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应万分惭愧,竟得千古传颂,吾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成语抹杀理性之一例

 

1、提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免给人一种高逼格和肃然起敬的感觉。

 

有个众所周知的典故,两个NB人物:李世民和魏征。一个从善如流、身居高位能体百姓之疾苦,一个敢谏善谏、通晓事理。

 

用一个字来概括我们的感觉及价值评判,就是,好。

 

2、这个“好”字,从何而来?

 

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

 

还是所谓“定理”、“公理”,所谓“无需思考,不言自明”?

 

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就是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莫要逼民”。

 

4、对此,我们应当理性地给予何种评价?

 

好?

 

没有什么比灾难性的后果更能阻止人们做坏事了,作为恐吓和警示的手段,挺好!

 

真的好?

 

于政治道德层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难道不是最基本的常识吗?被警世的人难道不应该万分惭愧吗?

 

5、张三劝李四不要杀人,因为会被判刑,李四从之。

 

此例够格成为先进典型,广为传颂吗?

 

6、魏征没有问题,李世民没有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也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错把常识当典型,错把底线当追求,理性缺失,其害不小。

 

7、不妨依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背后的逻辑来回答两个问题。

 

若水不能覆舟,舟当如何待水?

 

若水实能覆舟,但舟不自知或判断错误,舟又当如何待水?

 

答案是让人失望的,甚至让人触目惊心的。

 

8、笔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描述的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目前的政治生态已全然具有了崭新的面貌,不可类比。

 

然,除却政治道德层面,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生活,也适用舟与水的关系。

 

9、舟与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广泛代表强势者与弱势者,支配者与被支配者,有话语权者和无话语权者之间的关系。

 

假如舟对自我完善成长的唯一理由和动力,仅仅是“水能覆我”,岂不悲哉?

 

假如水对美好善良期盼的唯一理由和底气,仅仅是“我能覆舟”,岂不哀哉?

 

10、不反省,道德无以成长。不反思,理性无以启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女人如水,男人如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乾隆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016年7月31日——丙申年六月二十八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