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27)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直解:断绝对圣人的崇拜,放弃谋略机巧,对于民众有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直解:断绝仁爱,放弃资助,民众就会恢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直解:不用技巧,放弃谋利,盗贼不会再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直解:这三句话,写成文字也无法表达完整,所以,为了使这件事能够有所启发,就需要这样去做:见到不华丽的,就表现出质朴;少去思考个人的得失,减少过多的欲望;不学习无益的知识,就没有忧患。

第二十章 人之所畏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直解:赞许与怒斥,两者相比较有多大的不同?美好与丑恶,两者比较有什么不一样?人们可以有所畏惧,也不可以不有所畏惧。

恍呵,其未央哉。

直解:忽然想到,这件事还没有讲清楚。

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

直解:例如:人们都兴高采烈,好像享用在春天举行祭祀时的大餐一般。

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孩。

直解:我的心情却很淡泊,没有不庄重,就像婴儿还没有长成孩童一样。

累呵似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直解:累的人们好像找不到回家的归路,众人游玩了很多地方,我却都没有去过,我愚弄了人们了,真是太蠢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呵,惚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

直解:众人心底光明,我独自昏暗,众人精明,我独自忧虑重重,思想象大海一样深邃,念头也像是没有停止的地方。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直解:众人都有一定的本领,我却只有执着和浅陋。我想有别于他人,能够尊贵起来,也可以吃到肥腻的美味。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直解:圆明中看到的景象,都遵循了道的规律。

道之物,唯恍唯惚,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直解:道这种物质,只在恍惚之间,好像走了又回来,中间会出现图像,想看清它又不见了,中间好像有物质,很深邃很深奥,中间有精华,这些精华很真实,它能够发动万物而变化。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直解:自古到今,它的存在没有改变,用以顺应造就万物的法则。我为什么知道造就万物的法则是什么?就是凭借了这个方法。

第二十二章 炊者不立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直解:只关注吃喝的人,不能够自我独立;过于自爱的人,不会做出业绩;自以为是的人,思想必定愚昧;自我夸赞的人,没有功劳;自我怜惜的人,难以进步。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直解:这就是万物在道的表现,例如:存储过多的食物和走多余的弯路,这些事或许是不好的,所以,有这些问题的人,还需要走出去进行人生的历练。

第二十三章 诚全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直解:能够弯曲才能保全,没有弯曲就不会有直立。低洼之地才能被水充满,东西旧了就得换新。少了可以增添,东西太多了就变得难以选择。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直解:所以,圣人会坚守道的法则,作为治理天下的模式,不会只关心自己,所以受到赞扬;不自以为是,所以开明豁达;不自我表彰,所以有功绩;不过于自尊,所以能够成长;他没有任何名利之争,所以,没有人能够与他进行争斗。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虚语哉,诚全归之。

直解:古代所说的能够以曲求全的人,有几个是不真实的?他们的确是以曲求全获得了人生的圆满。

第二十四章 同于德者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

直解:少讲话符合自然之道,大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有哪个不是这样呢?

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

直解:天和地的事都不能长久,况且对于人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直解:所以,推行大道的人要融入道中,修行的人要让自己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不合道的人就失去道的滋养。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直解:行为合乎自然规律的人,大道就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不合道的人,大道也会丢弃他。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渊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直解:有一种物质是浑然天成的,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了,像是很深的水潭又很空寂,独自存在而恒古不变,可以作为生成天地的根本。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直解:我不知道这种物质的名称,起个字叫做道,勉强的给它起个名叫做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直解:大叫做过去,过去又通向未来,未来又会联系现在。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直解:道无边无际,天无边无际,地无边无际,君王也这个样子。一个国家中有四大,君王只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直解:人效法了地理,地理效法了天规,天规效法了大道,大道效法了自然规律。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直解:重是轻的根本,静心是烦躁的主宰,所以,君子外出时,都会有携带物资的车辆随行。

虽有阛馆,燕处则昭若。

直解:虽然有安定的居所,却能像燕子一样,所到之处都会觉得很光明、很美好。

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直解:为什么拥有众多车马的人,能够单身行走于天下?因为轻身才能放下重负,烦躁不安就会心神不宁。

第二十七章 圣人恒善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

直解:长于外出的人,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擅于讲话的人,不会留下被人指责的话柄;懂得数术的人,不会用于谋划和策略。

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直解:关闭严密的大门,不解除木闩就不能够开启;结的很牢的绳扣,找不到约束的绳索就无法解开。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直解:因此,圣人总是帮助人而不放弃人,能够放弃自己的物质和财富,这就是承载了大道的光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直解:所以:善人,对于向善的人来说可以向他学习;不善的人,对于向善的人可以引以为戒。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也,是谓眇要。

直解:不尊重善人为师,不喜欢他的能力,好像很聪明,却是大糊涂啊,这就是眼睛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
【经典文苑】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
《道德经》译文
《道德经》道经1-37章
道、可道,非常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