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检查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

来源:浙江医院放射科

商务合作:2519330936@qq.com


腰椎间盘突出简介: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青壮年多发,20~50岁者多发,男女比4~6:1,20岁以内占6%。


病因:


1.脊柱畸形或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如脊柱侧弯或畸形。   

2.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如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   

3.长期从事弯腰工作者,特别是在提取重物时,使椎间盘内压力大大增加,易造成纤维环破裂。 

4.长期震动,长期坐在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长期反复作用可致发病,如驾驶汽车或拖拉机。 

5.年龄,此病发病率在中青年中最高,20-40岁占绝大多数。   

6.妊娠,多次妊娠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7.除此之外,发生椎间盘突出者还有一些诱因,如急性外伤使腰背部肌肉失去保护,脊柱畸形,吸烟,遗传等因素都可以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主要症状

2.坐骨神经痛: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到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3.间歇性跛行

4.大小便障碍

5.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引言:


因外伤及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撕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除了病史与查体体征的改变之外,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就是影像学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之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光片、CT和MRI检查,而不太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CTM与脊髓碘水造影;


那么,如果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用哪种影像学检查好呢?MRI检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平片检查:

    

腰椎平片的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种是不可缺少的步骤。这除了作为诊断此症的参考外,同时也可排除腰椎化脓性炎症、结核、原发肿瘤和转移癌等。

摄影前应注意去除患者的腰带、护腰、膏药及其他金属饰物,衣裤上的金属异物也应去除。


正常X线影像表现:


椎体顺序,无侧弯及移位改变,生理曲度正常,椎间隙未见变窄,椎体骨质完整,附件及小关节结构正常


腰椎正位:


多显示腰椎侧弯征,椎间隙宽度于病变早期多无改变;如病程较久,则显示椎间隙狭窄,并于椎体边缘有各种形态的骨刺出现。棘突的偏移虽较常见,但不一定有意义。


腰椎侧位:其诊断价值较前者更为重要。

①多数病例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急性发作者。

②椎体型中的前缘型可于侧位片上显示典型的三角形骨裂征等。

③椎间隙狭窄及椎体边缘骨刺形成表明病程较长。

④椎间盘钙化(罕见)或脱出的髓核钙化(稍多见),主要在侧位片上显示。


腰椎斜位:

腰椎间盘突出时,斜位片并无特异性参考价值,但是对排除可引起类似症状的腰椎弓根处病变是有意义的,如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椎弓根部肿瘤等,同时也可明确左、右侧腰椎弓根部情况 


腰椎过伸过屈位: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亦可造成腰椎不稳,检查时腰椎过伸过屈位动态X线片检查。当椎间隙屈伸位成角超过15度或位移超过3mm,即诊断腰椎不稳



CT检查:

    

适应症:

CT检查脊椎与椎管内病变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CT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

 从影像学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在CT图像上的主要改变有以下几点:

1.椎间盘后缘变形

2.硬膜外脂肪消失

3.硬膜外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增高

4.硬脊膜囊变形

5.神经根鞘的受压移位

6.突(脱)出髓核的钙化


正常CT影像表现:椎体形态正常,未见骨质增生及破坏,纤维环完整,未见后膨。椎管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普通扫描:无任何外加因素进行多层面轴状位的连续扫描称普通扫描或称平扫。做腰椎常规扫描取仰卧位,同时为减少因腰椎正常的生理前突所造成的伪影,采用双膝屈曲位和垫高双腿。先摄正位或侧位像定位(一般采用侧位定位法),以便确定扫描部位及主机架的最佳倾角。 


MRI检查:

  

MRI可以说是影像学中的重大进展,是非侵入性和无放射性损害中以往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相比拟的,其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显示,较之CT检查更为确切和真实。MRI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图像上所表现的信号,大体上分为高、中、低三种强度。通常,在T1加权条件下,骨皮质、韧带、软骨终板和纤维环为低信号强度;富有脂肪组织的椎体、棘突等骨松质则表现中等信号(由于含多量骨髓组织之故);椎间盘介于前两者之间。脂肪组织为高强度信号,脊髓和脑脊液次之。T2加权对椎间盘组织病变显示更明显,在T1加权图像上显示较低信号,T2加权反而加强。由于T2加权脑脊液信号强而发亮,致使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时的显示更加清楚。


MRI检查除了可以获得三维影像用于诊断(阳性率可达99%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此项技术尚可用于定位及分辨“膨隆”、“突出”与“脱出”,从而有利于治疗方法和手术的选择。

检查技术评价:

    


治疗方案及预防:

    

预防:平时应减少积累性损伤、腰围的佩带、腰腹肌的锻炼、注意用腰的姿势

中、高级临床影像科医师

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及阅片能力

的案头必备丛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得不说的几个误区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