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慧日记|【061】抗体检测准确率仅五成

新冠病毒·美国大选·股市风暴

来自芝加哥的疫情报告【061】

作者天慧,80年代来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工作近30年,从事城市及流域规划,风险管理等工作。


2020年5月26号,周二
(美国时间)


昨天,美国著名爵士鼓手,吉米·科布(Jimmy Cobb)死于肺癌,终年91岁。近几十年来,科布先生一直被誉为美国爵士音乐的最后使徒。他的伟大天赋在于,他的演奏低调,几乎看似随意,却不失节奏与激情,有很强的带入感。他的离世引起美国媒体一片哀呼:爵士乐死了。这话一点不夸张。科布是美国爵士乐鼎盛时期走出来的大师中幸存的最后一位。爵士乐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衰落,半个多世纪来,其存在感已经微乎其微。随着科布的离世,爵士这门音乐流派也许真会随之消亡了。

爵士乐曾以“美国古典音乐”著称,可它却不似欧洲古典音乐那般高雅。爵士乐实际上出身卑微。爵士乐于19世纪末期起源于美国南部的黑奴之乡——新奥尔良,是美国黑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由于当时的黑奴不识乐谱,早期的爵士乐旋律不很突出,但节奏感很强。爵士乐一出现便迅速风靡美国,进而扩展到世界各地。随后,各种风格的爵士乐也应运而生,形成不同流派,如古典爵士(Classic Jazz)、迪克西兰爵士(Dixieland,起源于芝加哥)、冷爵士(Cool Jazz)、摇摆爵士(Swing Jazz)、自由爵士(Free Jazz)、融合爵士(Fusion Jazz)等。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爵士乐的鼎盛时期,出了一大批像科布先生这样杰出的爵士大师。

科布和萨克斯演奏家Javan Jackson一起录制音乐(2014)

上世纪80年代我来美国时,爵士乐已经衰退,满大街晃动的,都是跟着Michael Jackson一起Rock的迷弟迷妹们。

我第一次听到爵士乐,是在第一次吃到火鸡的那天。那时,我刚来美国不久,感恩节时,系里一位教授把我们一群无家可归的外国学生请到家里吃火鸡。教授是美国白人,妻子是丰满圆润的美国黑人。当火鸡的香味弥漫餐厅时,教授妻子取出一张制作精美的黑胶唱片放在留声机上,一阵轻微的沙沙声过后,房间里响起了独特悦耳的音乐,旋律简单古朴,但跳跃的节奏却充满动感,加上钢琴和鼓手时不时地慢半拍伴奏,给人一种音乐在潺潺流淌的感觉,听得我心动。教授夫人说,唱片是《kind of Blue》,著名的爵士乐,其中的鼓手就是科布先生。

工作后,来到芝加哥。那时的爵士乐已经江河日下,沦落为酒吧的热场音乐。有个男同事出身爵士乐世家,家里开了一间酒吧,每周4天都有不同的乐队来演奏。他自己也在一个爵士乐队演奏萨克斯。那个周六,同事邀请我们一起去喝酒赏乐。

我们一行8人,男女老少,来自5个国家,一起来到了这个位于城南的不起眼的酒吧。酒吧屋顶很高,装饰老旧,乡村风格混杂于都市风情之间,屋内灯光昏暗,墙壁斑驳,桌椅简陋,但不失轻松随意。一进门的右手墙角是个一尺多高的小舞台,背景是天蓝色幕布,灯光、麦克、音响挤在一起。这就是表演场地了。

我们坐下点了酒水。不久,酒吧里就坐满了人。我们走过去和同事乐队的乐手们一一打了招呼。乐队钢琴演奏是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其他成员也都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业余音乐人,看着都有一把年纪了。来的客人里,很多是熟客或是乐队成员的朋友,年龄大多五十岁以上,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

开场曲的爵士韵律很像蓝调。我一向喜欢蓝调那慵懒隽永的韵律,喜欢那种寂寞闲散地游荡在午夜诱惑中的感觉。听着,身体便随着音乐轻轻摇晃起来。

热场曲过后,演奏第二曲时,台上的七位乐手,七仙过海,各显神通。同事一身随意的休闲装,深情地演奏着萨克斯管,身体不停地摆动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吉它手、单簧管演奏(兼小号手)、键盘手、贝司和长笛手、鼓手,每个人都十分享受而尽情地奉献着自己的音乐。

两曲过后,一位身穿桔色晚装、妩媚性感、风韵十足的金发混血女郎妖娆登台,开始献唱。她的声色低沉、醇厚、浓郁、诱惑。乐队的男士陶醉在音乐和美女性感的歌声中,更加卖力地演奏着。

