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视察报告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视察报告

2011年6月

5月13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廖正群带队,副主任向仕武、李世庆和部分常委会委员、县人大代表组成视察组对巴东县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同时,邀请县人民政府领导谭权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视察。

视察期间,视察组先后实地查看了县城巫峡路绿化现场及交通秩序管理,民族路公建房建设、规划管理及噪声监管,寇公广场建设,云坨垃圾压缩中转站运行,北京大道白土坡段市容卫生管理,拟建的白岩沟弃渣场规划,西陵路私房建设现场,巴山路交通秩序管理等现场。听取了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交警大队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座谈会。视察组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城管局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卫生面貌及交通秩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公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依法治城进程不断加快,为巴东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视察组对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视察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联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作为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和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指导思想明确。重视城市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在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卫设施等方面增加投入的同时,十分重视城管执法装备的投入。协调县公安局解决执法车辆13台。投资83万元购买了垃圾清运车、垂直式垃圾压缩机,建立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县文明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县交警队等单位相互协调配合,部门支持有力,整体联动,城市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依法治城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加强城市管理机构建设。我县的城市管理自1982年起步,由信陵镇城镇管理办公室对城区实施管理。2000年,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城市管理专业机构,即城建监察大队、市容卫生管理所、园林绿化管理所、市政工程管理所(简称“三所一队”),城市管理开始步入正轨。201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以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7〕22号)要求,设立了“巴东县城市管理局”,属正科级参公管理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能,城市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大城管”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创新城管工作机制。城市管理局成立后,县人政府及相关部门以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内涵为目标,以推行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解决过去多头执法和重建轻管的问题。县城管局全面推行量化考核目标责任制。通过推行道路清扫保洁路段承包责任制、绿化监管养护片区承包责任制、垃圾收集清运路段承包责任制、城区防洪冲沟承包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落实奖惩,提升了城市管理能力。

  (三)切实履行城市管理职能,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一是强化宣传,营造创建和谐文明的城市氛围。县城管局通过多种媒体,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恩施州城乡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向市民发放《城管宣传手册》供市民学习,向临街门店发放了3000多份《文明经营告知书》。在县电视台开辟城管专栏,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采取正面报道,反面曝光等多种形式宣传城管执法工作。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城市环境意识。二是狠抓城市综合整治,在城区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的管理方式,坚持全天侯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部门联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改善了城市面貌。三是加强规划执法,对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实行严密监控,对违法抢建的“钉子户”采取停水断电等措施进行遏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抢建的违章建筑组织综合专班依法查处打击。四是切实开展城区防汛工作,落实《巴东县城区防汛应急预案》。为保证城区防汛工作顺利开展,县城管局根据《巴东县城区防汛应急预案》的要求,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成立了防汛抢险应急分队,防患于未然。

   (四)开展“三城”同创活动,市民城市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相继作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决定,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努力形成 “人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市民”的氛围。县城管局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按照疏堵结合、源头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脏、乱、差”老大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创建办”的作用,不断完善“门前四包”责任制,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县住建局把建设园林城市作为营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步伐,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城市面貌逐渐改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环保局以三城同创为契机,大力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环保行动,不断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县交警大队通过加强城区交通秩序常规管理、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和交警护学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三城”同创工作。“三城”同创使城市管理更加规范,为市民构建了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五)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2010年底,县人民政府通过考录的方式,从县内选调了25人员充实到城管局,这25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21人。另外,还从一本院校招录8名毕业生。城市管理队伍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同时,采取组织军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家讲座、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2011年以来,先后受理立案86起,结案35起,其中拆除7起,处罚28起,罚款金额53万元。

   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城管局与相关行政机关的职权关系还未完全理顺,城管系统机构人员有待规范。一是城管局和相关行政机关的职责分工与省政府批复不完全一致,与有关部门执法交叉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如在规划管理、占道执法、农贸市场管理、户外广告管理、修(洗)车审批管理存在职能交叉,部门间存在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二是城管局执法体制、保障机制未完全落实到位。城管局属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尚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三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基层组织体系尚未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之间的联动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创建网络组织要进一步发挥作用,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不明,经费困难,“门前四包”时紧时松,没有建立督办检查长效机制,全社会对城市管理理解、支持不够,没有完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城管系统职工中有借调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多种身份,尚未理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目前,县城管局虽然正式组建成立,但没有专门办公场所,工作中的确存在许多困难,远不能适应数字化城管的新要求。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县城缺少公用停车场,原规划的停车场又改作他用,车辆的快速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突出,城区车辆停靠难;农贸市场容量不够,农民进城卖菜没有免费的农贸市场,很多菜农沿街为市、以路为摊,加大了流动摊点的管理难度,城市管理面临着“无处可疏”的尴尬境地;城区缺少建筑弃土弃渣场,弃土运输管理不够严格,建筑工地管理不够规范;城区洗车场、修车厂缺乏总体规划,难以规范管理;环卫设施不配套,城区的三个垃圾中转站建成多年,只启用了一个,另外两个由于没有配套的压缩机不能投入使用,处于闲置状态。

