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生活评论写作

社会生活评论写作

一、学情分析

笔者所带学生是重点中学文科班学生。学生的学情是:1.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对生活中许多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容易受到某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容易偏激,并把偏激误解为个性。2.现在阅读材料丰富了,如《高考满分作文》之类的教辅书籍的大量涌现,在给学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的同时,也让很多同学误读: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寻找素材,以为文学意蕴必须在古典文字的引用中体现。文科班的学生写作不欠缺文采,但是容易走极端,大量辞藻的堆砌淹没了文章的思想。3.文科学生擅长抒情,议论文写作时将“联系实际”误解为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将“实际”的概念缩小化,而“自己的”事例往往不够典型,缺乏说服力。

二、目标定位

社会生活评论的特点是写作对象从生活中来。这样就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形成自己的认识。根据所带学生的写作现状,将课堂目标定位如下:1.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的敏感性,学会寻找话题,能够打开思路,勇于发表见解。2.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学会深入思考、挖掘内涵,评议不流于粗浅化。

【教学设想】

首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自己潜在的思考挖掘出来。然后针对学生实际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其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开头不要习惯性绕圈子;注意整篇文章的一贯性、逻辑性关系;不要只堆积材料,不进行分析;陈述观点要循序渐进,层次感要强;等等。

三、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发散思维、敢于打开思路、勇于发表自己见解。

2.引导学生借助议论文的一些方法来写社会生活评论。

教学重难点

1.“从众心理”容易让学生的思路陷入盲从,教师应引导其发散思维。

2.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容易受到消极思想误导,教师应该引导其“拨乱反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习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导入——设置情境,突出思想

多媒体出示石悦接受“面对面”访谈时所谈的“一本书凭技术是可以受欢迎的。但是它要受到尊敬,它必须有灵魂”这句话。教师将话题引到社会生活评论上,引出“思想”在评论中的重要性。(石悦即“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销量500万册。)

【教学设想】石悦和他的《明朝那些事儿儿》本身就是一个热点话题,这样设置导语容易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从而认同教师所给出的一些理念。

(二)解题——明确要求,把握特点

1.什么是社会生活评论?

用多媒体出示张达芝主编的《应用写作教程》上关于“社会生活评论写作”的界定:“评论针对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褒贬,及时引导,……它或者针对社会上某种倾向,提醒人们注意;或者针对工作中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克服;或者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给予正确回答;或者针对陈旧落后的观念,冀人弃旧图新;或者揭示腐败现象,使之无处遁形。”

2.社会生活评论和一般议论文有何异同?

它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在写社会生活评论时同样适用;一般议论文相比,社会生活评论更讲究现实性,它要求写作者善于在社会生活中捕捉评论目标,紧密结合当前现实,迅速及时地发表见解,不仅要指明问题的症结,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引导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3.社会生活评论写作和高考作文有什么联系?

高考作文本身就要求联系实际,如果这个“实际”只顾挖掘自己过去生活中的小事情,就不一定有典型意义。社会生活评论文章可以培养我们观察的敏感性,养成发散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本身就是社会生活背景,同样需要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社会生活评论的选材有范围吗?所看到的任何社会现象、思想是否都可以入文?

社会生活评论的选题立论要具有针对性性和时效性,这样读者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激发人的思考,引导人们认识真相,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果选题立论不切实际,论述和说理再好也是徒劳无益的。

5.如何处理已有事件材料和其它引入的对比材料的比例关系?

作文要围绕所给的已有问题展开,叙议结合,若有必要引入其它材料和所给材料进行比较,文字要尽可能简洁,不能绕开重心。

6.写作社会生活评论可以用类比开头吗?

社会生活评论文章最好开门见山,落笔入题,单刀直入,不生枝蔓。时论大师梁启超曾说:“作文时最好将要点起首便提出。”

7.拟题有什么特殊要求?

标题的制作,既要口语化,又要观点化,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想说什么,这对增加评论的亲和力很重要。

8.观察、思考习惯尚未养成,可以先以什么为突破口?

①当前的客观形势、舆论动向和宣传任务,这不仅是论题的来源,也有助于我们把握评论的方向。②实际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革、新矛盾、新风险、新问题,以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③选择新闻事件和新闻典型这些社会舆论热点作为评论对象,也有助于使评论富有时代感。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在于明确要求,把握文体特点。教师要加以引导,强化几个思考的角度以及写评论的终极目标,让学生明确写作的内容——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评论的对象,从哪个角度去思考评论。

(三)寻找社会话题,提示评议方向,引出自我思考

1.自己经历过的有印象的社会现象

①作为一种传统年俗,“压岁钱”在中国已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这笔“私房钱”流向何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学生观点:上交父母

A.父母以代为保管的名义收回去,最终不知所终,只有短暂的喜悦,后来就麻木了,无所谓,反正不是自己的。

B.必须给父母,因为中国讲究“礼尚往来”,将来这笔礼钱父母是要还的。

自己只是个“二传手”“压岁钱”只不过是成年人的游戏罢了。

学生观点:自主处置

A.父母不管,没有规划,吃了,喝了,玩了,然后什么也没了……

B.捐出去,帮助比自己大但境遇不同的孩子……

教师小结:

(1)家长站在教育这个角度应该思考点什么?