一波又一波的爵士声浪,冲击着飘着烟味和酒气的小酒吧。满屋子的听者,人手一杯各色啤酒、葡萄酒,边听边摇头晃脑,脚底还打着节拍,精彩之处不时传来几声喝彩。短暂的停息后,乐队奏起了电影《芝加哥》里著名的歌曲,“All that Jazz”。混血歌女飘然走下舞台,在客人的桌子中间漫步游荡,诱惑的歌声,大胆的挑逗,令人蠢蠢欲动。突然,混血女郎踩上一张椅子,随着音乐,摇摆着凹凸有致的腰肢,人们一阵欢呼!女郎越发兴奋,在两位男士的扶持下,一步登上餐桌,继续她充满魅惑的演唱,丰满的肢体也摇晃得更加性感诱人。人们举着酒杯,抬头望着她,身体随她的韵律摇摆着,欢呼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看着那女人并不精致的五官,我不禁感叹:西方女人真有味道!这就是中国女人和西方女人的差别。中国女人可以有完美的五官、苗条的身段、白嫩的肌肤,但往往缺少西方女人那种从骨子流淌出来的女人味、性感。

不知过了多久,表演结束了,同事下了舞台坐到我们身边。寒暄之际,酒吧里的客人换了一拨,之前听爵士乐的中老年人走了大半,我们周围坐满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一会儿,一个高个小伙子上台,抱着吉它开始演唱。他中规中矩,不张扬的做派,和刚才台上那群潇洒陶醉的老男人反差很大。他的音乐是轻摇滚,吉它演奏水平不错,嗓音也算有质感,只是高音部分不够饱满,感染力差些。一曲唱完,他又用键盘自弹自唱。听旁边的年轻人说,小伙子是本科音乐专业,马上要毕业了,他演唱的歌曲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创作的。原来是个“学院派”!

小伙子辛辛苦苦唱了多首歌曲,唱完已经过了午夜。差不多该走了的时候,周围听客再次发生变化,原来有数的几个中年人也都走光了,只剩下些既年轻又前卫的后现代人。下一拨乐队表演又开始了,这时,我们已经成为听众中的老恐龙。

这次登台的是五个穿着破洞露肉牛仔裤的帅小伙。一声问候,紧接着就开始了重金属摇滚演奏。一曲过后,我开始双手按胸,张大嘴喘粗气,一副狼狈相,只好逃离仍然震动着整个酒吧的重磅摇滚乐。真是不打不相识,那以后我就远离重金属。

一晚上三场不同风格的音乐,跨越了几个时代。这就是最常见的芝加哥酒吧音乐形式。

伊州今天新增确诊病人达到1178,死亡39例,包括:30 1男,40 2女,50 1女3男,60 2女4男,70 6女14男,80 2女1男,90 2女1男。

病人遍布伊州102郡中的100郡。

伊州疫情:确诊113195人,死亡4923人,共检测786794人。

纽约州:确诊368962人,死亡29241人。

美国:确诊1687100人,死亡99259人。

我是分割线

2020年5月27号,周三
(美国时间)
两周前,城南设立了新冠病毒检测站,免费为自愿者查病毒和抗体。我一直惦记着,打算抽空去测一下,病毒倒是无所谓,主要是想测测抗体。今早就看到CDC的报导,称美国目前的抗体检测准确率勉强达到50%。这下好了,我也不用惦念了。抗体不行还有疫苗呢,等着吧。今天下午,就等到了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该文称,新冠病毒也许几十年都不会消失,即便是疫苗成功研发、使用,也不会灭绝病毒。该文还把新冠病毒和麻疹、天花、艾滋病做了比较,建议人们做好准备,和病毒共存。这下更好了,啥也别等了,自身免疫吧。周末再去趟中国城,看看能不能买到“连花清瘟丸”。这年头,不光有病要乱求医,没病也要乱求医。

大数据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散布不实消息。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种消息接踵而至,是人是鬼的都能发个消息。草民们要想不被愚弄,只能是啥都不信。两个月前,芝城市长说,芝加哥最终要死4万人,至今死亡人数刚过5000;Fauci博士说美国死亡人数会达到40-60万,至今刚过10万。这些都是大专家、大领导,他们说的话还是如此不靠谱,其他人的话就只能是听个响动了。当初英国提出群体免疫时,被世人笑掉大牙,如今英国马上就要全面开放了;而最早控制住疫情的中国,现在又在吉林开始“武汉式”封闭。看来新冠病毒就是要把全人类统统耍笑一遍才罢休。

Fauci博士前阵子一直在警告,过早开放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第二波感染高潮,今天又说,第二波感染高潮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出尔反尔,信口开河,还有人拿他当回事吗?不懂得急流勇退的结果可能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可是花街偏偏和这些大专家、大领导们唱反调,没啥好消息也开始涨,真成了引领世界了。

在美国这个社会,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也有一个好处,啥事也瞒不住,迟早都会暴露出来。

伊州今天新增确诊病人达到1111,死亡160例,包括:30 1女,40 4男,50 6女7男,60 11女17男,70 18女24男,80 27女20男,90 14女9男,100 2女。

病人遍布伊州102郡中的100个郡。

伊州疫情:确诊114306人,死亡5083人,共检测803973人。

纽约州:确诊369801人,死亡29339人。

美国:确诊1704300人,死亡100234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azz”为什么叫“爵士”
简史 | 爵士乐发展大事记,一张图里的两百年
蓝调音乐
老上海的爵士乐
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作者:晓田)
村上春树眼中的查尔斯·明格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