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鹗和他的妻妾们

2018-07-22 09:35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1278127385

刘鹗和他的妻妾们

中国近代有一位名人刘鹗(1856-1909),字铁云,又字云抟,笔名洪都百练生、号抱残守缺斋主等。他有两部重要著作流传于世,一部是小说《老残游记》,另一部是考古专著《铁云藏龟》,均获得极高评价。鲁迅先生称《老残游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对文字艺术也有”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评论。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因此,《老残游记》精彩章节选入中学教材。《铁云藏龟》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甲骨文的专著。众所周知,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而作为甲骨文的第一部专著开创了研究甲骨文的先河,可见其意义之重大。此外,刘鹗还有数学著作《弧角三术》、《天元勾股细草》,医学著作《温病条辨》、《要药分刘补正》等传世。刘鹗是位大收藏家,除《铁云藏龟》外,还有《铁云藏陶》、《铁云藏货》、《铁云藏印》等。刘鹗在水利治理方面也颇具造诣,曾在治理黄河上建立功勋。尤其令人震惊的是他在百多年前就提出借助外资,引入外国技术,在中国修路、开矿的振兴经济的主张和举措。刘鹗还是位大慈善家,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开办平粜局,赈济万千灾民……,因此有些专家说刘鹗是位杂家,是个旷世奇才。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缅怀和继承的。

一 刘鹗像(罗振玉题照) 

2009年笔者到淮安参加《纪念刘鹗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与会者一起祭扫了刘鹗墓地。当地的一位农民大叔问我:“听说这个人有好多老婆哩,是真的吗?”对如此粗俗的提问,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其实,这段史实刘鹗的孙子刘蕙孙教授早有文字记述了。在他的《我与老残游记补篇》中有一章《卫静芳与茹夫人》,专写刘鹗的妻妾们:“铁云先生有两位正室,四位侧室,去日本时还带了一位日本夫人回来,但不久就自己回国去了。”刘教授的《铁云年谱长编》更是逐个介绍了每位“祖母”的姓氏,家庭出身,品性学养与生育情况等。刘鹗的原配是表亲王氏,同时有侧室衡氏,茅氏、王氏和郭氏,继室是郑氏。刘教授强调说“在铁云先生身边起作用、有影响的实在只有郑氏继祖母和我茅氏生祖母二人”。

笔者也走访过铁云先生的另一位孙子刘厚禄,他花了40分钟讲述刘鹗的思想行为,其中也谈到每一位“祖母”娶进刘家的经过。讲述中他反复强调铁云先生是出于“悲天悯人”的心地,才娶了这么多妻妾。他告诉我铁云先生是信奉太谷学派的,学派主张“一蚁之饥如已之饥,一蝶之寒如已之寒”,每个弟子要立志或以“教天下为已任”,或以“养天下为已任“。铁云先生就立下以“养天下”为已任的终生目标,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为天下民众着想,虽然他屡战屡败,但百折不挠,奋斗终生。

      照二 茅氏像及题照 

茅氏夫人出身平民百姓,她的父亲是个布店的伙计,母亲虽出身官宦人家,但因战乱家庭破败,降为平民。茅氏夫人是家中长女,是位秀外慧中的姑娘,不仅勤俭孝顺,还学得一手好针线活。长到十七岁时,当地没有人家配得上她,故待字闺中。恰好一天铁云先生路过茅氏所住小镇,与朋友一起坐茶馆喝酒,偶然听到邻座有人说起茅家姑娘正在找人家,铁云先生时已微醉,脱口而出道:“为什么不给我作媒?”那人看铁云先生相貌堂堂,一打听知道是刘道台家的二少爷,大喜过望,立即去与茅氏家长商量,茅家二老自然欢喜,一口允诺。第二天,那人找上门来说亲,铁云先生对昨晚的事早已忘记,媒人、朋友以及茅家二老怎能就此罢休,吵得不可开交,几乎要告官。几番商量后还是女儿提出三个条件:一,要以正室相待,对二老要行子婿礼。二、要为茅家二老养老送终,并照顾其弟。三、不回刘家老公馆,终身在外另居。铁云先生一则自己理亏,二则看姑娘通情达理,秀外慧中,十分惹人怜爱,于是全都答应下来。此后茅氏夫人随铁云先生先后到了上海、山东、淮安,成了先生的贤内助。茅氏生过三个孩子,二子一女,女儿幼年夭折,两子大绅、大经均长大成人,事业有成。茅氏后因子宫癌病故于上海,年仅49岁。

    照三:郑氏像

刘鹗正室王氏死后,因已有二妾,一直没有再聚。后经友人于继美、门客徐月楼等人撮合,又娶郑氏安香。郑安香生于1871年12月25日,其父是给绅士人家做门客的文人,有“一笔好字,两句昆腔,三斤酒量,四季衣裳”的美誉,他还精于医道和子平命理,这一身本事都传给了女儿。因此郑氏懂得韵律能吹笛度曲,又能写几句小诗,有《灵岩口号》等数首留世。

