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羞辱了整个北约防空体系的“鞭笞者”,1989年米格23的西欧一日游

#秋日生活打卡季#

1989年7月4日正值美国独立日,驻荷兰苏斯特伯格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32战术战斗机中队(代号“猎狼犬”)虽然距离本土有千里之遥,且担负着北约组织的战备值勤任务,但官兵们还是一大早就按照惯例在基地里准备了丰盛的美食、酒水,部分好事者甚至驱车到附近的阿默斯福特去买了些焰火,准备到了晚上大肆庆祝一番。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苏顺帝”戈尔巴乔夫,东西方关系已经大为缓和,所谓的“战备值勤”已经多少有点成了应付上级的假把式。

“苏顺帝”戈尔巴乔夫

但在上午9时40分许,基地突然接到了上级发来的紧急警报:“发现1架苏联战斗机越过西德(即联邦德国)边境,已进入北约纵深防区,现正向荷兰飞来,命令你部立即起飞拦截!”顿时基地上空防空警报声大作,整个庆祝会场人仰马翻,所有人瞬间目瞪口呆“不是说美苏关系已经缓和了么,怎么又来这一出!?”但很快大家都清醒过来,拼命向着自己的战位跑去。不多时,2架F-15C“鹰”战斗机就腾空而起,向着目标扑去。

驻西德的美军第32“猎狼犬”战斗机中队的F-15C“鹰”战斗机

这一事件始于铁幕另外一侧一次例行的训练飞行。1989年7月4日上午,苏联空军北方集团军第239歼击航空兵师在驻地波兰科沃布热格附近的巴吉兹空军基地开始了正常的作训。

8时18分,师政治部主任尼古拉·叶戈罗维奇·斯库里丁中校坐进了1架米格-23M战斗机的座舱飞机。他是一名飞行老手了,飞行总时长超过2700个小时,其中在米格-23系列飞机上的飞行时长为527小时。

米格23M型战斗机

在机库中进行维护的米格23M型战斗机

这位老兵刚刚结束了愉快的休假返回部队,今天是他进行恢复性训练的日子,这也是斯库里丁中校当天的第二次飞行。他先是在一架米格-23UB型教练机上熟悉一下飞行感觉,然后在9时14分登上了这架单座型的米格-23M,熟练地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装具和飞机的情况,在感觉一切正常后,他向地勤示意可以起飞。

9时18分,米格-23M开始在跑道上滑行,并且越来越快,这架战斗机没有携带导弹、火箭弹或者是外挂副油箱,只有机腹的GsH-23双联装23毫米机炮带了200发炮弹。

米格23UB型战斗教练机

使用机腹的GsH-23双联装23毫米机炮开火的米格23

起飞中的米格23M

起飞后最初一切正常,飞机很快呼啸着冲上了天空,斯库里丁这次打算演练一把紧急起飞拦截作战,他在起飞后很快收起了飞机的起落架,并且在大约距地面大约130米左右的高度,打开了加力燃烧室,准备加速直冲高空,但他按下加力燃烧的按键后,并没有听到熟悉的发动机的怒吼声,反而从进气道哪里传来了“砰”的一声,紧接着他就明显感觉到发动机的推力下降,飞机也急速下降。

作为一名老飞行员,他没有马上就惊慌失措,他先瞟了一眼仪表盘,眼见高度表、速度表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减少,随后他又观察到加力燃烧室的尾焰熄灭,发动机喷口也冒出了黑烟,他冷静地向指挥中心报告自己的座机发生了发动机故障,然后在大约100米的高度弹射出舱——

从斯库里丁起飞到跳伞的整个过程不过41秒。

飞行中的米格23M战斗机

斯库里丁在出舱后,降落伞很快张开,挂在降落伞下的他看到飞机在自己弹射后,停止了下降,在他着陆时飞机已经距离他大约4到6公里,并且以极低的飞行高度消失在他的视野中。斯库里丁这时检查了一下自己,刚才一番折腾,他的手臂受了伤。

斯库里丁呆在原地,很快等来了基地赶来的车子把他接了回去,在简单的处理伤口和包扎后,斯库里丁向上级报告了飞机故障和自己跳伞的情况。

上午10时,苏联空军北方集团军代理司令员V·奥格涅夫空军少将向莫斯科的空军总司令部报告了此次飞行事故,同时他也报告了飞行员成功弹射的情况,并汇报说集团军正在调查事故的原因。