(2)从压岁钱处理方式上,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成长规划?

(3)由此可以想到,人们漠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追捧洋节日,面对现状,我们除了疾呼还应该做些什么?

②你小时候上过奥数班吗,为什么上?

学生观点:

A.上重点容易些。(择校制度惹得祸)

B.别人都上,自己也上。(从众心理,认同感)

C.家长给安排的。(家长说,社会环境是这样,我们也无奈)

最后,同学们得出一致结论,没有一个真正自己要上的。(当然,这与学生群体特殊性有关——文科生,不否定有真心喜欢的同学。)

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原因,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教授肖杰送自己孩子上奥数班的时候曾经路遇同事,两人相视无言,唯有大笑;有同学因为奥赛上了重点大学,但是,问他原因,也只是为了走捷径上大学;浙江大学招生办主任接受“新闻1+1”访谈的时候说,通过奥赛特招的学生,不单单在偏科这个层面有问题,他认为相对社会为之耗费的精力,不值;国际奥赛金牌得主说,成绩与数学思维无关;奥赛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而加深学生思考深度,学会从大处着眼,学会质疑。教师的点拨也为下一个论题给出方向。

2.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新闻事件

甲型H1N1流感来袭,全国进入戒备状态,反应是否敏感过度?

学生观点:

1.不过度

A.这和新型传染病本身性质有关:第一它是新型的,尚没有有效控制方法,第二它不同于艾滋病之类的传染病,传播方式决定了它防不胜防。

B.和中国国情相关:中国国民整体知识素养和发达国家相比,的确薄弱;中国人口密度较之一般国家都大,一旦事态严重,将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现代社会系国际性社会,世界交流很广泛,病源输入防不胜防,敏感是有必要的。另外,中国之所以可以全国进入防范状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其中发挥了莫大的重用,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这种反应既是为国人负责,也是为世界负责。

C.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之前有“中国威胁论”,那么一旦防范不当成为病源输出国,不排除以后有“中国对世界不负责”言论的出现,出现恶意中伤的可能性。

2.有些敏感

首先得承认,中国政府采取的对策是必要的,但是国民生活意识在有些方面的确有些过度:比如猪肉的消费问题,比如有些人仿佛又回到非典时期,精神上陷入恐慌状态。当然,国人敏感于国情是相关的,政府应该意识到,除了采用一些制度性的对策外,还应该普及一些常识。这样,SAS类型事件出现的时候,老百姓的心理才不至于陷入恐慌状态……

【教学设想】点明思考方向,但不要硬性限制,做出合适的引导,主要考虑两个极端:1.生活犹如一团乱麻,有的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有的学生思考容易走极端;2.一旦老师给足了思考的角度,又会限制学生的思路而陷入固定的思考模式中,从而淹没了自己的声音,达不到发散思维的目的。这个环节以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归纳观点。

(四)出示范例,形成感性认识

【范文展示】

公安政委“临幸”,农家女“感恩戴德”?

背景:2004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让自己的女儿王佳俊冒名顶替农家女罗彩霞,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罗彩霞被迫复读一年后考上大学,本应今年毕业却面临因身份证被盗用而被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等一系列问题。

重庆时报发表李晓亮的文章:王佳俊之父王峥嵘,是隆回县公安局政委,2004年还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这就像个讽刺。当记者追问“决定让王佳俊冒名顶替是谁的主意”时,王峥嵘含糊其辞。假设这不是他的授意,那么身为公安局政委,作为受过司法训练的专业人士,也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坐视女儿侵犯别人的姓名权、受教育权吧。何况在私下面对罗彩霞时,他显露出的那副权力骄狂的嘴脸,更让人怀疑他是直接参与其中的:在所谓的道歉时,他还无耻地自夸“小罗,我认识你,是你的荣幸”;然后是利诱“将来工作我可以帮忙”;可能还带点儿威逼——罗的父亲在他面前“吃饭时手都在哆嗦”。锁定像罗彩霞这样一个学生,不会是随机乱选的——候选人成绩不能太冒尖,以免太招眼,当然也不能如王佳俊一样倒数十名以内;或许还要综合考虑其父母职业、家庭背景、人脉关系、家庭能量大小,甚至东窗事发后善后的棘手程度等等。这些都应是经过事先周密计划,严格筛选的。要搜集比对如此详细的资料信息,肯定需要“团队协作”,需要多人抱团作案,绝非王峥嵘一人所为。这事其实也警示我们反思现有的高招制度。为何权势者能如崂山道士一样,从森严的制度壁垒中穿墙而过,如入无人之境?