郑安香小刘鹗15岁,出嫁于1900年4月,时年正好30岁。刘鹗娶继室,不仅为生活上照顾,更是为事业上佐助。《我与老残游记》补篇中有这样记述:“铁云先生在北京时,她(郑氏)曾与日本公使内田的夫人周旋,帮助铁云先生照顾自立军和志士。”作为刘鹗的继室既要年轻漂亮,又需要贤淑能干,此非郑氏莫属也。

1908年6月,铁云先生被当朝的袁世凯等中伤诬陷,以“私售太仓米”罪,由军机处密令两江总督拘捕,流放新疆。有史料可查,郑氏在铁云先生被祸时曾托人找到日本领事请电两江总督,“要求先生暂不遗戍,以清理对日商债务”。由此可知郑氏的处事能力和对丈夫的深厚情感。

受了铁云先生的启发和影响,郑安香拜在太谷学派黄归群先生门下为弟子,取名复履,并做了女生的学长。铁云先生殁后,她长住苏州望星桥下塘侍奉老母,几乎二十年。1925年其母郑老太太逝世,郑氏才到天津依继子刘大绅过活,年余又归苏州。1935年再次到北京大绅家居住。1940年底又回南,住江北泰州、淮安。解放后,1952年死于淮安故宅,享年八十三岁。

刘鹗曾孙女刘德符的《我的童年》中明确肯定了郑氏在北京住过的事实:书曰“1938年举家(指刘大绅家)迁入第二所住宅,地点是西城区南官房口20号。……西厢房是老太太(我们的继曾祖母、铁云公的郑氏夫人)和四姑姑住,东厢房是女仆们住。”上面照片就是郑氏住北京那时拍摄的,其容貌端庄清秀,身姿佼好,不愧为一位女性豪杰。

刘鹗的妻妾中,正室王氏是刘鹗母亲的近亲,可算得上出身大家闺秀,继室郑安香出身书香门第,衡氏、茅氏虽出身平民,也算是小家碧玉,而三妾王氏和四妾郭氏据说均出身青楼。据史料记载,铁云先生与妻妾们的关系是不错的,除衡氏因为“扶正”起了龃龉,甚至对簿公堂外,其他妻妾感情均甚好,即使三、四两妾出身卑微,铁云仍与之恩爱有加。铁云诗钞中有一首《八声甘州词》就是为三妾王氏写的。四妾郭氏嫁先生只有数月,铁云先生辛丑日记中多次提到“看望郭氏”,“为郭氏殁而哭”的记载。并有诗描写郭氏生病时的心情:“烟柳丝丝复院门,凄凄切切近黄昏,城中城外人俱病,愁风愁雨客断魂,百药不灵无上策,两花交萎怕中元,柔肠一寸重重结,半向人言半不言。”

刘鹗对妻妾的态度不仅因为“悲天悯人”,更因为太谷学派与宋儒有别,有着独特的妇女观。首先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和对妇女作用的重视上: 刘鹗的老师李光炘的《龙川夫子年谱》记载:“师梦见天榜书一'好’字,觉而语于众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女教兴矣。’”这里的女教,笔者认为从狭义讲是指女门人弟子的崛起;从广义讲暗示着妇女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受到重视。第二,太谷学派对“性欲”有着独特的见解;李光炘就曾说过:“天理不违乎人情,人情乖即天理蔑也。凡夫溺情欲紊三纲,二氏断情欲绝三纲,圣人不断情欲而不为情欲所牵,不绝三纲而不为情欲所累,以其所以异于凡夫二氏也。”又有记载曰:“一日,(李光炘)使弟子言志,戒勿矫饰。有某言:'弟子不好色。’先生呵之曰:'非人情,曾狗彘(zhì)之不若耶!’”意思是批评弟子“不懂人情,连猪狗都不如!” 李光炘把“好色好货好勇”皆看作人之常情,关键是不能沉湎其中,一沉湎便难以救药。第三,太谷学派中人对娼妓有着别样的理解和宽容。李光炘曾求问周太谷:“'世之学道者众也,然有成有不成何也?’太谷曰:'嫖也成,赌也成,当家三年永不成。’”李光炘认为“山人妓女虽非僧道,亦皆出家人也。与之游燕可以怡性情。”他还说:“土德运会最广,贵若王候,贱若娼优,远若狄夷,皆可入道。”这也许就是《老残游记》中着力颂扬妓女的根本原因,也是刘鹗善待妻妾的基本态度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楼】刘鹗抱残守缺斋:甲骨著录第一人
他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因为写了一部半成品小说,被人称为小说家
心持铁石要长久 胸吞云梦略从容
他恐怕是历史上第一个全才,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超过他
南博藏刘鹗《老残游记》残稿
《华夏名人》清.刘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