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中华文学•评论】孔明玉/四川/在场主义散文的理论建构

大中华文学·评论展台



——微刊总第2169——

            

  作家简介

  孔明玉,山东菏泽人,青年评论家,绵阳师范学院教授。


    在 场 主 义 散 文 的 理 论 建 构  

  

  周闻道先生的文论集《发现的秘密》,于今年春末之际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文集,主要辑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对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探索与发现、思想主张与美学建构,以及对某些在场主义散文作家作品的评论。在这部文集的封面,出版社编辑用“我读与读我”的字样予以明确的标识,说明前者的主要思想指向是“我读”,后者的重点则在于“读我”。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皆与作者本人有密切关联,从而引发了笔者的阅读兴趣。

  这部文集主要由《在场我说》《“瀚”海拾贝》《心灵物语》《文道无边》《微文微观》这五部分组构而成。《在场我说》以理论性的笔触论述了作为首倡人的作者对于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探寻和创建,《“瀚”海拾贝》和《微文微观》以评论性的话语展开对一些在场主义散文作家创作的理论分析和评价,《心灵物语》主要辑录了《文艺报》《文学报》等各大媒体对作者个人的采访,《文道无边》则展现出作者在经济学理论引领下的散文创作。这五部分的内容又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精神指向,即作者对于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探索及其美学构建。

  作为这部文集的首篇之作《在场的旗帜是介入——“在场散文书系”总序》,既可以看成为一部在场主义散文集作的序言,也可以视为是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宣言。因为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当代散文的美学理论出发,直接阐明了在场主义散文作家应当富有强烈的介入意识,并对介入的主体是谁、重点何在、意义为何、使用工具进行了深入诠释。文章首先对“介入”这个词汇作了解释,认为它既有插入其间、进行干预之意,又有着深入内里的意义蕴含,是一个三者融合的语词概念。作家的这番解释,可以说是严格遵循词典释义的要求来进行的,体现出符合规范的意味。但我们都深知这样的道理,对任何一个词语的解释,无不是一种限定性内涵的存在。由此而论,介入一词还有着对耿性、直率之意的喻指。作者在对“介入”这个词汇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介入的主体是谁?在作者看来,介入的主体理所当然的是作家。认为作为一个在场的作家,他或她具有什么样的存在意识、社会意识、政治意识、悲悯意识,决定了这个作家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态度和审美立场,一个作家只有通过不同形式的介入,才能对人的命运、社会现实具有深刻而透彻的理解,才能抓住社会的本质、时代的核心和人的灵魂,其作品也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他的第二个问题:介入的重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阐释,指出作家介入的重点是社会现实,它不仅是一种具体、真实、深切的社会现实,而且是一个没有任何遮蔽的社会现实,同时又是一个表现出人的苦难与疼痛的社会现实,而非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更不是躲避复杂世事的桃花源。作者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介入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就作者的理解与认知而言,介入的意义是指世界存在的终极价值,是对存在于社会背景下的一种综合价值的判断,是对本真、真相、真理的无限接近。至于说介入的工具是什么?作者便予以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当然是语言。这是因为语言富有敞开、澄明和本真的本质特点。

