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人为何拜关公?


学关公 行鸿运 拜关公 结善缘  

《三国志》在日本、中国、韩国这三个东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讲述的是曹魏、蜀汉和孙吴三国的故事,关羽只不过是刘备麾下的一员武将,可是却被华人当作神明而受到尊崇,为何关羽会被神化为无所不能的英雄?


在三国的故事中,关羽最被人强调的品质就是“义”,而在华人的观念里,这种“义”应该被置于价值观的中心。在异乡,尤其是商人,他们依靠人际关系网来维持商业运作,互相信赖与扶持尤为重要。而端正的品行是产生“信”的重要条件,所以关羽所代表的“义”渐渐地被世界各地华人所推崇……


一、  关帝庙与华人关系网


华人的关系网


如果关帝信仰盛行的原因仅仅在于晋商与清朝的合作,那么这种信仰就应该随着鸦片战争后晋商的衰落和清朝的灭亡而结束。然而直到现在,关帝信仰依然是华人社会的中心,拥有广泛的信众。《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和关帝灵签等民众教化手段,是关帝信仰能够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在此基础上,关帝身上体现着居于华人社会价值观中心的“义”。


在三国时期,关羽已经被曹操评价为“义”,其原因在于无论受到曹操何等的优待,关羽都没有背弃对刘备的忠信。清代的毛宗岗本《演义》将关羽作为“义绝”,极力强调他的“义”。在《演义》中,关羽在赤壁以压倒性的兵力伏击败逃的曹操,却为了报答曾经受到的恩义将他放走,悄然垂首而归。关羽曾与诸葛亮约定,若放走曹操便可取走自己首级。即使对方是敌人,“义绝”关羽宁可丢掉自己的性命,也一定要报答曾经受到的恩义。对于以相互信赖为最重要标准的商人来说,这种“义”应该被置于价值观的中心。关帝至今仍作为财神在商人群体中受到笃信,原因正在于此。

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依《三国演义》所绘的华容道关羽放曹操。


号称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大的华人关系网,一方面对抗着自秦朝以来持续两千多年的专制政治,同时成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华人的关系网以被称为“帮”的同族、同乡、同业的连带组织为中心。其中,同乡人之间的信用十分牢固。若能得到“帮”的信赖,就能得到全世界同乡人的帮助。同乡之人在各地创建中华街(唐人街),人际关系网由此扩展到全球。

越南首府河内的关圣殿,坐落在还剑湖的湖心岛上。


但各地的中华街很少是由单个“帮”形成的。若既不同乡也不同业,如何构筑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呢?方法之一就是在供奉“义神”关羽的关帝庙中起誓。


关帝庙的作用


明代中叶以后,进入扬州的晋商将关帝置于其异乡共同体的中心地位。他们向关帝庙投入共同财产,将资金借给因经营失败而陷入困境的人,为失去父母的孤儿提供求学所需,守护绝嗣者的坟墓。关帝庙不仅是信仰的纽带,更是生活在异乡的商人相互扶助的组织。


在异乡,商人依靠的是人际关系网。但缺少核心的人际关系网是很容易松散解体的。因此,晋商在前往各地从事商业活动时,仰仗自己的守护神关帝,经营活动取得成功后便修建关帝庙进行祭祀,作为关系网的据点。此外,关羽重“义”的生平事迹也为商人提供了应该遵守的规范。基于“义”和“信”的人际关系网由此遍及中国各地,又随着华人的足迹扩展到海外,关帝庙也在海外兴建起来。

日本横滨的关帝庙。


日本横滨的关帝庙,大殿飞檐的中国彩龙。


横滨的华侨刚开始在现在的中华街居住时,首先便建起了关帝庙。据说,1862 年,一位商人抱着关帝的木像建起一座小庙,这就是横滨关帝庙的雏形。1892 年,关帝的神像由香港被搬运至此并受到祭祀。此后,关帝庙作为中华街的精神纽带一直延续至今。


函馆的关帝庙于 1910 年建成,是一座纯中式的建筑物,并成为中华会馆的一部分。提议建造该庙的是“三江帮”的成员张尊三和潘延初。他们呼吁修建关帝庙,以供整个北海道和库页岛的华侨联系,并投入巨额经费,共筹集了大约 2 万日元,又从中国买来材料,建造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庙宇。

