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颅MRI入门系列之认识序列-6a

作者:Doctor X.



本篇我们补充学习头颅 3D TOF MRA,由于内容比较多,故分成两部分。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新的MRA技术比旧技术伪影更少,但尚未能普及(机器需要升级),我们今天谈的也是基于大众机器所完成的3D TOF MRA。

一. 认识图像


图1. 系统默认窗宽窗位的不同方向的MIP图像,并非扫描出来的,而是重建出来的MIP图像。


图2. 手动调节窗宽窗位后的不同方向的MIP图像,与图1是同一图像不同窗宽窗位。

由图1、图2可以看到,系统默认窗宽窗位是不适合观察、评估的(图1),必须手动调节到合适,以增加对比度(图2)。


图3. 3D TOF MRA 断层图(多块3D 采集后通过数学算法重建出来的看起来是2D的图像 ),即所谓的原始图像。MIP图像就是根据这些图像通过最大信号投影(MIP)技术重建出来的。


图4. 3D TOF MRA 断层厚层重建图,即通过图3的原始图同方位(横断位)重建出来的厚层图像,层厚3mm,层数36层,为了全部覆盖,采用了-0.6mm间距。

图3、图4的区别是层厚、层间距,原始图更薄,部分容积效应伪影更小,更有助于观察细节,但图像多了很多(168:36),容易导致视觉疲劳。


我们常规3mm、36层厚层重建后传入PACS,既可对血管病变进行筛查、进一步评估,也可减少因图像太多而引起的视觉疲劳。

当然,当厚层重建图没法满足进一步细节评估要求时,工作站原始图像观察并多平面重建是必须的。


断层图像能看什么?

  • 图像的采集图像质量:运动伪影如何,局部是否有磁场不均匀影响。

  • 动脉与脑实质/病变的走行关系,虽然脑实质/病变对比一般;3D TOF MRA断层成像也是评估神经血管关系的重要序列之一。

  • 与动脉相连续的细小、微弱信号小血管影,不至于误诊为闭塞、缺如或动脉瘤。

  • 动脉管壁粗略影像及周围间隙情况。

  • MIP图像高信号影像的具体位置。

  • 脂肪抑制效应。


图5. 运动伪影显著,不适宜评估。


图6. 血管与脑实质、神经的毗邻关系。这也是MRA较DSA的优势所在。


图7. 左侧椎动脉末段发育不良,不要误认为闭塞。


图8. 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圆锥。断层图像显示尖端附着的细小血管,有助于与动脉瘤鉴别。


图9. 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粗大血管”的辨认,有助于与发育不良/缺如鉴别。


图10. 断层图像有助于确定MIP高信号具体位置。


图11. 右侧面听神经根部区小脂肪瘤,断层图像完全抑制。


二. 阅片

  • 调节窗宽窗位,多角度观察MIP图像;

  • 常规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或发现可疑,进一步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

  • 若没法判定,进一步观察断层原始图,必要时多平面重建观察。

图12. 3D TOF MRA 阅片流程图


阅片注意事项

  • 颈内动脉颅段尤其是C4-7段迂曲明显,MIP图容易掩盖掉凸出的动脉瘤,也容易因重叠影像造成动脉瘤的假象,因此必须仔细来回观察。

  • 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Willis环,颈内动脉C4-6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并重点观察。

  • MIP图一段血管未见显示,可以是闭塞,也可以是无发育,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 MIP图一段血管“变窄”,可以是重度狭窄,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 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三. 应用

1.动脉瘤

  • 动脉瘤筛查可能是头颅 3D TOF MRA 最常用、最重要应用。

  • 之所以说是筛查,是由于3D TOF MRA的局限性,极少部分动脉瘤无法诊断,甚至难以发现,如血液水泡状动脉瘤(影像检查包括DSA的难点之一),壁内溃疡明显的动脉。

  • 脑动脉瘤的发现与诊断,首先必须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Willis环,颈内动脉C4-6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 颈内动脉颅段尤其是C4-7段迂曲明显,MIP图容易掩盖掉凸出的动脉瘤,也容易因重叠影像造成动脉瘤的假象,因此必须仔细来回观察。

  • 动脉圆锥、动脉起始部折曲,是常见的容易误诊为动脉瘤的影像。

  • 断层图像必须常规观察,以免漏掉极少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


图13.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厚层断层重建图可以看到,本次3D TOF MRA 运动伪影稍明显,但尚可评估动脉瘤。


图14. 左侧颈内动脉C6段小动脉瘤。


由于颈内动脉C4-7段的迂曲走行,此段的小动脉瘤容易漏诊,尤其是初学者,必须引起重视。

DSA空间分辨率最高,但毕竟是创伤性检查,且无法评估与邻近结构的毗邻关系,因此不适宜作为筛查工具。


图15. 左侧颈内动脉C5段小动脉瘤,MIP图像非常容易漏诊。


图16. 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小动脉瘤。



图17. 多发脑动脉瘤。


图18. 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远段分支小动脉瘤,容易漏诊。断层图像有助于确定动脉瘤与脑实质的毗邻关系。


图19. 左侧大脑前动脉梭形动脉瘤。


图20. 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折曲,mimic 脑动脉瘤。


动脉折曲、动脉圆锥,经常容易被误认为动脉瘤,断层图像、切线面观察有助于区分。


记住发现可疑处理三步曲:MIP发现可疑,难以判定 ==》厚层断层重建图像进一步评估,难以判定 ==》原始图像观察,必要时切线面重建观察。


图8. 右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圆锥。参阅:即时学习 | 即时病例0017 


由于细小血管信号较弱,MIP图像可能未能显示,从而造成小动脉起始部漏斗状“凸出”,容易被误认为动脉瘤。


图21. 右侧后交通动脉漏斗/圆锥。后交通动脉漏斗常见,容易被误认为动脉瘤。


一般认为,后交通动脉漏斗横径不能超过3mm,否则认为是动脉瘤。


图22. 大脑前动脉A3段相贴,minic蛇形动脉瘤。


小结:

  • 头颅3D TOF MRA 包括MIP与断层图像,应高度重视断层图像的观察。

  • 阅片步骤:调节窗宽窗位,多角度观察MIP图像 ==》常规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或发现可疑,进一步观察断层厚层重建图 ==》若没法判定,进一步观察断层原始图,必要时多平面重建观察。

  • 脑动脉瘤的发现与诊断,首先必须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常见部位:Willis环,颈内动脉C4-6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 颈内动脉颅段尤其是C4-7段迂曲明显,MIP图容易掩盖掉凸出的动脉瘤,也容易因重叠影像造成动脉瘤的假象,因此必须仔细来回观察。

  • 动脉圆锥、动脉起始部折曲,是常见的容易误诊为动脉瘤的影像。

  • MIP图一段血管未见显示,可以是闭塞,也可以是无发育,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 MIP图一段血管“变窄”,可以是重度狭窄,也可以是纤细(发育不良), 必须结合断层图像、甚至其他序列综合分析。


关键词:3D TOF MRA;MRI;脑动脉瘤;头颅MRI入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内动脉瘤磁共振影像表现、伪影鉴别
有孔型基底动脉的MRA诊断
【临床应用】TOF MRA常见哪些伪影需要注意?
头颅MRI入门系列之认识序列-6b
脑动脉夹层影像评估专辑(3):颅外动脉夹层典型影像学表现
即时学习 | 即时病例003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