  从上面的论述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把在场主义散文理论作为手中的一面大旗,让它高高飘扬在当代散文创作的领空,以令广大散文作家能够充分领略作者的这种文学主张。如此一来,另一个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作者的在场主义散文理论的思想来源是什么?或者说基于怎样的哲学意识或理念?显而易见,作者的这种散文理论,源自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兼文学家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萨特的这部哲学专著出版于二战即将结束之时,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相当著名的创作概念——介入文学。在萨特看来,文学应当同单纯的审美想象和纯粹的艺术形态分道扬镳,因为较之于音乐、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形态,散文更能够显示出它的介入性;并且认为散文应该穿越事物表象,越过客体性的事实存在,抵达创作主体的价值,最终拥抱人的最高存在——自由。当然,萨特在这里所说的散文,是指一切叙事性文体,包括小说、戏剧文学等。六十余年过去,作者再次提出文学介入这一概念,显然与萨特所说的“介入文学”有别,这种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在场主义散文更为强调对现实的介入、对当下的关注、对苦难的体察,以及对真实、真相、真理的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提出的文学介入观,比之于萨特的“文学介入”观,更显示出了它的进步意义。
  在《在场主义与中国现代散文转型》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对中国现代散文、当代散文发展与流变的脉络进行了梳理,然后再对在场主义散文的真实身份、存在底线、艺术高线予以了阐发。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而论,在作者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确给中国现代散文注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元素:白话文的诞生,小品文和美文概念的引入,抒情与叙事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呆板僵化的古体散文,逐步朝着以抒情叙事、自由表达为主的散文形式转变,并由此引发了散文流变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中,周作人、郁达夫所起的表率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从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角度予以审视,作者深深地认为,无论是90年代初勃然兴起的新散文运动,还是后来此起彼伏的抒情散文、文化散文、女性散文、写实散文,抑或是散文思想由审美到审丑再到审智的快速转换,尽管显得一时的热闹沸腾,但都无法掩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局限。由此,作者对中国现代、当代散文创作进行总结,认为它们所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散文作家的身份缺失,二是责任与使命担当丢失,三是滥情滥文现象严重。虽然作者的这些观点,有待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但其出发点是好的,旨在于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接着作者对散文身份、存在底线、艺术高线进行了深入的阐发,指出在场主义对于散文性的发现,不但为散文文体进行了一次正本清源的梳理,同时也解决了散文的身份识别问题。关于在场主义散文的存在底线,作者是这样认为的,在场主义的在场就是去蔽、敞亮、本真,就是一种无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从而也是在场精神的充分体现。这无疑是在场主义散文存在的底线。就在场主义散文的艺术高线而论,作者则认为,达成散文性与在场精神的完美融合,是散文作家追求的艺术高线。从中可见,作者对在场主义散文创作的理论阐发,可以说是既鞭辟入里,又富于审美精神的启示意义。
  除上述外,《文道无边》这辑中的《经济学视野下的散文》一文,也值得笔者论及,因为它展现出了散文创作的另一种可能。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一提笔便这样写道:“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指任何决策,必须做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作者以为,散文创作其实也存在一个机会成本问题,一个富有远大理想、头脑精明的散文作家,他或她首先应当是一个最佳机会成本的追求者,并且还谆谆告诫作家,对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小觑。随后作者从三个维度,对这一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在作者看来,在散文创作中要想获得最佳机会成本,就必须在题材选择、形式表达、抓住灵感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唯有如此,其散文创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展现出不同凡响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与此同时,作者又主动引入“枪打出头鸟”这一俗语,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此俗语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及其价值,认为一个散文作家必须富于占领制高点的思想意识,要瞄准题材的制高点、表达的制高点、思想的制高点不断发起冲锋,并且要想方设法地超越它。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又是一个具有无限吸引力的所在。
  在这部文集的封底,著名文艺理论家陈思和先生这样指出:“在场主义散文是散文创作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理念,它是中国白话散文经历了百年发展、探索及转型的产物。在场写作需要理论与写作的印证。周闻道的《发现的秘密》……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积极的经验。”毋庸置疑,陈思和先生在这里所说的经验,既是指周闻道散文创作的丰富经验,又是指其对散文理论、散文美学进行创建的经验。携着这样的经验,周闻道在在场主义散文创作方面,可以说干得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但愿他在散文艺术的领地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END


——————本刊架构——————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指 导:广东省民营企业家联合会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执行总编:

  周晓霞、胥树东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万郁文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书主义
关于散文写作方面的聊天
《诗性与想象》散文到底是必须写实,还是可以虚构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家专栏】吴云峰|散文作品赏评之我见
艺海拾贝
散文三卷书香岁月《我 在 现 场》《 亲历湖北网络文学发展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