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之道》:怎样看穿那个隐藏自己的人?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前面从“人生”、从“孝”的角度从不同层面论述了“政”的各种观念,在具体的关系行为中对“政”有了较直观的了解。本章则由具体转入到宏观,从人的普遍属性上探讨“政”的宽泛意义。

“视其所以”,“以”的金文字形为“”,会意孩子在母体中即将降生。孩子凭借母体生长,故“以”引申为“凭借”,后引申为“用”,又引申为“从事”,以后弱化为介词。在此处,“以”仍用为动词是“从事”的意思。“视其所以”即“看他做的是什么事”。

“观其所由”,“由”的甲骨文字形为“”,会意以竹筐盛碱土淋盐,这是古人制盐的方法。碱土是盐产生的原因,故“由”引申为“原因”,以后亦弱化为介词,有“凭借、依据”的意思。在此处,“由”仍采用原义,有“做事的原因”之义。“观其所由”即“看他做事的原因是什么”。

“察其所安”,“安”的字形会意女人在房内。古代女人只有在家中才安全,故“安”引申为“无危险”,后引申为“平稳”,又引申为“满足”。此处“安”是在讲对一件事的态度,有“是否满足”之义。“察其所安”即“看他做事是否满足于现状”。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本义为山崖下的隈曲处,引申为隐藏。本句话字面意思是“人还能藏在哪里呢?”反问意谓肯定,重复意谓强调,意思是“这个人肯定无处可藏了。

“视”、“观”、“察”都是“看”的意思,但稍有区别,“视”是不太关心的看,“观”是稍加注意的看,“察”是用心仔细的看。无论怎样看,此处就是看三项内容:“所以”、“所由”、“所安”。就一件事而言,“所以”指所做的事情,“所由”指做事的原因,“所安”指对做事的感受,对这三方面看清楚了,对一件事也就看清楚了,对做这件事的人也就看清楚了。看清楚一个人,也就是此人无处可藏的意思。

看清一个人,也就是要正确了解人。而要充分了解一个人,就要从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入手,并从个人能力、个人品德等多个方面去观察他、认识他。孔子在此提出看一个人“所以”、“所由”、“所安”,就是“识人三法”,这“三法”对全面了解一个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要了解一个人,先要“视其所以”。从小处说,就是看他做什么事业,从大处说,就是观察他处于什么环境。一个人所做的事业和所处的环境就是此人赖以生存的“母体”,故说“所以”。“人”是一个综合体,包含着思想和行为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组合”为不同类型的“人”,故大的方面有“大人”、“小人”之分,小的方面有“圣贤”、“君子”、“志士仁人”之别,不同类型的“人”成就不同的事业和营造出不同的环境,从不同的事业和环境亦能评判一个人是何种“人”。这就是“视其所以,人焉廋哉”。

了解一个人,还要“观其所由”。若只了解一个人的事业和环境,仅能评判出其为哪种类型的人,还远远不够。再进一步,就应当了解这个人的“表现”。一个人的事业和环境,是其表现的表现,亦即间接表现。这里再进一步了解的,是其直接表现。间接表现为事业和环境,直接表现为“行为”。一个人的事业和环境是其行为直接“绽放”出来的“果”,其行为就是“因”,故说“所由”。说“所由”,其实强调的是“因”,亦即一个人的行为。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是看其如何做人,即看其“孝弟忠信”等方面做的如何。通过具体行为,就能观察清楚一个人是否“孝”、是否“忠”,是否“信”,等等,此即“观其所由,人焉廋哉”。

了解一个人,还要“察其所安”。由行为仅能了解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不足以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本质即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故说“所安”。思想观念是一个综合而又模糊的概念,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喜好”、“所求”,亦即心“所欲”。所欲多,修养就低,所欲少,修养就高,无欲为圣,多欲为凡。“所欲”一般又表现为“言语”,考察一个人的“言语”表现,就能推断一个人思想好坏与修养高低。此亦“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所以”、“所由”、“所安”是一个由面到点的剖析过程,反过来又是一个由点到面的演绎过程,说到底,起决定作用的是“所安”,亦即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对一位君子来说,就是道德修养。《周易·坤卦》中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意思是说,君子心中的道德修养与真理相通,就等于把身心安置于正确的方位上,美好的结果就会从中产生,并且流淌在身体四肢上,再呈现在所创建的事业上,这便是“美”的表达方式。道德修养就是“所安”,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结果反映在身体上,就是“所由”,这结果再展现在事业、环境上,就是“所以”。任何环境都是人的道德修养创造的结果。一个人用修养创造自身所处的小环境,一乡人用“礼”共同创造所处的大环境,一个地方的人用乡风民俗共同创造一个地方的环境,一个国家的人用文化共同创造一个国家的环境。考察国情,可知国民素质,考察社情,可知民德厚薄,考察乡情,可知人心善恶,考察人情,可知修养高低。

“识人三法”是一个大原则,亦可用于各种与考察人有关的事情中。如侦查案件,就是一个勘察人的过程,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职业和生活环境,充分了解其习惯行为,充分了解其喜好,那么这个人的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藏了。如干部人事考察,要先了解一个干部的政绩,再了解其怎样干事,再了解其人生追求,那么也就能把握此人是否能胜任其职务了。再如个人总结,把握住“所以”、“所由”、“所安”这三个方面,就不至于挂一漏万,总结不全了。当然,作为观察人的原则,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也不可就此硬往案件侦察、人事考察等事项上套。事实上,案件侦察、人事考察都有比较严格、细致的程序,绝非“识人三法”所能代替,在此只不过以之说明其可用性。“看人三法”主要还是作为一般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工具,对一般人而言,更具有实用意义。

孔子“识人三法”编排于此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学”者去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同样不容易。一般人活在世上,很多时候不但“欺人”,同时还在“自欺”。这种“自欺”其实就是“自以为是”,根本原因还是“学”识不高,搞不清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懂得从什么方面去辨别、去把握对与错。对一个“学”者而言,依照“识人三法”,在“学”上就有了辨别正误的原则。“所以”就是看自己所赖以修学的大、小环境是否适宜为“学”,看为“学”是否能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所由”就是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甚至“矩”的要求,看是否能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所安”就是看自己的内心是否有所求,所求的是什么,求的是否是“就有道而正”。总之,“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省自己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也要讲究方法,从“所以”、“所由”、“所安”上去“务本”,抓住关键因素,自己也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了。

正确识人、识己才能“政”。“识人三法”即“为政”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个说话技巧,变沟通达人
八观五视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中国古代识人用人之法
悟◎李克的“识人五法”
识人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