    (三)规划执行不严,违法违章建设呈蔓延趋势。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龙头”,直接影响着城市未来的战略空间与功能布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但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规划落实不很到位,规划执法力度不够仍然是当前城市规划及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

   (四)垃圾处理场运行艰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县城荷花垃圾处理场2004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2005年垃圾处理场托管给巴东县永胜运输责任公司,目前运行困难。一是经费紧张,场内的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年久失修,给垃圾处理场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二是场区排水不畅,垃圾碾压不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监管不到位,部分垃圾处理渗漏液没有按要求排放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五)城市资产没有盘活,“经营城市”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制约城市管理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要摆脱城市管理的资金困境,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把城市这种特殊的资源推向市场,走经营城市之路。我县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靠政府投入,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作用,在盘活城市有形资产、经营好城市无形资产、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企业化运行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措施。全社会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不够高。

   三、对今后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城管部门与相关行政机关的关系,切实解决职能、执法交叉问题。要理顺部门间职权关系,既要消除执法交叉,又不能造成执法空白。要建立健全执法工作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乡镇及社区的协调、联动,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中。尽快落实城管执法的执法保障措施加强城管执法的现场监控,妥善调解矛盾。

 (二)坚持城市规划的严肃性,继续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目前县城区抢建乱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办事,要坚持城市规划的严肃性,采取果断措施,以县城西壤坡、云沱、神农溪小区及野三关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对各类违法违章建设从基础阶段就要严格控制,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已形成的违法违章建设,积极争取人民法院的支持,加大对违法违章建设等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另一方面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一要有科学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考核体系,促使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和制止违反规划的行为。二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划者依法从严查处,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于城市规划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对相应部门责任人要坚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加大“三城”同创工作力度,构建和谐宜居城市环境。城市人口多,流量大,文明素质良莠不齐。要把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抓好、抓实。县直部门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市政设施检查和修复工作,对破坏市政设施、城区绿化的人和事要公开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爆光;要加强对城区市容卫生管理,确保街道整洁、畅通,加强城区车辆停靠日常管理,确保交通秩序良好;对店外经营等违章行为加强管理,坚持规范、统一、美观的原则,整治不规范的店堂招牌广告,对违章设置的要严格处罚,全面提升店堂招牌的设置品位;加强对城区建设现场管理和噪声监管,确保建筑弃土规范运输,建设工地规范管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加大城市“牛皮癣”和城中村的整治力度。县城管、住建、工商、交通、卫生、文化、公安、交警等部门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由县文明办牵头进行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引导人民群众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力争早日实现创建目标。

 (四)盘活城市资产,探索“经营城市”工作机制。树立科学经营城市的理念,向经营要效益,通过经营挖潜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浪费。更多地用市场的观点、产业的观点来推动和促进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对城市有形资产加以改造和利用,对城区广告位、停车位等城市无形资产进行盘点、规划、评估,出台管理办法,变资源为资本,实行有偿使用,积极探索城市经营的新路子。

  (五)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城市管理经费。建议一是在城区主街道学校门口建设警示牌、人行过街天桥等安全辅助设施,保障学生出入安全;二是完善城区道路标志、标线,加快停车场建设;三是落实经费,妥善解决荷花垃圾处理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四是逐年增加城市管理经费,确保城市管理需要。同时,为社区安排一定的经费,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妥善解决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加强对城管系统不同类别、不同身份干部职工的管理。要加强内部管理,推行执法及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办法,客观、公正评价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强化执法监督。要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加强执法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执法水平,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向纵深展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加坡城市建设与管理启示
巴南城市管理面面观
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
广丰县政府信息公开
创新城市管理手段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