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四非常之心'?
正值此时,菩萨忽起四非常之心,世间龌龊尽除,还有什么余垢可留呢?这时鬼妻即灭。   在他面前出现了佛,他面佛而立。   “菩萨,你已根除了欲念,便为你授沙门戒。”佛即为他授戒。   于是,他广行善业,教化民众,始终以普渡众生为任成无胜师菩萨。   这种故事一般出自于佛经,但暂时查不到正确佛经的出处,只好按故事内容估计了。   四非常心,就是四种不是常然不变的心。   第一个是「观身不净」   第二个是「观受是苦」   第三个是「观心无常」   第四个是「观法无我」   一般这四个称之为「四念处」   第一,「观身不净」。世间一切众生,不仅是人类,我们能够觉察到的畜生道,其余的我们看不见,虽然看不见,我们能够想像得到,哪个众生不爱惜自己的身命?为了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造多少的业障。所以佛教给我们,你要仔细去观察,身是不净之物,这是真的,观察清楚了,真相大白了,这个身我们要好好的运用它,叫它替我做事,不要我替它做事,这个里面的道理很深,要细心去体会。要叫这个身,要利用这个身,帮助成就我的功德,帮助成就我修学的佛道,这个身就很有意义,也就很有价值了。如果为这个身造业,连累到自己将来堕三途,那就大错特错,所以身,需要用它,不能够恋爱它。   「观身不净」,什麼是身?狭义的身是我们自己这个身体,广义的身是所有一切的物体,只要有体,我们就叫它做身。无论是自身,无论是一切物体,都是不净的。佛在经上为我们分析,我们物质身体的构造不清净,最明显、最简易的观察,你看我们所谓七窍,排泄出来是什麼?它从内部排泄出来的。七窍之外更微细的毛细孔,毛细孔所排出来的,我们现在人称它叫尿素,说明我们里面没有一样是清净的。所以古人讲肉皮、皮袋,皮袋装的是什麼?脓血、便粪,装的是这些东西。对於这个东西,过分的执著贪爱,错了。古德形容身体是「臭皮囊」,从我们身上散发的气味不好闻。烦恼愈重的,气味就愈难闻;烦恼轻的,比较好一点,身心清净的人气味是香的。   第二,「观受是苦」,「受」是享受。我们在这个世间种种的享受都是苦,有些初学的人听到这个话不以为然,我享受得很快乐,殊不知快乐是坏苦。现在不但快乐是坏苦,有的时候确实是苦在乐中,乐是苦之因,苦是乐之果。譬如饮食,合了你的口味,乐,过量的饮食会带来严重的疾病,到那时候苦了。中国古人常说「病从口入」,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是从饮食里面得来的,由此可知,饮食不能不谨慎,愈是简单的饮食愈是健康的保证。我们看到乡下人、贫穷的人,身体健康,很少疾病,原因是什麼?他吃得简单,他吃得很节省,我们以为他没有营养,其实他那是健康长寿的饮食。我们自己认为饮食很丰富,讲求营养,殊不知我们种种的讲求,得来的效果恰恰相反。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一切的享受只有苦没有乐。   真正的享受,我们看到苦行僧,我们看到他真是辛苦,衣食不足,可是人家乐在其中。不仅是佛门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即使在儒家,你看孔老夫子所赞叹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孔老夫子说如果在平常人那是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乐在哪里不是世间人能够体会的。他过的生活是真乐,我们过的生活是真苦,所以连苦乐不能够认识,不能够辨别,这叫愚痴。所以诸位要相信佛所讲的话,所有一切享受都是苦,一切这些享受你统统舍掉那就是乐,没有智慧观察不出来。   「观受是苦」,受是我们的享受,再说得贴切一点,我们的感受。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必须晓得我们所接受的统统是苦,决定没有乐。苦,佛在经上通常用三苦、八苦,来为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三苦里面,第一个苦苦,第二个坏苦,第三个行苦;八苦实际上就是三苦的头一条苦苦,苦苦讲了八种。苦苦,下面这个「苦」是名词,上面这个「苦」是动词、是形容词。苦苦里面,这是一切众生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这叫四苦,谁都不能避免。你做到皇帝,你也没有办法避免生老病死;你贫贱是个乞丐,你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   第三条讲「观心无常」,这个「心」是妄心,就是念头,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妄念纷飞,这里面就是包括我们种种的思想见解,要晓得这是无常,无常就不是真实的,换句话说,这是妄念、妄想。真常的,所谓「常住真心」,清净心才是真常。佛法,特别是禅家所说的,「正念是无念」,无一切妄念就是正念,正念就是真心,所以「真心离念」,六祖所谓的「本来无一物」,真心里面本来没有一个妄念,所以佛教我们观察所有一切的妄念是无常的。   第四个是「观法无我」,「法」是一切诸法,「我」是主体、是主宰的意思,一切法自己都没有主宰。在动物有生老病死,我们想不老做不到,想不死也做不到,自己做不了主,这就是无我。植物有生住异灭,它也做不了主;矿物有成住坏空,还是做不了主。所以你观察整个宇宙人生,实实在在它刹那刹那在变化,所以确确实实万法无常、万法无我,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了了,我们才能够真正看破,完全知道,看破了,看破之后才能放下。世间人为什麼放不下?是看不破,所以四念处是帮助我们放下的,放下就得自在了。所以古人讲「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就是爱欲不断的缘故。如果能够常常体会到佛给我们讲的四念处,就能够断除贪爱,就能够去除往生净土的障碍。我们再反观西方极乐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恰恰相反。   四念处是以智慧观察环境,也就是看破。「此土」,「身、受、心、法」介绍过了,再回过头来看看西方极乐世界,那边是「莲花化生」,所以身体是清净的,《大经》上所讲「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所以真正的清净身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获得。我们这边一切受都是苦,三界通苦。西方世界「但受诸乐」,所谓三苦、八苦,不但没有这些事实,连这些苦的名称都听不到,所以称之为极乐世界。此界的众生妄念纷飞,所以佛教给我们「观心无常」,反过来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民,每个人都是「一心不乱」,一心是真常。西方世界的人皆得大自在,真实的主宰。所以「常乐我净」这四个字在我们这个世间实在讲是有名无实,这四个字是我们心目当中所向往的、所期望的,但是决定得不到。往生到西方极乐界,这四个字是真实的,即使下下品往生也能得到真常、真我、真净、真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五浊恶世,方能如梦初醒
清晰的修行之道
明心法要》之三
从心上升起的回答——附:一念禅法(2)
再谈“开悟”和“成佛”(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