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双黄连引发的讨论,银花连翘到底解表吗?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表证?表证是正邪交争于表的症状反应,在六经体系有太阳病、少阴病。在温病有卫分。表证的典型表现如麻黄汤证,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另外诸如鼻塞、流鼻涕、喷嚏、身痒都是常见表现。

表证的治法,落在八法上,就是汗法,伤寒论中用生麻黄、桂枝、葛根、生姜、葱白来解表,后世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也都是解表,所以无论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都是汗法,解表就需要发汗,不发汗,表从哪解?

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中成药的使用也同样需要辨证论治的指导。双黄连属于中成药,因而有其临床适应证,若不能据证用药,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延误或者加重病情。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因此方剂的功效和适应证取决于其组成的药物。双黄连的主要成分是银花、黄芩、连翘,可据方测证来推测双黄连的适应症。从药物组成来看,双黄连毋庸置疑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对于众多厂家所宣传的“疏风解表”则存在疑问,黄芩苦寒清热,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认为双黄连有疏风解表的功效,主要是由于对银花、连翘功效的误解。

1.银花、连翘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

金银花出自《名医别录》,其曰:味甘,温,无毒;《景岳全书》曰:味甘,气平,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本草备要》曰:泻热解毒,甘寒入肺。散热解毒,清热即是解毒;《本草求真》曰:清肺热,解痈毒……味甘性寒,无毒;《得配本草》曰:甘,平、微寒……去风火,除气胀,解热痢,消肿毒。历代本草中未见银花有疏风解表之功效。

连翘出自《神农本草经》,其曰:味苦,平;《本草纲目》曰:诸痛痒疮疡皆心火,故为十二经疮家圣药,而兼治手足少阳手阳明三经气分之热也;《药性赋》曰:其用有二:泻诸经之客热,散诸肿之疮疡。历代本草中未见连翘有疏风解表之功效。清代温病名家杨栗山认为银花、连翘应归于寒剂,其曰:金银花味甘,气寒;连翘味苦辛,气寒。并无疏风解表的记载。

从以上本草论述可以看出,银花味甘性寒,连翘味苦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痈疽疮疡诸症,而并无解表、疏风之功效。因此双黄连中并无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药物成分。

2.银翘散的疏风解表功效不在于银花、连翘

现在学界部分人认为银花、连翘有疏风解表的功效,其依据是以银花、连翘命名的著名方剂银翘散有疏风解表的功效,故认为银花、连翘亦有疏风解表之功效,殊不知这是对银翘散的误读。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其曰:“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轻剂银翘散主之”,方为: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苇根。一般认为银翘散为辛凉解表、疏风泄热的代表方剂,温病看来其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之证。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 11 条曰:已用过表药者,去豆豉、芥穗、薄荷。可见创制银翘散方的吴鞠通认为豆豉、芥穗、薄荷属于解表药。正如《温病学》认为:恶寒已罢,则荆芥、豆豉亦非所宜。银翘散方后注有“衄者,去芥穗、豆豉”,衄者为里热迫血,当清热凉血,辛温之芥穗、豆豉自然不宜,故去之。同时吴鞠通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方论中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银翘散为辛凉轻剂,其中芥穗、淡豆豉辛温发散、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桔梗、竹叶、牛蒡子、苇根等苦寒清热解毒。

银翘散中解表主要在于芥穗、豆豉、薄荷。银翘散中清热力大,辛温解表力小,合之成为辛凉解表、疏风泄热。因此银翘散中起疏风解表作用的是豆豉、芥穗、薄荷,而不是银花、连翘。

综上所述,银翘散中既有辛温以疏风解表,又有寒凉以清解里热。因此银翘散证属于卫气同病,但一般认为银翘散证为邪袭肺卫证。从六经来看属于太阳阳明合病的轻证。其疏风解表主要在于豆豉、芥穗、薄荷,并非银花、连翘之功。同时结合历代本草对银花、连翘的论述,故银花、连翘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

因此,以方测证,双黄连并无解表作用,从温病角度看当属气分证,从六经角度来看,双黄连证当属于阳明病的里实热证。双黄连寒凉清热,并无疏风解表之功效,只适用于单纯里热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翘散的实质是“清肺热” —— 银翘散不是解表剂
疏散风热方---银翘散
(1)辛凉解表银翘散
叶天士推崇的治感冒第一方
银翘散
银翘散方义、作用及加减法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