“观点1+1”小蒋随想:当“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高帽戴在仰仗公权损人利己者头顶时,可鄙的不只是王峥嵘一人,更是整个公仆群体的耻辱!人们会想:“满意的公仆”尚且如此,“不满意的公仆”又将怎样?有人或许会出来打圆场,说这种授予是“工作失误”,不要“以偏概全”。人们不禁要问:所谓的“人民满意”真的经过人民认同?还是说这不过是“内定”罢了?如果真是“内定”,却冠以“人民”之名,难道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在不经意间,此事又暴露了某些领导见荣誉就上的潜规则。王峥嵘对受害者罗彩霞说“我认识你,是你的荣幸”,同样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临幸”感。这与涉嫌猥亵幼女的林嘉祥说“我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你们算个屁”难道不是“一脉相承”?王峥嵘这个“人民满意公仆”、以及协助其造假者将受到何种惩处,其冒名顶替的女儿会不会算作假学历,以及对受害者罗彩霞是否有实质性赔偿,“人民”将拭目以待。 

大学生“撒尿留念”,你如何看?

 背景:网上出现一组照片:一名身穿蓝黑色衣服的学生正在向校牌撒尿,许多男男女女在一旁围观、嬉笑。一名女生还上前查看“战果”,并在湿了一块的校牌前合影“留念”。校牌名称被打上马赛克,仅剩下“湖×××学院”字样。

红网发表乔志峰的文章:有人直斥其“素质太差了,这种无耻的动作将被永远定格在他们的毕业照中”,有人甚至将该大学生称作“四无”新人,即“没素质、没教养、没文化、没道德”……大学生“撒尿”的行为确实不对,不过我觉得也无须对此上纲上线、过度解读。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场“行为艺术”,这些孩子在“作秀”。从照片上看,男男女女一大帮,素质再低、脸皮再厚也不至于当众撒尿,他可能只是摆个样子罢了。至于这群学生为何要这样做,也许,他们只是出于好玩,恶搞一下;也许,他们只是为了展示“个性”吸引别人的注意,炒作一把……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对学校不太满意,就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发泄。学生跟学校不可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发泄完也就完事了。谁都年轻过,谁都因年少轻狂做过傻事。大学生“撒尿留恋”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不妨宽容以待。面对这场另类的“行为艺术”,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如果学生的这惊天一“尿”,能将整日沉迷于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大人们浇醒,从而更关心孩子们的内心感受、更关注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观点1+1”小蒋随想:见过在大学裸奔的,没见过朝校牌撒尿的。裸奔对母校虽不光彩,但光屁股的只是裸奔者自己;朝校牌撒尿则纯粹是恶心学校,除非认为侮辱也算艺术,否则还是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学校也有很大关系。只有动物才会撒尿“圈地盘”,培养出撒尿“留念”的学生,该校的教育也令人“刮目相看”。这种事很难被归入“学生个人行为”,就像学校总喜欢将“名流校友照”悬挂于“光荣室”一样,“学生撒尿照”也会印记在学校的“羞耻簿”上。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但从这些年轻人的嬉笑张扬中,看不出他们认为是错误。应试教育也好,大学生找工作难也罢,不全是大学的错。这种发泄显得低级、幼稚、没意义。年轻并不是出格的挡箭牌,也并非每个年轻人都会做狂癫之事。对于此类“标新立异”,还是别做“另类解读”。

【教学设想】学生不存在对两篇轻松易懂文章的阅读障碍,所展示的范文均有两个不同的思考角度,这样的选文主要是为了打开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其不受拘束,有话可说,敢说。

(五)布置作业

事件回放:当年因一首《懂你》让满文军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然而5月19日凌晨,满文军及其妻子因涉嫌在北京某夜店聚众吸食毒品被警方带走。娱乐圈艺人吸毒事件屡见不鲜,但发生在“老实人”满文军身上,各方均表示惊讶。请就“满文军吸毒”事件发表看法。

四、教学反馈

 

 

【学生习作】

满文军吸毒事件背后那只无形的手

凭借一首《懂你》红遍大江南北的满文军,“老实人、健康、积极向上”曾经是他的标签,然而,这一切在其因吸毒被抓后灰飞烟灭……

有人说,吸毒成了娱乐圈的一种时尚,明星们为了摆架子、秀星味。然而,这种看法未免有些片面:众所周知,满文军在《懂你》之后,再也没有推出超越其的新作品,以致一直处于半红不紫的状态,又何来星味可秀?