“飞机坠毁在哪里?” 莫斯科总部问道。

“坠入波罗的海海中,没有造成任何损坏。” 奥格涅夫回复道。

双方于是哈哈一笑,还打趣说飞机要万一撞上什么船只,那可就糟了。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噩耗如晴空惊雷般传来:欧美媒体报道说一架苏联军用飞机在比利时坠落!此时苏联人内心的震惊不亚于几个小时前铁幕对面的美国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情回到约2个小时前,斯库里丁弹射出舱后,巨大的震动一度使得米格-23M的飞行高度更低了,但飞机并没有一头栽向地面,发动机随后恢复正常运行,飞机也重新回到了高空,并且进入自动驾驶飞行状态,开始不紧不慢地向西飞行。

这架无人操纵的战斗机在飞行了一段距离后越过波兰和东德边境,进入东德领空,但因为双方都是华约成员国,东德方面只是对苏军飞机并未通知己方就进入领空感到奇怪,但因为此类事情在冷战期间属于司空见惯的,何况这架飞机是按照苏军正常训练中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飞行的,因此并未进行理会。

直到这架米格-23直直地朝着铁幕的西面飞去,这下子东德空军才感到大事不好,但此时已经来不及采取紧急措施了,只得眼巴巴地看着这架飞机于9时44分飞进了西德的领空。

东德空军的米格21BIS战斗机

北约也的确没想到苏军战斗机竟然大摇大摆地直飞进了西德的领空,虽说在冷战高峰期双方为了对对方的浅近纵深目标进行空中侦察或者试探对方的反应速度而侵入对方领空的行为屡见不鲜,但那一般飞行员都会在即将接近边境就将飞机的速度开到最高,并且迅速降低飞行高度,以低空高速的方式沿着精心选定的预定航线进行类似“打擦边球”的快进快出,免得真被严阵以待的对方打下来,那可就丢大脸了。

但北约方面在发现这架不明飞行物后被整的有点搞不明白了,在中高空以这种连亚音速飞机都能追上的巡航速度入侵己方领空,这玩的是哪一出啊?

这架米格-23M在大摇大摆地飞到西德中部地区时,北约防空指挥部才协调驻荷兰的美国空军“猎狼犬”中队的2架F-15C战斗机出动实施拦截。当F-15双机编队在10时05分发现这架孤零零的米格-23战斗机时,长机J·D·马丁上尉和僚机比尔·墨菲中尉被这架非常奇怪的米格战斗机吓了一大跳。

这架米格战斗机上没有人!是的,2架F-15战斗机来回地绕着这架米格-23飞了好几圈,甚至一直贴近到距离这架米格机不过几十米的地方伴飞,发现米格机的舱盖和飞行员都不见了,于是马丁上尉向指挥部报告说,米格机上没有发现飞行员。

杀气腾腾的米格23M

当时美机拦截米格-23时拍下的照片,注意其驾驶舱上没有舱盖

这下子北约防空指挥中心也抓瞎了,有人估计到可能是这架米格-23战斗机发生了故障,飞行员跳伞后飞机又重新恢复了飞行姿态,于是一路直飞进了北约领空的纵深。但接下来要怎么处理这架飞机呢?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其击落,但有人认为飞机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上空飞行,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会造成飞机残骸落入居民区造成伤亡,于是指挥部命令继续对这架无人操控的战斗机实施监控,待其飞到北海上空再将其击落,但至于这架飞机的燃料能不能坚持飞到北海上空,那就不是指挥部里的那些官僚的事情了。于是2架美国战斗机只能上升到12000米的高空为这架空无一人的米格机“护航”, F-15在燃料将尽时便掉头返航,北约方面没有再派出新的战斗机继续监视这架米格-23。

这架米格-23在飞行途中,由于燃油不断消耗导致机身重量变轻,飞行高度开始慢慢上升,当该机在高空遇到强劲气流后,它的飞行方向开始逐渐转向南方,折向比利时——法国方向。

探测到有不明飞行物接近的法国空军开始进入戒备状态(当时法国奉行“戴高乐主义”,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故法国领空由法国空军自己保卫)。法国方面非常担心这架米格-23战斗机可能会越过法国边境最终坠毁在里昂。

但法国人多虑了,这架米格-23在飞行了一个多小时约900多公里后,终于因为燃料耗尽,于10时37分坠毁在比利时科特赖克附近的贝勒海姆镇,这里距离法国比利时边境不过5至10公里。飞机呼啸着栽向镇上273号的一处民居,这是当地居民德拉尔一家的住处。

