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的一点感想
其实,我本来对余秋雨的散文没兴趣。原因也简单,我喜欢如老舍、孙犁那种朴实的文字,讨厌理论家说教式的长论。但是,我为了解一点时尚,才突发奇想,拿起他的《出走十五年》,选了这篇叫《一个王朝的背影》,读了起来。读完了,觉得应该把心得记下来。
一个王朝的背影》,写的是清朝,并以写康熙为主。作者以为,从康熙文韬武略角度讲,他不但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甚至在中国古代帝王中首屈一指,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比肩。之前,我虽然对《康熙字典》有耳闻,但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还是新知。其实,余秋雨写清朝,写康熙,是笼统的,以承德避暑山庄为背景地点,从始到终,一以贯之,给人感觉是完整和一体的。他写康熙,从为什么要建设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一直到它的衰落。会读书的人都明白,那是借山庄的衰落,说的是清朝如何由盛到衰的过程。文中说了,雍正不如康熙,而到了乾隆,更无法同他老子相比。也正应了民间的那句:“黄鼠狼子下豆大眼子,一代不如一代。”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老子英雄,并不等于儿子就是好汉。当然,十年浩劫中的“血统论”、“唯成份论”,无疑是混蛋逻辑,是疯子加上利令智昏的产物。先辈打江山,后人不肖,未必坐得住、坐得牢。
这是最好的历史教训。
开始,作者对承德避暑山庄这个皇家园林之大产生疑问,它不仅拥有层层叠叠的宫殿,还有开阔的湖区,平原区以及山区,“尤其是山区,几乎占了整个山庄的八成左右,这让游惯了别的园林的人很不习惯”。面对这个问题,作者又进一步联想到“园林是用来休闲的,何况是皇家园林,大多追求方便平适,哪有象这儿的,硬是圈进茫茫苍苍一大片真正的山岭来消遣?”疑问,总是有可解的,接下来,作者自解道:“这个格局,包含着一种需要,我们抬头仰望,低头思索的审美观念和人生观念”。作者的自解,似乎很大,几乎是无边的虚谎。其实,人家这是伏笔,下边就用事实来解释这貌似虚谎的说法了。
作者还是先入为主,给承德避暑山庄下了一个结论:“山庄的营造,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康熙八岁即位,十四岁执政。十六岁铲除了鳌拜集团,二十岁起同吴三桂开战,用了八年时间,彻底取得了胜利。进入和平时期以后,康熙一心想着自己的作为,想着自己的作为究竟在哪里。这时,有人向他建议,意思是要维修长城。他不同意的理由是“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是的,康熙的话,是有道理也是实在的。那么,康熙到底有怎样的想法呢?用作者的话说:“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于是,他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的秋天,他都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多人去进行大规模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么多人,一下子用到长城之外,总得有吃的住的地方吧?尤其是皇帝,离开了皇宫,无论走到哪里,都得有下榻的行宫吧?修筑承德避暑山庄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同时,皇帝秋猎,为期二十天,在这期间,不光军国大事,甚至连外国使节没准也要前来拜见的。这样,有个待客的场所,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考虑方方面面关系,就又修建了外八庙。至于康熙在围猎中取得了赫赫战果,是枝节问题,不说也罢。
景物,在不同人眼里,意境毕竟是不同的。在作者眼里,承德避暑山庄,是康熙举行军事演习的场所,更是谋划军国大事的中枢。
其实,康熙在政治上更大的作为,还是在于他勤奋地学习。用作者的话说:康熙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特别有学问,也特别重视学问的一位。”康熙对经、史、子、集、诗、书以及音律,都下过工夫,并对朱熹的哲学钻研最深。他亲自批点《资治通鉴纲目大全》,命人编篡了《朱子大全》、《性理精义》。同时,还在广泛访求遗散在民间的善本珍籍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在康熙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土地实际测量,编成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
康熙不仅重视国学,还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
康熙对清朝有抵触的汉族知识分子,采取容纳的态度,时间久了,使他们有所转变,即便个别固执不肯认同的,他仍旧采取任由他去的态度。
而到了雍正和乾隆的时候,用作者的话说是“雍正和乾隆都把文章做过了头。”他们大搞文字狱,尤其是乾隆,不许汉族知识分子把清廷看成是夷人,连一般文字中也不让出现“虏”或“胡”的字样,不小心写出来了很可能被杀头。
乾隆好大喜功,他一面自己不断地写诗,一面下令编《四库全书》。不过,真正的闭关锁国,就是从乾隆开始。其实,早在康熙的时候,就已经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分设四个海关,欢迎外商来贸易,可是,七十多年之后,乾隆却严词拒绝了英国使团提出通商的具体要求。也就是从此开始,不但为承德避暑山庄,而是为中国,“搀杂进了某种凶兆”。
接下来,嘉庆和道光两位皇帝,都没什么作为。嘉庆为人懦弱宽厚,他一生都在面对内忧外患,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避暑山庄。
道光皇帝没什么才能,只知艰苦朴素,穿的裤子还打了补丁。这对一国元首来说可不是什么佳话。朝中大臣竞相模仿,穿了破衣服上朝,一眼看去,这个朝廷已经没有多少气数了。父亲死在避暑山庄,畏怯的道光也就不愿意去那里了,让它空关了几十年。
咸丰来避暑山庄,既不是搞军事演习,更没有休闲娱乐的兴致,而是到这里避难的,因为英法联军正威胁着北京。咸丰这一来就不走了,东走走西看看,庆幸祖辈留下这么个好地方让他躲避。他在这里又批准了好几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但签约后还是不走,直到一八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死在这里。
咸丰一死,很快站出来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女子,她将统治中国数十年。
她就是慈禧。
不久慈禧又下了一道命令,说热河避暑山庄已经几十年不用,殿亭各宫多已倾,所有热河一切工程,着即停止。
作者感叹说:“这个命令,与康熙不修长城的谕旨前后辉映”,“康熙连同他的园林一起失败了,败在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建立过什么功业的女人手里。热河的雄风早已吹散,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劣迹斑斑”。
很早之前读的这篇文章,当时很受震撼,没想到绝代君王竟有如此气魄:江山守是守不住的,一个民族进取的精神都被磨灭之后,还能指望强大的防御工事?不由得想起了美国,美国也有防御,不过是在别人家门口防御,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象历史的另一种方式
郭进拴|游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历史上的今天:乾隆结束第一次木兰秋狝返京
承德:清帝夏宫避暑山庄
读《山居笔记》一个背影的学问,解读余秋雨散文写作的多层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