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是中国唯一被冠以东南西北方向称的河流,在你的家乡吗?

在中国乃至世界还没有哪一条河流的名字被冠以东南西北方向称,有且只有安徽的淝河。提起淝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淝水之战,这条被投鞭断流的淝河就是东淝河,除此之外安徽境内还有三条淝河,即南淝河、西淝河和北淝河。其中东西北淝河都流入淮河,南淝河在肥东的施口注入巢湖。他们各有故事,各有风情。

环巢湖大道南淝河大桥

东淝河

东淝河古称肥水。源出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池河、窑河流域为界,西邻淠河流域,北抵淮河。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为主源,称东淝河,全长152公里,流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

东淝河西干出六安县龙穴山,北流经下石铺入肥西县境,经淠河、六安县太平集入寿县境,至董铺与东干天沟河会合。天沟河出肥西县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入寿县境折西北流,至董铺与西干会合。

东西两干会合后北流,经石埠、船涨埠,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瓦埠湖从白洋淀至钱家滩,经东津渡、寿县城北五里庙,过东淝河闸后,北流3公里注入淮河。

东淝河与南淝河在逍遥津汇合,称合肥,安徽省会。这里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新中国成立以后,合肥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南淝河

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古代称为“施水”,早在东汉桑钦的《水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便有专述。长70公里,流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

南淝河源于江淮分水岭大潜山余脉长岗南麓将军岭一带。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经合肥市区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巢湖。

先秦时期,在南淝河上游江淮分水岭处开凿人工运河,沟通长江流域的南淝河和淮河流域的东淝河。三国时期,曹操发动军民进行重修,因而又有“曹操河”之名。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年),筑南淝河下游堤防及长河翟公堤,筑成三十六圩。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肥知县胡震亨在东城外建石闸,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经庐州知府王成修复后改名王公闸。

南淝河虽谈不上源远流长,却是合肥人民的“母亲河”,可以说没有南淝河就没有现在的合肥城。从自然实体讲,“蜀山淝水”就是合肥的“形象代表”,庐州百姓世代择水而居,淘米洗菜,饮水灌溉。南淝河与东淝河一入江,一入淮,孕育了合肥与寿春这两座历史名城。合肥之名即由此水而来;“淝水之战”更使淝水闻名天下。

西淝河

西淝河,昔称夏肥水。《水经·淮水注》:“淮水又北,夏肥水注之。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右出东南流,迳城父县故城南。”《明史·地理志》称西肥水,《清史稿·地理志》,又称西淝河。源出河南省柘城县东南安平镇西温渡口,上游称清水河。今西淝河经太和县、涡阳县、利辛县入颖上凤台,至峡山口注入淮河。西淝河原长250公里,流域面积4750平方公里。

黄河夺淮以前,西淝河流域灾害较少,灌溉已有较大发展,陂塘堰坝较多。黄河夺淮以后,特别是民国27年(1938年)起历时9年的黄泛,造成河道、沟洫大部分淤平,水系破坏,下游河道弯曲狭窄,河口淤塞,潴积成姬沟湖、花家湖、毛家湖等湖洼地,洪涝灾害频繁。1950年水灾后,即对西淝河进行低标准治理,河口建闸防止淮河洪水倒灌。1951年治淮工程,将上段于诧县淝河集樊桥西从油名河截引入涡河。

1971年开始兴建茨淮新河,新河穿越西淝河而过。茨淮新河规划将刘郢子以上西淝河本干汇水面积1871平方公里,港河、白平沟、黄公沟等来水面积373平方公里,共2244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截入新河,纳入茨淮新河水系。

西淝河在利辛县境内83公里,是利辛县的一道水上风景带,唯一一条无污染的天然河流,她像一个藏在深宫人未识的少女,清纯秀美,让人流连忘返。两岸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越,视野开阔。张村段更是集西淝河优美的自然环境之大成的地方。流水清澈,透明可饮,游鱼水草历历可见,水面上有白鹭、野鸭悠闲嬉戏。