出事的米格-23在坠毁前的飞行路线

当天,德拉尔本人在伊普尔上班,他妻子和一个儿子在特赖克购买杂货,因此幸免于难。但德拉尔的另外一个儿子——当地科特赖克大学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系的一年级新生,19岁的维姆·德拉尔刚刚结束了暑期的第一堂考试,当时正窝在家里睡懒觉。没想到人在家中睡,祸从天上来,飞机一头栽进了他家里,可怜的维姆·德拉尔当场身亡。

坠机几点远眺

随后比利时军方、警方、消防和民防人员赶到现场,对米格-23的残骸进行了清理并将其运到附近的一处仓库里存放。德拉尔一家也只能暂住到附近的酒店,等待事故的后续处理和赔偿。

在坠机现场进行警戒的比利时警察

比利时消防员和民防人员正在清理事故现场

尽管这事苏联方面负有很大的责任,但北约防空指挥部对无人操控的米格-23飞行方向产生的严重误判也是“功不可没”的,好在此时已经不是冷战的高峰期,这场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全面国际危机的坠机事件最终变成了双方的甩锅大战。

封锁坠机现场的比利时军警

最先出场的是比利时外交部长马克·埃斯肯斯,他声称:“从北约雷达首次发现米格23到该机一个多小时后坠毁,苏联方面没有发出任何警告”,并且“苏联方面在披露这架飞机是否携带核武器或有致命性武器方面也'明显缓慢’。” 欧美媒体更是将这件本该“各打五十大板”的事故主要责任扣到了东欧国家和苏联头上,大肆渲染苏联未能及时将情况通报北约,云云。

但西方媒体既只字不提苏方本身也发生了误判,认为飞机掉进了波罗的海,更何况当时也只有莫斯科才有直通北约组织的热线电话,即使苏联空军北方集团军第一时间就告知莫斯科,等莫斯科方面查明情况再通知北约的布鲁塞尔总部,这一切能否在一个多小时内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也只字不提北约在第一时间发现米格23飞入联邦德国境内并起飞F15进行拦截,却始终瞻前顾后,对一架空无一人的飞机束手无策,任凭其在号称拥有“铜墙铁壁”式严密的防空系统的北约国家领空畅行无阻,当F15燃油耗尽返航的时候北约居然没有再派战斗机进行“接力”,简直是视北约自家领空“神圣不可侵犯”为无物。

不过,这并不妨碍西方媒体着重用大篇幅描写遇难者家属的痛苦、比利时人民的愤怒、北约组织的谴责等以转移公众对北约防空指挥中心的判断失误的关注,并且继续煽动民意敌视苏联。

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舆论攻势,早就被“自由主义”渗透得千疮百孔的苏联方面的反应显得异常低声下气,当时正在巴黎访问的“苏顺帝”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事发12小时后表示:“我对所发生的事故感到抱歉,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和其妻来莎·戈尔巴乔娃

倒霉的斯库里丁中校也在第二天对死者家属表示哀悼。

1989年11月,苏联向比利时支付了68.5万美元的赔偿,于是这事就相对顺利地翻篇了(值得玩味的是,这笔赔偿并不是全给了倒霉的德拉尔一家,而是有相当一部分被当地政府发给了附近的酒吧,作为因飞机坠毁导致酒吧消费减少的补偿)。

事件发生几天后,苏联国防部的一个代表团访问了比利时查看了米格-23的残骸,根据他们在现场看到的情况得出的情况,没有发现飞行员斯库里丁在这事情上有什么过错。后来苏联航空工业部与航空工程服务部以及空军之间还爆发了一场连环官司。

资料显示这架米格-23M战斗机的发动机在一年内维修了5次,但事故调查委员会并没有发现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的原因。

检查飞机残骸的苏联调查人员

由于后来苏联很快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乱并且在1991年底宣告解体,这事最终也就草草地画上了句号。

至于美国空军的“猎狼犬”中队则在两年后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并还击落了1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3战斗机,算是找回了一点场面。1994年1月,“猎狼犬”中队在冷战后的大裁军中被解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5个国家,自己飞行九百公里,吓坏全世界的一架神经病战斗机
历史上最倒霉的人是谁?看看他的遭遇你就知道了
飞机发动机故障,飞行员跳伞后,飞机却恢复了动力,结果如何?
一个离谱的真实故事
米格-23杀入欧洲腹地,无人驾驶却飞了900公里
为什么很多机械坏了敲一敲就莫名其妙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