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无须释放洪荒之力,看高手怎么写好“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

前阵子小编发了几篇去年“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小学组的优秀征文(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很多在读小学的同学都反映受到启发,觉得写读后感没想象中难了。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激将法,部分中学生表示不服:“这只是小学生的小文章,咱们中学生写读后感,得使出洪荒之力!”

我说大宝宝,你们想看中学组获奖作品就直说嘛,为啥要盗用“游泳界泥石流”的名言呢?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写读后感,确实更需要功底,要求也更高(这还用说吗……),但也无须动用“洪荒之力”这么夸张。好好享受阅读的过程,读后认真思考,找准方向,用心写,你也能写出好作品来。

看看下面这些高手们写的读后感吧!你会发现,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其实是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一个让自己静下心来,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第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
中学组优秀获奖作品选

老去的智慧——《寻找鱼王》读后感


我曾听说过渔盆的故事,但是细节记得很模糊了。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老故事,有好人有恶霸,结局自然是善良的人战胜了坏人。而被争夺的宝贝渔盆回到了海里。我很奇怪,为什么渔盆要回去呢?
有人回答我说,大海的东西要回到大海里去。我一下子敬佩起了这个遥远的故事,为的是里面所饱含的深意。
仍然是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地方,在干旱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少年向往着鱼,于是他寻找能捉到大鱼的“鱼王”,然而他所认为的“鱼王”告诉少年,他们不是“鱼王”,在少年跟随着他们学习的过程背后,牵出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是一个以前没有读过,却分外熟悉的故事。
这个八岁的少年想着鱼吃着鱼捉着鱼,远行寻找鱼王;我们期盼着希冀着,走向远方的梦想。
谁的童年里没有一个魂牵梦萦的“鱼王”呢?
那么最后这个少年找到“鱼王”没有呢?我想没有。因为水手婆婆说,她用了一生来寻找。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直带着一种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怀念的感情。书里的民俗风味很浓,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非常自然,有着大山人的温柔敦厚。旱手爷爷和水手婆婆的故事,同样非常传统,让我忆起了听父辈讲故事时的情节。
他们彼此相爱,可到死都不能在一起;他们拥有足以让自己大富大贵的手艺,但甘愿平凡地隐居在山里;他们同样找了一生的鱼王,却分别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个故事里“水手鱼王”和“旱手鱼王”的交错体现了人性的丑恶,同样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而始作俑者是从来没有露过面的老族长。他凌驾于大山上,有钱有权有势,山里的所有人为得到老族长的一点恩惠而疯狂,包括“鱼王”。他们记挂着老族长,却最终被老族长害死。老族长像人心里深处的欲念,它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些好处,但是如果你捉到的一条条鱼一点点成就是为了满足于它,它总有一天会把你吞噬掉。正因为有这种丑恶的欲念存在,才显得旱手爷爷水手婆婆的爱情格外动人。
经历过这样坎坷的老人,在少年眼中是哲人一般的存在。
“长辈人牵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狗的脚太重了。”“一些懒鱼、不愿赶路的鱼就一块儿留下了。这片水一点点渗没了,晒干了,鱼就只有随上扎到地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话稍稍细品,就是一种朴实的智慧,从父辈传下一代又一代。
倾听他们故事的,是这个懵懂的少年。这个少年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倾听者,把老人们说的话展示给我们听。他在大山里一点点学会思考,学会怎样谦虚,学会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有切身的体验,有真实的感受,这是大山的智慧给他上的一课,珍贵无比。
看着他们故事的,是这个懵懂的我。
老故事常有大智慧,这是对的。我读着书时,很羞愧地发现,我也是听过长辈给我讲过这样的旧事,说过这样的道理,授给我这样的技艺的。然而我不过把这些当作陈芝麻烂谷子,是长辈唠叨的通病,然后统统抛到脑后。书里的少年至少比我聪明,他就算不理解不赞同,也是静静地听。而我却把自己的狂妄看作年少意气,这些过时的观念,不过是束缚住我的枷锁,于是嗤之以鼻。
有人把这叫做叛逆,有人把这叫做代沟,有人说这是这个时代年轻人们的象征。那这样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应该学会的课程?少了多少傍身的资本?缺了多少平和的心态?我们正在一点点亲手扔掉口口相传的智慧——“它已经老了,不适合我们了”。而网上的教育帖子一大片,却没有一个讲到起码的敬畏,尊重和谦虚。
敬畏自己脚下的土地;尊重所有努力着生活的人,尊重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保持谦虚,就算是已经会的东西,谦虚一下是不是能做得更好。这是古人还处在封建迷信时就已经提倡的道理。
小时候搬着椅子坐在院子里乘凉看星星的时候,爷爷总是和奶奶说起今天谁家的田有虫了要去叫他除,明天是什么日子要去干什么。我有时候插一句:“为什么要提醒他?”爷爷就说:“他家的田被吃完了虫子不就来吃我们的吗?”我“哦”了一声,以后才发觉,这是做人的善良法则。
怪不得有句话叫“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周杰伦也有首歌叫《听妈妈的话》。这些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风里来雨里去的血泪,与年长者对世界的理解崇敬之心。虽然长辈只带你走三里,可没有这三里,剩下的七里要难走很多。即使是这些智慧渐渐打上时代的烙印,渐渐力有不支,也常常对我们有参考价值,像一个耄耋老者,就算不说话也能让人感受到沧桑。
这大概是终日飞翔在高楼大厦上的鸿鹄不能理解的燕雀之心。
我愿意认真听听这些渐渐老去的智慧。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三级 李丁丁
(指导老师 童华萍)
 
