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语文课上,请不要“逼着”学生

语文课上,请不要“逼着”学生——

/张连河

近来笔者在参加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沙龙活动时,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阅读课,讲课的老师大都是各学区优秀的老师,课前也都精心地进行了备课;但笔者发现在不同的几节阅读课上,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课上,老师逼迫着学生学习的痕迹似乎很明显——每一项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每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每一步骤中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使用等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都是提前“规划”好了的,学生失去了自主的权利,始终被老师指使着、牵引着。其“逼迫”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上,学生“被逼着”“跟着老师走”

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又是让读,又是让写,一会儿被提醒看课件问题,一会儿又被指使低头看书,学生始终被老师牵引着、在老师的“迫使”下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还不考虑实际情况,对某些预设的简单的教学内容,依然按部就班、机械演走,逼迫着学生学习“指定的内容”,从而使课堂问题没有挑战性,浅思维现象比较突出,致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也造成许多学生缺失掉了积极思考的积极性。难怪有的课堂一度出现空气凝滞、场面不活跃的现象。

二、课上,学生“被逼着”“感受”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本中,许多句子的丰富内涵都需要我们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细细体会、感悟,新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培养要“语感能力”。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在有的语文课上,老师就不断地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说出感受”、“写出感受”,甚至文本中一些比较浅显的句子,老师还是不断地逼迫着学生来“感受”,你感受过来,我感受过去,当学生还是“感受不出”老师的“感受”时,老师便从不停歇,一直“引领”着学生“感受”下去,致使课堂的某些环节“味同嚼蜡”。

三、课上,学生“被逼着”“积累”

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语言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本范例为我们的语文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优美语句和值得借鉴的写作技法,可是,有的老师的课堂积累的内容、积累的方式、途径却被老师“霸占”着、老师说了算,学生没有“选择积累”的自由权利;在积累内容上偏重语句积累,忽视写作方法积累,一味积累老师喜欢的句子,在积累方式上,老师“一刀切”——要读就统一读,要写就统一写。这种“‘役使逼迫型’的积累”严重阻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课上,学生“被逼着”“听话”

主要表现是授课老师话多,甚至“独言堂”,学生在课上,大多情况下只有“被听话”份,很少有能够自由学习、自主表达的机会或权利;面对老师喋喋不休、鼓噪耳膜,学生无奈,但又不得不被动“受听”,甚至有时候,下课了,老师还没说够,继续欲言不止,严重拖堂。 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自由多被“听话”所遮蔽,哪能够充分地张扬、展现?

彭敦运教授在《课感》一文中指出:淡化教师的控制欲已经上升为新课改中教师是否展开了自我革命的试金石。我并非说课堂完全不要控制,而是说“淡化”,把教学时空中的大部分还给学生。(《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1

黑格尔说: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本性。康德认为:作为道德主体,自由是人的真正尊严之所在,是主体的核心。金生鈜在专著《规训和教化》中也指出:“规训不是教育的一种必然,而是教育的一种负面现象,是一种恶,它使个人的自由和自主的我精神气质,失去追求德性的理想。”每一个孩子都以一个独特的生命自由体,他们需要自由、他们渴求尊重,他们更追求个性的凸显与发展!老师,在语文课上,请减少墨守陈规式的“规训”,消除霸权式的学习干预,更不能“自以为是”和“唯我独尊”;老师,在语文课上,请不要逼着学生……

   【作者: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一完全小学 张连河 邮编:054900

     qq:19766614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回味无穷
关于语文课,有些话如鲠在喉……
高三最后一节课
无语言表的痛苦
8月回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