一步确立了齐国中原霸主的地位,所以这次伐楚仍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

第二年(周惠王二十二年,齐桓公三十一年,鲁釐公五年,前655年),暂时压住了楚国的势头,齐桓公又想要管周王室的事了。夏天,齐桓公在首止(今河南商丘睢县东南)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开会,并邀请周太子郑参加,以示对他的支持。周惠王本来已经打算废掉太子郑,改立小儿子带为太子了,现在见到齐桓公支持太子郑,只好另打主意。

他的主意是拉拢郑文公。当年秋天,首止之会将要结盟的时候,周惠王派人偷偷去见郑文公,对他说:“天子扶持你依顺楚国,再让晋国来辅助你,这样你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言下之意是挑拨郑文公别跟着齐桓公混了。郑文公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兴高采烈地就答应了,于是不顾大夫孔叔的阻止,偷偷逃离首止,跑回郑国去了。

可是,躲得过初一,还躲得过十五吗?第二年(周惠王二十三年,齐桓公三十二年,鲁釐公六年,前654年)夏天,齐桓公召集诸侯伐郑,围新密(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但由于楚国出兵救郑,包围了许国,诸侯不得不撤围救许,所以第一次伐郑无果。齐桓公不肯善罢甘休,转过年(周惠王二十四年,齐桓公三十三年,鲁釐公七年,前653年)的春天再次伐郑。这一次郑文公熊了,为了自保,便杀了大夫郑申侯以取悦齐。

我们不知道杀郑申侯是一种什么操作,因为郑申侯并没得罪齐桓公,相反还有功于齐桓公。召陵之盟达成后齐桓公撤军,陈国大夫辕涛涂为了减少陈国供应军费的开支,曾建议齐桓公不走陈郑之间,而走东边的路线,“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幸亏郑申侯及时劝阻,才避免了以疲惫之师入于强敌之境的危险。齐桓公为此还替郑国做主把虎牢邑(今河南郑州荥阳市西北)奖给了郑申侯,所以,要说杀了郑申侯能取悦齐桓公,那可真是莫名其妙。不过,郑国毕竟是服软了,而齐桓公也没深究这件事,莫名其妙也就只能莫名其妙了。

当年秋七月,齐桓公和鲁、宋、陈盟于宁母(今山东济宁金乡县东南),商量怎么处理郑国。郑文公派世子华赴会听命。正常来说,华已经是世子了,只要耐心等到郑文公死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郑国的新君,可是他有野心,一切就不那么正常了。华偷偷地对齐桓公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意思就是说,如果齐桓公立他为郑君,他会像内臣那样侍奉齐国。卖国卖父,他可真够无耻的。

齐桓公觉得诸侯伐郑拖了这么久也没个结果,现在郑国自己要闹内乱,是个难得的机会,就想答应华的请求。管仲劝他说:“我们以德伐郑,何必跟这种乱臣贼子搅和到一起呢?那岂不是等于给郑国找到了抵抗我们的理由?而且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个贤人为政,叛乱一定不会成功。”齐桓公这才改变主意,拒绝了华的请求。郑文公听说之后,总算悔过味来,冬天,“请盟于齐”。

郑国被齐国摁下去了,周惠王利用郑国改立王子带的主意也就落了空。当年冬天闰十二月,他在失望中死去。太子郑担心弟弟带造反,不敢发丧也不敢登基,秘密派人向齐桓公求助。

第二年(周惠王二十五年,齐桓公三十四年,鲁釐公八年,前652年)正月,齐桓公跟周、鲁、宋、卫、许、曹、陈、郑盟于洮(táo,今山东菏泽鄄城县南),拥立周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又过了一年,也就是周襄王元年(齐桓公三十五年,鲁釐公九年,前651年)的夏天,齐桓公再次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东北)会盟,这便是著名的“葵丘之会”,是齐桓公一生事业的巅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五)春秋第一霸主
【闲话春秋】之七十四: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典故说春秋43:“予取予求”,一个小人的结局
郑文公的悲剧人生:郑国无法回避的生死劫!
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转帖连载35)
026 三个大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