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北省定兴慈云阁之柱网结构简述

慈云阁,又名大悲阁,因阁内塑有24臂鎏金铜制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立像而得名,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城内北大街23号慈云阁建筑时期在元代。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阁面阔、进深各三间,是内一外二的仿楼阁式单层建筑慈云阁的梁架比较简洁:四架椽屋,通檐两柱

慈云阁的柱子内外两周,共有24根,分。柱形为小八角形柱、和十六角形,体现了早期建筑的制作特点。慈云阁的阁内采用减柱造的制作手法,使室内空间扩大,进入阁内有一种“无梁殿”的感觉。减柱造的建筑形式起源于辽代中叶以后,到金、元时期普遍使用。

慈云阁分为内外两圈落地柱慈云阁的柱子里外分为外圈柱上檐柱)和内圈住(下檐柱)。外圈住是支撑下层屋檐及铺作结构内圈柱升高至上层,负责支撑上层梁架主体结构内外柱各司其职并且通过铺作斗拱绞插在一起下面厚厚的墙体将两圈柱身牢牢地包裹起来,外圈柱上檐柱只有四个角外露只有四个柱子上部很少的部分外露

外圈柱上檐柱)和内圈住(下檐柱两柱并不是不贴在一起,两柱之间的间隙仅有16厘米。类似柱网排列的古建筑还有正定隆兴寺内的北宋木构慈氏阁,他也是使用了两圈柱网,只是两圈柱身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而慈云阁两圈柱网之间有16厘米的空隙。

我们知道古代楼阁建筑上下檐柱法多采用缠柱造、叉柱造或永定柱的三种工艺做法,慈云阁的内圈住(下檐柱)采用就是永定柱的技法。如此的分布排列,看似简单的形式,却十分结实的姿态,对楼阁起到了一种加固作用,充分显示出设计师灵活的设计理念。这种方式比起《营造法式》中插柱造和缠柱造来讲更加实用可靠,解决了上下层柱网垂直内收中错位的不稳定因素,缺点是多用了一圈柱材。

阁内东、西两壁,在上檐山花处,上檐柱头铺作的昂尾上设平梁,平梁之上有蜀柱、叉手、丁华抹颏栱,再往上固定脊槫。平梁的下面的四角处,就是转角铺作后尾处施月梁式的抹角梁,抹角梁承托角梁的转角铺作第二跳昂后尾,并利用后尾再插入殿内垂柱柱身,悬挑垂柱,(悬空的垂柱位于下平槫下),和正侧两面的梁架和平槫

总而言之:慈云阁是保存完整的典型的元代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营造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重要的实例和较好例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兴慈云阁的建筑特点(元.国4)
中国唯一的北宋转轮藏|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
学古建·《清示营造则例》3.2.1大木·构架·构架组成
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
千万别小瞧了硬山建筑,硬山建筑的这些讲究你绝对不清楚
话说保国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