小编
题目起得好,令人眼前一亮;夹叙夹议的手法,比单一的议论或干巴巴抒发情感来得好;平衡了复述故事和个人感想的关系,一篇好的读后感,复述是副,甚至只是一个引子,个人感想才是主角。另外,该篇读后感的文字节奏感把握得特别好,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体现了小作者过人的写作能力。

读《广东第二课堂》有感


今夜,夜雨敲窗,如那木琴奏乐,叮咚作响。闲来无事之际,便取出一本杂志来消磨光阴。翻开《广东第二课堂》一阅,如同迈入了一座五彩斑斓的花园一般,我立刻就被那些千姿百态的鲜花所吸引。
这本杂志里,有许多栏目,如将诸位“才子才女”们的佳作收入橱中的“佳作橱窗”;记载着各位读书人阅读笔记的“悦读记”;更有那闪耀着生活真理的“星星点灯”……而在众多的优秀文章中,有一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题为《看不见的邮差》,是由当代著名作家迟子建老师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讲述了作者是如何从无网络的“原始社会”走向有网络的“现代文明”,并借此,回忆起了从那个只能寄信的年代,那位令她怀念的歪脖子邮差田师傅,以及那段难以忘怀的奋斗岁月。作者对那过去时光的怀念,还有对劳动者们的赞美,都藏在了字里行间……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的脑海中不禁跳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时不时回忆一下过去呢?想到了这里,我不禁想起一次和爷爷的对话。
有一次,我跟随父母回到了乡下,那时爷爷还健在,他十分热情地欢迎我们回家。一天,偶然间看见爷爷在那里翻阅着一些老照片,他戴着个老花镜,津津有味地在那里看着。我被好奇心牵引,偷偷地瞄了一眼,这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我不禁喊了起来:“这不是我小时候尿床的照片吗?”爷爷一听,抬起头来:“哎哟,孙子来啦,来来来,看看你小时候的照片。”“好爷爷,我求你了,快合上吧,别看了。”我不禁脸蛋发烫。爷爷看我难堪,也就合上了相册。
我边看他合上相册,嘴里边嘟哝着:“真是不知道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老喜欢回想起过去的事。”爷爷听了,转过身来,哈哈大笑着对我说:“孙子啊,有的时候,回忆过去的事,对我们现在的事总是有帮助的,你看看我们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你看看现在的生活,多好,人生美好。你可要好好珍惜当下啊,我的孙子。”
当时,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爷爷要叫我珍惜当下。读罢《看不见的邮差》,我总算是懂了:人们之所以会回忆过去,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光中,蕴含着自己奋斗的历程,也许它是充满艰辛与悲伤的,也许它是饱含幸运与快乐的。但无论如何,只有当人们回想起了过去,回想起那段曾经奋斗过的历史,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并能展望将来。
过去,其实并不是什么深奥的词汇,它就隐藏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时间在流逝,回忆过去,是为了珍惜当下,而当下,又会因为时间的冲洗而变成了过去。我们不正是在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而在现在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吗?
谢谢《看不见的邮差》,谢谢《广东第二课堂》,让我的感悟得到升华。

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初三级 谈梓浩
(指导老师 梁保伦)
 
小编
读一篇作品,对作者交出的思想或者感情,你有没有起疑的地方?你的疑问,答案可能就在生活中。小作者想起和爷爷的一段对话,想起当时也有过相似的困惑。两重疑惑,带出更深的思考,才有了“人们之所以会回忆过去,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光中,蕴含着自己奋斗的历程,也许它是充满艰辛与悲伤的,也许它是饱含幸运与快乐的”,让整篇读后感得到升华。