函馆中华会馆是日本仅存的一座纯中式工艺建筑,它始建于 1910 年,当时是关帝庙风格的会议厅。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于会员急剧减少,中华会馆陷入了困境。为了筹措运营经费,负责人潘莲夫(潘延初之侄)邀请后来移居函馆、势力不断增强的“福清帮”成员陈必举等人加入,使他们成为中华会馆的会员。1940 年的《中华会馆设立振兴商会函馆支部规则二十条》中规定:每年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日祭祀出资60日元,清明祭祀扫墓出资 30 日元,盂兰盆会烧香出资 10 日元,九月十三日关帝祭祀日出资 40 日元;在每年的关帝诞辰日和祭祀日,会员按三班轮流担任“福首”,负责组织纪念和祭祀活动及其费用管理;发生火灾出资 10 日元,有人去世出资 5 日元,以此相互扶助;并调停内部的纠纷。通过关帝庙的维持,中华会馆成为华侨相互扶助的中心。


但到了 1957 年,卧病在床的潘莲夫突然以中华会馆本来由三江帮(具体而言是他的叔父潘延初)所建立并维持为由,试图将中华会馆申请登记为私有,建成中华料理店。陈必举召集函馆的华侨进行反对,主张中华会馆应由北海道华侨共有。


陈必举极力向法庭说明中华会馆发挥了冠婚葬祭、奉祀关帝、保管共同棺柩、管理义冢(共同墓地)、扶助贫困、防卫共同危险(在函馆大火后设立避难所)、保护商业权利、保障行政居住的安全(以颁发国籍证明书为中心)、调停纠纷等功能,使法庭认可了自己的主张。于是,函馆中华会馆渡过了最大的危机,一直延续至今。


从陈必举列出的中华会馆的功能中,我们可以看到关帝庙在华人社会中的重要性。关帝庙并不仅仅祭祀关羽,而且是华人关系网的中心,发挥着从墓地管理到扶助贫困、从管理商业活动到颁发国籍证明等各种功能。关帝庙之所以能发挥这些功能,是因为存在着基于关羽所秉持之“义”的信赖关系。人们通过在“义绝”关羽面前起誓的行为,形成了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


二、 基于“义”的“信”


作为华人关系网的核心,由“义”生“信”的关羽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让我们通过清人袁枚的怪异小说《子不语》中“关羽断狱”的故事来考察一下:

 

溧阳马孝廉丰未第时,馆于邑之西村李家。邻有王某,性凶恶,素捶其妻。妻饥饿,无以自存,窃李家鸡烹食之。李知之,告其夫。夫方被酒,大怒,持刀牵妻至。审问得实,将杀之。妻大惧,诬鸡为孝廉所窃。孝廉与争,无以自明,曰:“村有关神庙,请往掷杯珓卜之。卦阴者妇人窃,卦阳者男子窃。”如其言,三掷皆阳。王投刀放妻归,而孝廉以窃鸡故,为村人所薄,失馆数年。他日,有扶乩者方登坛,自称关神。孝廉记前事,大骂神之不灵。乩书灰盘曰:“马孝廉,汝将来有临民之职,亦知事有缓急重轻耶?汝窃鸡,不过失馆;某妻窃鸡,立死刀下矣。我宁受不灵之名,以救生人之命。上帝念我能识政体,故超升三级。汝乃怨我耶?”孝廉曰:“关神既封帝矣,何级之升?”乩神曰:“今四海九州皆有关神庙,焉得有许多关神分享血食。凡村乡所立关庙,皆奉上帝命,择里中鬼平生正直者代司其事,真关神在帝左右,何能降凡耶?”孝廉乃服。

 

此处描写的关帝并不像《演义》中的关羽那样强大,其裁判按照法律来说并不公正,却充满了人情味。即使是陌生人也要救助,关帝的“义”甚至到了连偷鸡并陷害他人的王某之妻都要拯救的程度。为了教给人们作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关帝不惜裁判错误而遭到谩骂,也要优先救人性命。这就是过去中国人热爱的关帝之“义”。


中华文化圈的商业活动本来就有这样的特征。比起法律,基于“义”的交情更加重要,由此产生了“信”。晋商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仅仅因为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的。例如,前文提及的范毓馪有一次提前向运户支付了运送兵粮的运费,但清军却撤退了,结果就没有必要将兵粮运送至预先约定的场所,清廷只支付了将兵粮运送到近处的费用。尽管如此,范毓馪还是遵守与运户的约定,自行负担262万两白银的差额,由此显示出他的“义”。不用说,运户和清廷都因范毓的“义”而对他产生了“信”。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


晋商正是通过构筑这种基于以关帝为核心的“义”的人际关系网,在全世界从事商业活动的。他们所维系的稳固的人际关系网,便是以“义”和因“义”产生的“信”为根基的。华人之所以能活跃于世界各地,也是因为他们秉承着“义”和“信”。


但在本该重视“义”和“信”的中国,当今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蔓延开来,中国商人中出现了从事各种有悖于“义”的商业活动的人。这些为了获利而违背市场和社会伦理的行为,受到了众多的质疑和批评。


