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内容提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因此成为现今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思品德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 师生互动     和谐师生观    小组合作      创设情境      体验
 
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成为主角,课堂上充斥的只是主角的台词,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久而久之,学生缺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感觉思想品德课枯燥而乏味,理论脱离实际,于是思想品德课成了学生最头疼的课。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话。现今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克服一言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构建互动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心灵的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无限生机。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积极参与,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我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必须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实践,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另外,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从而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平台。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书育人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教师所教的内容也较易被学生接受。实践表明,与学生有和谐关系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会被学生认为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反之,与学生关系不好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道理,极易被学生所忽视,或使学生表现出排斥等其他心理障碍。与学生关系不同的教师,即使是相同的言行也会引起学生不同的反应。同样是对学生的表扬或赞许,出自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一种鼓舞,而出自信心不高或与学生关系恶化的教师,可能会使某些学生反而觉得是一种不幸,因而不再重新出现那种良好行为。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师,即使是对学生轻微的谴责,也往往比与学生关系恶化的教师所作的严厉处罚更有“震动”和教育力量。这正是亲其师信其导的真谛。
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教育具有人格的号召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自觉地认同老师的要求,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做出令老师感到满意的行为。反之,学生则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漠然置之,甚至会故意给教师制造麻烦。
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共振效应,也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活动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情境,学生就能会产生理解、信任、轻松、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融洽的教学气氛;反之学生会产生不满、烦闷、厌恶、紧张、恐惧等消极态度和体验,而教书育人是需要良好的教学气氛,否则极难达到育人目标。
和谐的师生关系结果必然是 双赢的,学生在认知和能力方面上从少知到多知;过程与方法上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积极参与,兴趣高涨,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老师呢,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内化后,收获了通达;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收获了经验,在和谐、流畅的对话教学收获了灵感,捕捉和巧用动态的生成性资源时感受到思维碰撞的快乐。每一堂课我们用心去解读,认真去设计,最后收获的就是个性化教学的风格。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有效的,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行为,理解学生的言行与我们的不一致并主动与学生交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就是要求教师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感情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师生才能互相理解,才能培养民主的教学氛围。没有宽容就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爱就没有师生互动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设计是让思品课堂变为“师生互动”平台的关键。
观念的转变是前提,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对思品课堂变为“师生互动”平台至关重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扬长避短。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是学生和学生的较量,不仅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与竞争,在讨论中端正了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在《应对资源危机》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做,做什么?现在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
[ ]
四人一个合作小组,可以利用手中的教材,也可以用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一找应对危机的措施。
(幻灯显示问题)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哪些措施?在你看来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布置学生收集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并展示:开源—风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节流—滴灌、节水、节材、节能等;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立法—《新能源法》。
就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请同学们把这些措施用最简单的语言作概括,最后老师幻灯展示。
幻灯:应对危机的措施:四条措施
开源、(重要措施 )
节流、(重要措施 )     依靠科学技术(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区域调配(有效方法)
立法    (相当重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讲述、质疑和释疑,最后由教师点拨,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让学生理性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去进行理性认识。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激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新课程也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地爱上思想品德课。
在《应对资源危机》一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视频<<美丽的大脚>>片段,从西部严重的水危机导入该课。使学生从短片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而感受到中国资源危机的十面埋伏,既合理地导入整个学教过程,又为整个学教过程定下基调、打下框架,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规律。
短片反映的只是中国资源危机的一个小小缩影。但我们分明听到了孩子们心的呼唤,那是生命对阳光的期盼;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渴求,那是干涸对滋润的向往;我们似乎和孩子一样承受着一分煎熬,那是希望破灭后的失落和忧虑。 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中国不仅严重缺水,还缺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资源,请同学们说说看我国还缺少哪些自然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
教学目标是一课的核心和灵魂,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是否具有激趣性、科学性。短片反映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3.发掘学生特长,让学生表现自己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区别于他人,自己拥有的特长。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或擅长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擅长表演,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表现自己,学生就会通过参与体验到教学的快乐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不仅能让学生"动"起来,还能让他们一展自己的才能,从中学到知识。如:笔者曾听过《感受科技之光》的展评课,教师请同学为自己设计一辆“概念车”,要有科技创新,并用漫画、简笔话、表演文字等表现出来,当时有的学生是在同学们的推举声中站出来的,也有几个同学是自告奋勇的站出来的,他们分别为在座的师生们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博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一节课就在同学们的兴奋与惊喜中开始了,同学们自始至终都对课堂充满了期待。
4.角色表演,注重生活体验。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应对资源危机》一课中,采用新闻会客厅形式,挑选学生角色扮演浦江县县长、浦江县电业局局长,浦江县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和浦江县人大代表四个角色,在创设记者招待会的情境下,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浦江应对资源危机的相关措施和办法。在此环节中,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学生可以运用相关的资料,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找出相关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师(承转):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到此为止,大家掌声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介绍,让我们了解浦江在应对资源危机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受益非浅。如今,应对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化的热潮,节约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让我们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通过“新闻会客厅”的学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本地社区资源,更让学生增加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使内容更加丰富,让教材走向家乡,走向学生的情感实际。
 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姜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施江舟《应对资源危机》
刘玉俊  谢小雷主编《新课程教学法》
周德新《营造和谐气氛,讲思品课堂》
 

  
本文上传:贾蒋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读思想品德新《课标标准》后一点反思
初中思品“三三四”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