春天的梦——读《亲爱的春天》有感


一片杂乱而生机勃勃的绿,几点嫣嫣的粉红嫩黄,长长的狗尾草后一只大白猫与一只小黑猫安详而好奇地望着你。当我翻开作家张洁这本《亲爱的春天》时,仿佛跟随着春天的脚步,做了一个覆盖了整个春天的梦。
像是拉家常般娓娓道来,在张洁温柔笔锋的低声叙说中,从立春到盛春的景象,全然映在眼前。无波无澜的一字一句,却能让我体会到不平凡的安然恬静。春天该是怎样的?直到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才恍然大悟——春天就应该是这样的啊!
一起品味这亲爱的春天的梦吧!梦的开头照例是要由一阵春风来引人入境的。风在哪儿?在你的脚下,正如那春天的步伐一样,伴随着你踏上冰雪消融的大地上的每一步。花啊草啊,那些春天该有的东西,都从硬朗的大地破出,赴春的盛宴。春鸟便在头顶鸣叫,“噗咕咕”,无论天气多冷,立春,春天都是算作来临了。春天怎能少了绿油油的春雨呢?于是下一场属于春雨的宴会——雨水,接踵而至。整个春天都经过缠绵春雨的洗礼后,春雷滚滚而来——惊蛰,滚滚春雷的音乐会。
春雨洗礼,春雷轰鸣,春分,春天正式来临了。像是春天的另一个名字,清明——清澈而明朗。最后,谷雨,那是盛春的标志,春天的脚步在大地上翩翩起舞。可是,春天只有这些吗?不是的。我所体验到的春天的梦,还包含了许多渗透了春天的东西。
我们和亲人朋友脱掉那已经成为累赘的棉袄,踏着轻快的脚步,从冬的牢笼解放出来,感受春天的满满爱意。这时候的人们的脸上总是笑容洋溢,和蔼可亲的。冬天冰封大地太久,顺带着把我们的心也冻结了。于是在春阳和煦下,我们和亲人朋友欢快地笑,欢快地吵闹,把长久冰冻的关系变得再度柔软,像刚刚消融的冰雪,在春光下闪闪发亮。
我们在春日的田野上信步闲游,体味着春天独一无二的悠闲。书中的一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深刻:“在鲜花盛开的阔叶十大功劳和结香园旁,我托住团成绒球模样的金黄色结香花簇……我好奇地数了好几丛:大致在四十五到五十五朵之间……”张洁是有多大的耐心与闲逸,才能仅仅因为好奇而去数几丛花簇呀!换作常人大概是要评论她无聊、浪费时间之类,但这其实是春天赋予我们的闲适自由与美景美物。如果是冬日,谁会有如此大的勇气在寒风中数一株或许还未复苏的花?
我们沐浴在春光中,沐浴在春风中。远处是绿,近处是绿,春光与春风的眉梢上,也带了一丝灵动美妙的绿色。这是属于春天的颜色,绿色装扮下的世界美得让人沉醉。还有星星点点的缤纷颜色藏匿于这片绿的世界中,给春天添上点睛的一笔。春天的恩赐远不止一片美景,这时候的菜蔬瓜果,遍地是它们的踪迹,大大地丰富了我们春日的餐桌。
春天的梦,亲人的梦,自然的梦。在这个属于我们与亲人的季节里,属于人与自然的季节里,度过好每一天,与亲爱的春天紧密依偎吧。

东莞市道滘中学初三级 黄佩筠
 (指导老师 李小慧)
 
小编
 细腻之人遇到细腻的文字,便有了一番细腻的感受。没有故事,没有鲜明的主旨,看这样的作品写读后感,似乎比较难。然而心细如尘的同学,却能在摩挲细致的文字中,和作者一起,完成一趟美妙的旅程,一呼一吸,气息相连。