利辛县西淝河生态庄园,园内广植花卉草木,尤以生态林独具特色。张村段西岸河堤全是白杨,遮天蔽日,空气清新,林下牧草青青,林间凉风习习,漫步林中,会见到成群觅食的鸟儿,时不时还会有野兔窜出,野鸡飞过,让人有进入原始森林之感。

北淝河

全长225公里的北淝河是一条介于涡河和浍河之间的河流,也是淝河四姊妹中最悠久最有文化历史的一条河流,源出河南商丘,流经皖境内亳州涡阳蒙城,濉溪怀远固镇五河,于蚌埠市沫河口注入淮河。

北淝河古称夏水。据《怀远县志》记载,四千多年前,夏氏就祖居羽山(今苏北、鲁南一带),后徙居夏水(今北淝河),明清以前北淝河是主要的漕运通道,常年帆樯如林,鱼跃鸢飞,生活富庶。历史记载,显德三年(956年)夏,周世宗柴荣征战南唐,率军至高平(今属山西),出战失利,遂令帐前战将赵匡胤领兵前往。赵匡胤率两千骑兵主动出击,转败为胜,荣升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后赵匡胤又率军奇袭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切断南唐军退路,面对数倍之敌毫无惧色,大败敌军,活捉对方两员大将,成为后周著名将领。战役中赵匡胤部分粮草辎重即由河南经淝水漕运至怀远龙亢、看疃一带储存,至今淝河乡看疃、新集尚留有赵匡胤行军中屯兵休整时,打造兵器的72盘炼兵器炉和72口井遗址。

北淝河中最有名的要数中南海了。中南海坐落于怀远四方湖上游五公里北淝河中,为河中的一个小岛,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呈船形。据史书载,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东汉时期,兴在萧梁(六世纪)至唐鼎盛。据此推断北淝河上的中南海建寺应在唐以后。因岛上多果林,起先便谓之果园寺。又称仁圣滩,后改称中南海。

相传,十二世纪中叶,蒙古族灭宋,建大元,兵燹频仍,狼烟四起。一日,元兵杀至北淝河畔,天忽大雾,百姓入岛,隐伏于芦苇荡中,幸免杀戮。由是众呼水岛为仁圣滩。

从此,仁圣滩便成为民众逃避兵祸之地。到明朝中期(十五世纪),为纪念这块宝地,四乡民众,八方善士,捐款凑银,置木购石,改建果园寺为中南海庙宇,主供观音,在河的北岸建中南村,并定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和七月十五为庙会逢会日。至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建中南海,比旧制更加雄伟壮观,且立碑记事,以期久传。从此,中南海不但是人们岁时伏腊、进香朝拜的胜地,而且是阳春重九农闲娱乐之场所。

明清以前,游人商贾来往也多于此泊舟,游览中南海胜景。不少文人墨客触景生情,留下抒怀诗篇。《怀远县志》载,在清乾隆年间,怀远知事佘模就写有《中南海梁园题壁》二绝“面面清风面面波,红尘不到白云多。莺啼杨柳知何处,疑是飞来一普陀。”“楚乡归去三千里,淝上重来十二年。野树绚鸣新物候,海天风展旧云烟”。

北淝河下游不远河湾处有一四方水域曰四方湖,可别小看这四方湖,此湖有千年历史,名出《诗经》中“四方”一词。四方湖畔有古城遗址至今还叫古城镇,有学者考证为春秋向国所在,诗经中《关雎》《蒹葭》《车舝》就是向国公主向姜在北淝河边发生的经典爱情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西南北话淝河
淝水汤汤,润我故乡--骑行西淝河
古代四渎之含义
江淮运河使得合肥再次通江达海
中国南方水系为何多称“江”?而北方的河流多称“河”?
地理赏析 | 凤阳花鼓,安徽凤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