曾经风靡一时的迷幻音乐由一句名言:“To make drugs,to make music,to makedrugs”吸毒可以刺激灵感这一说法得到娱乐圈音乐人的认同,于是,许多音乐人期望抛开社会法律和道德,用嗑药来追寻迷幻音乐的创作灵感!只是,看看他们的身份,公众人物!看看他们所处的场合,酒吧、夜店!看看他们的行为,聚众吸毒!看看他们的状态,一群颓废在欲望中的废物!这样的灵感,不要也罢!

然而,再深入想想,也觉得满文军真的很可悲。满文军与前指南针乐队女主唱罗琦的吸毒都是在音乐低谷时期。他们要生存,他们便不得不遵从身后那双无形的手——中国音乐产业的指挥。歌手迁就听众而改变风格,为唱片公司的利益而创作音乐——真正能被人认同的天才毕竟少之又少。这时,那双无形的手便会给歌手施压,在这种压力下挣扎的音乐人,或者蜕变,或者堕落,或者……

当利益成为驱使人的动力时,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到底是人创造了利益,还是利益毁了人。当人为利益所累的时候,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或许我们可以在利益和人性之间做更好的权衡。(安培乐)

蜚短流长的快感

“小甜甜”疯了,全世界也跟着疯了。她理光头我们嘲笑一番,她进精神病院,我们跟着戏谑一番,她上街我们热血再澎湃一番,之后呢,一年后她复出,专辑又是大卖,我们再去崇拜她……

“范跑跑”跑了,中国人的怒火也烧了起来了。他发表的言论我们批评批评再批评,他的人格我们践踏践踏再践踏;之后呢,我们听了他的访谈似乎重新认识了他,于是理解同情他……

克林顿的“拉链门”,我们一下子全钻进去了;希尔顿的手机“私房照”一曝光,我们一窝蜂挤过去了;雷哈娜被男友打了,我们又好像全都受了伤……

现在满文军吸毒,我们的眼睛又全盯上白白的可卡因了:这玩意生猛,可惜口袋里的钱有点少……

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丁天天在别人的故事里蜚短流长,难道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寻找这种追逐的快感?是时候把目光转向自己了……

其他观点:

观点一:满文军吸毒或许有人会惋惜:“呀,这么好的人怎么这样了?”在我看来,最可怜的人,是他的崇拜者。当今娱乐界究竟为我们树立了怎样的“偶像”?

回想这段时间,谢霆锋的交通肇事、赵薇的军旗装事件、艳照门……有个明星被捕时对警察说:“我是某某”,那个警察也很幽默,来了句:“我不看电视。”似乎觉得是“星”了,就有了犯罪资本似的。这些就是当今青少年为了疯狂的“星”们!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呈攀升态势,看看他们犯罪后茫然的眼神,不由人不心悸:娱乐圈里古惑仔的蛊惑,吸毒、色情等公然冠上时尚的外衣,明星们一些恶俗的事件也被挖出来炒作,成为娱乐新闻的卖点——这一切让喜欢模仿的年轻人找到了怎样的榜样啊!

最恐怖之处在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07—19李旭)

观点二:满文军?唱《懂你》的那个满文军么?把母爱唱得淋漓尽致的那个满文军?吸毒?那句歌词怎么唱来着,“整个世界都在变,没有想到连你也变。”哦,天哪!这个世界!

近年来,娱乐圈名人犯罪事件屡见不鲜。难道犯罪引领娱乐圈的时尚?娱乐圈的明星大腕们,不是经常被我们捧为偶像么,偶像的一言一行,难道不会影响“我们”?成年人有是非辨别的能力,可未成年人呢?他们会误认为“偶像”的行为是“另类”,是“新潮”,是“时尚”……

每个人都有禁受不住诱惑的时候。然而普通人吸毒,犯罪的只是他一个人,一个公众人物,吸毒事件误导的是一群人!更何况一个儿助会的形象大使呢!什么是形象?那就是树立起来的榜样啊!榜样是干嘛的!你不害怕孩子们有模学样么!(韩东方、焦睿洁、李天雨)

五、教学感悟

社会现实具有两面性,有时候呈现给人们的只是表面现象,如果只抓住这些表面现象就认为是触及社会现实了,是绝对不可能真正做出好的评论来的,只有对社会现实表象进行深入分析,用理性思辨去观照、去引申,才能做出有意义的生活评论话题来。两节授课只是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要强化写作意识还需要教师在生活中时刻提醒,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习惯,并引导其深入事件表面,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可引导其与议论文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评论写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高考作文的评议深刻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共能”“异能"论 潘新和
作文训练,从“小”入手(含周记的内容)
读《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革命》有感
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提升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