好山·好水·好人情——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正是如此,水是极其有灵性的,它经过的地方总是流淌出许多梦幻的故事。水造就了青铜与葵花的“兄妹”之情;水使得细米与“姐姐”梅纹只能隔河相望。同样的,当水流到大河那边那个安静质朴的湘西小城时,就创造了水边小城茶峒中的凄美故事。
没有过分花哨华丽的修饰词,有的只是近乎平淡的叙述。《边城》所描绘的故事虽然平凡,可它发生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有了群山的环抱,绿树的衬托,大河的渲染,故事也好似与那山、那树、那河融为一体了。故事随着山的律动而律动;随着树的摇曳而震颤;随着浪的波折而波折,就像水一般,虽平淡却不失以柔克刚的力量——执著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沈从文先生这样从小就了解水,热爱水,在乎水的人才会以这样一种平淡的口吻来阐述这个如水的故事。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将自己对山水风景的爱与自身经历凝结而成的一部饱含深情的著作,是他理想中想向人们描述的真实乡村。《边城》中茶峒小城的风景是耐人寻味的,它有秀美的风景,清澈见底的江水,还有驶在山清水秀中江上来来往往的渡船。在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中,渡船上的小女孩翠翠,老船夫以及黄狗是永远的主角。沈从文先生将边城中所发生的传奇故事与茶峒的山光水色融合在一起,使景色在美的同时又多了一丝人情味,促使故事有了一种自然的亲和力,推动人们感受山水的韵味,体味最美好的纯真。
《边城》中不仅有景色,还有质朴的人物与他们丰富的生活。美丽善良、单纯可爱、不谙世事的少女翠翠的生活是执著而博爱的。她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爱,她对自己船夫爷爷的爱是尊重又真挚的,对黄狗的爱是充满感激的,对山水的爱是赞美与崇拜的,她看得清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爱,却唯独对自己的爱情充满着懵懂。她得到了许多人的爱慕却不明白也没有人告诉她究竟该如何选择。对于爱情的含蓄、躲避与羞涩,到最后漫漫无期的等待将本应快乐的人生变成一场悲剧。翠翠最后还是看清了自己的心,但是傍晚山崖上已然再也听不到天保大老与傩送二老兄弟吟唱的悠扬山歌与船夫爷爷的句句叮咛。天保大老的意外溺亡;雷雨将息的夜晚,碧溪岨白塔的倒塌;翠翠唯一的亲人,老船夫带着一世辛劳与对翠翠无尽的担忧的撒手人寰;还有那个可以让她在睡梦中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男人——傩送二老,在哥哥去世悲痛之际,因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逼婚的离开……所有这些,令翠翠原本平凡的生活变得波涛汹涌。翠翠痛哭了一个晚上,可是那美丽又平淡如水的流年已无法挽回。她只能在一片寂静中空守着逝去爷爷留下的渡船,眺望远方执著地等待着傩送二老不知何时的归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模棱两可的结局好似是给了翠翠些许的希望,但又像是对翠翠的安慰,带给人的是满满的悲伤和无奈。
老船夫的生活是寂寞悲凉而又充满担忧的。他五十年如一日辛苦摆渡,坚守本分,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渡过了河,可与他作伴的却只有他从小带大的孙女翠翠和一条黄狗。他担忧了自己的孙女一辈子,总是希望翠翠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可他最后还是在一个雨夜将息的早晨遗憾地走了,就连他苦守了一辈子的渡船也没能守住,被大水冲去了。
除了美丽的景色与质朴的乡情,《边城》带给人的启示也是令人震撼与感动的。翠翠对傩送二老朦胧的感情与最后无怨无悔的等待令人震撼,可同时又不免让人思考:既然来到了世界上,那为何不为了自己勇敢地活一次,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呢?话虽如此,可翠翠毕竟是书中的人物,是沈从文先生理想中的人物。试问——在现实中,还有多少个人可以像翠翠一般,永远心怀浪漫的情感,在这个世界上执著地等待自己爱的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归期呢?
《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安宁的山水画卷,让我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边城》中的人物质朴率性、悠然自得的生活更是令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茶峒的绿水与净土滋养着的是有着坦荡的襟怀、淳朴的情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闪耀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淳朴、最美好的光芒,散发着人性美好的馥郁的芬芳。然而在如今物欲横流、争风逐流、尔虞我诈的社会上,这种真心,纯净,彼此鼓励,彼此谦让,没有反目成仇,没有勾心斗角的生活真的太可贵。这种生活太纯净,纯净得沾不得一丝尘世的喧嚣,染不得一丝尘埃。它们被人们遗漏在心灵的角落,可是终日在奔忙的人们,是否有一天还会突然将纤尘拭去,重新拾起这份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这种美好,不管过去多久,不管它有没有被渐渐遗忘,它永远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二级 盛可歆
(指导老师 洪林涛)
 
小编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美国作家盖尔·卡森·乐文说:“第一,尽可能多写作;第二,尊重自己的作品;第三,多阅读别人的作品。”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写好作文,要多读多写呢。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好好地执行这三条原则?读书,要读好书,不凡的文字,会让你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品味,并激发你的写作潜力和兴趣。

编辑:Easy zhou
来源:“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城》读后感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精选5篇
人生必读的30本书之《边城》| 诗意边城
阅读打卡第201天《边城》
《边城》:一部关于爱与美的故事
江书想 |三 读 《边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