坐落于中华街的关帝庙向今后的全球性商业活动提出了古老而又崭新的方法论,即将以“义”和“信”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网作为商业的根基。


三、 关帝灵签


灵签的流行

将关帝的教诲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不仅仅是民众。奉乾隆帝之命编纂《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昀对关帝灵签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在随笔集《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当时关帝庙的热闹和灵签的流行:

 

古以龟卜。孔子系《易》,极言蓍德,而龟渐废。《火珠林》始以钱代蓍,然犹烦六掷。《灵棋经》始一掷成卦,然犹烦排列。至神祠之签,则一掣而得,更简易矣。神祠率有签,而莫灵于关帝。关帝之签,莫灵于正阳门侧之祠。盖一岁中,自元旦至除夕,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一筒不给,置数筒焉。杂沓纷纭,倏忽万状,非惟无暇于检核,亦并不容于思议,虽千手千目,亦不能遍应也。然所得之签,皆验如面语,是何故欤?(《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令纪昀钦佩的灵验的关帝灵签,也进入了江户时代的日本并流行起来。新井白石记录了第十八签帮助自己解决子女婚姻问题一事;著有《南总里见八犬传》的曲亭马琴也是关帝灵签的爱好者,这一点从《马琴日记》中便可看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有享保十年(1725 年)由书林天王寺屋市郎兵卫刊刻的《关帝灵签》,由此可知江户时代的人们也对关帝灵签十分熟悉。

19 世纪日本画家歌川国芳依《三国演义》所绘的关羽刮骨疗毒图


关帝灵签本来是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与关帝毫无关系。关羽在宋代被封为武安王,成为江东王神的从祀,其信仰遂逐渐兴盛。随着关帝信仰的盛行,到了明代,京城中修建关帝庙,并放置江东王灵签(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三)。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关帝灵签便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


关帝灵签的内容


现在在日本也可以抽取关帝灵签。许愿的人首先向关帝行跪拜礼,告知自己的姓名、住址和出生年月,然后闭着眼睛将两个半月形的“杯”(神筈)同时扔到垫子上进行占卜。若一个是凸的外侧向上,另一个是平的内侧向上,就表明关帝听到了这个人的祈祷,然后就可以摇晃装有写着一至一百数字的细长竹签的竹筒,从中选取一支。若两只“杯”都是外侧向上,则表明关帝发怒,愿望不会实现;若两只“杯”都是内侧向上,则表明关帝大笑,无法说明愿望能否实现,因此不能抽签。但大多数人都是多次进行投“杯”,直到出现一只外侧向上、一只内侧向上,最终抽取竹签。与竹签上面的数字相对应,关帝灵签有着不同的解读。

在日本神户的关帝庙。


笔者曾在神户关帝庙中抽取灵签,为第三十三签中吉。在横滨关帝庙的网站上,可以通过“神筈式灵签”简单地进行抽签(http://www.yokohama-kanteibyo.com/omikuji.html)。


关帝灵签除了标注第几签以及表明是大吉、上吉、上上、中吉、中平、下下中的哪一个,还包括诗、圣意、东坡解、碧仙注、解曰、释义、占验等部分。“碧仙注”以下的增补部分,是明清时期逐渐加上的。实际上,庙里准备的灵签通常只有“诗”这一部分,“解曰”等解释说明的部分则一般由庙里的道士保管,向求签的信徒进行讲解。


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签“东坡解”之前的部分:

 

关帝灵签  第一签  甲甲  大吉


巍巍独步向云间,玉殿千官第一班。富贵荣华天付汝,福如东海寿如山。

[圣意]功名遂,福禄全,讼得理,病即痊,桑麻熟,婚姻圆,孕生子,行人还。

[东坡解]云间独步,拔萃超群。名登甲第,谈笑功勋。终身光显,皆天所相。禄厚寿高,意称谋望。

 

一般而言,占卜语言通常都有多层意义,以应对众多的询问。关帝灵签第一签明确叙述了道教的理想“福”(子女)、“禄”(财产)、“寿”(长寿),以及明清时期士人最重要的愿望——科举及第。在这种断言不灵验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疑问和苦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帝灵签的制作者们对关帝的绝对信仰和依赖,同时也可以看出争相抽取关帝灵签的人们对关帝的绝对信仰和信赖。遵循关帝教义而生活的人们,根据以《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为代表的善书填写功过格,抽取关帝灵签,以此确认自己的生存方式。

来源:单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小伟:关圣帝君在海内外华人地区设置及其影响
济南的关帝庙(图)
关羽庙
典出山西:全球最大的关帝庙在哪?
为什么晋商要拜关老爷
中国古代商业的祖师爷崇拜(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