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错与误判] “巨大动脉瘤”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巨大动脉瘤

影像表现

颅内巨大动脉瘤无论在诊断、鉴定及处理上都可谓巨大挑战。根据定义,最大径超过2.5cm的动脉瘤就被称为巨大动脉瘤,一般呈囊状或梭形。

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硬膜外颈内动脉(ICA特别是海绵窦段,其他常见位置还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特别是当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缺血为首发症状时,CT通常是首先完成的影像检查。巨大动脉瘤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信号稍高于灰质(图1钙化很常见,表现为瘤壁蛋壳样钙化或瘤腔内血栓散在钙化。此时注射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可显示动脉瘤瘤腔。

常用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既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分支结构,又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作为单一的影像检查手段,DSA尚不足以精确显示复杂动脉瘤的特征。因为它只能反映动脉瘤残腔的大小有时会低估动脉瘤的实际大小和严重程度(图2)。故必须辅以其他断面检查来评估复杂动脉瘤的情况。

MRI是评估动脉瘤非常有用的检查方法,然而,动脉瘤在MRI上的表现多样有时难以确诊。如部分栓塞的巨大动脉瘤由于含有不同时期的血凝块呈混杂信号影,影像表现可类似轴外肿瘤。偏心性或中心性动脉瘤残腔可能被认为是流空信号(图13)。动脉瘤或血管壁搏动在相位编码方向上产生的特殊伪影-“鬼影(图1)具有诊断特异性。MRA则可作为MRI上显示残腔流空信号的补充检查手段。但由于瘤腔内血流缓慢,有时标准3DMRA上可能不显示动脉瘤而导致误诊。此时需增强3D时间飞跃(TOFMRA和动态增强MRA来清晰显示动脉瘤残腔。

重点提示

颅内巨大动脉瘤很少见,但其影像鉴别及处理比较困难。注意:不要与其他颅内肿瘤混淆。

典型临床表现

巨大动脉瘤常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尽管有些患者会以SAH为首发症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可能压迫途经海绵窦的神经结构,导致第3、第4、第6对脑神经受压产生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与体征。由于腔内血栓导致栓塞形成,巨大动脉瘤亦可产生缺血症状。

鉴别诊断

须与颅内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例如,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经常突入垂体窝内和鞍上池,可能会被误诊为垂体大腺瘤伴出血。鉴别要点包括肿块与颈内动脉延续、血管流空征及搏动伪影。原发性肿瘤出血和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内由于含有不同时期的血液,也会产生类似动脉瘤的征象(图4)。然而,上述两种病变属于轴索内的,而巨大动脉瘤是位于蛛网膜下腔的。

教学要点

巨大动脉瘤均应该与颅内较大的轴索外肿瘤进行鉴别,尤其是当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和(或)MRI上显示血液成分时。

1颈内动脉末端巨大动脉瘤(A-C)。CT显示一高密度肿块伴周边点状钙化(A);T1WI图像(B)较好显示瘤内混合血栓和小的流空信号影(B.细箭);该动脉瘤诊断的关键线索是相位编码方向上的搏动伪影(B.粗箭)

2 DSA侧位片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状动脉瘤,与图8-1为同一患者;注意:DSA只显示了残腔的大小,明显低估了动脉瘤的实际大小

3巨大的椎-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A-C)右外侧为亚急性期血栓(A-B.箭),左侧流空信号为残腔;注意:蛛网膜下腔的位置和动脉瘤的占位效应

4出血性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不易与巨大动脉瘤区分(A-B)。此患者中脑内病变为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关键是病变定位在轴索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动脉夹层,发生在脑部更危险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三)
不同部位(血管)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是什么?该选择那种影像检查?
头 CT、MRI、颈动脉彩超,有何区别?如何选择?
[易错与误判]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