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官和卖官

如果套用当今最流行的一句广告语用在买官卖官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没有买卖,就没有腐败。”买官卖官这样的腐败,也和其他腐败一样,是一个连锁反应,卖官的得到钱后,会加大投资,继续向其上层买更大的官;买官的呢?要收回成本,向下售卖自己手里攥着的官,或者干脆搜刮民财,弄他个怨声载道。

      在古代,买官卖官的形式,不外乎有两种,一种是暗箱操作,一种是明码标价。暗箱操作多多少少还有点顾虑,类似民间说的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像唐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就是这样。但暗箱操作和明码标价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暗箱操作一旦到了无所畏惧的时候,慢慢地也就成了不公开的明码标价了,因为暗箱操作是需要有人拉皮条的,而明码标价一般都是公开的秘密了。

      李林甫刚从御史中丞调任人事部副部长时,为了自己的前途,就在选任官职时接受皇帝宠妃、宦官以及亲王的请托,但又不想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清正廉洁的形象,于是干了不少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事情。据《唐国史补》记载,有一回李林甫主持铨试,当今皇上的哥哥宁王李宪交给他一份写有十个姓名的请托名单。大家知道,李宪当年主动让出太子宝座,这才成就了玄宗坐上金銮殿的美梦,所以他深得玄宗信任。这样一条粗壮的大腿,李侍郎当然不肯放过。但又想借此沽名钓誉,为自己的未来创造声望,于是就当面请求李宪:“就中乞一人卖之。”

       到了放榜那天,“九人皆超资好官”,获得超越资历的任命,剩下一个落选,还附有李林甫的特别批示:“论此人铨试成绩,是应该授官的,但因为他有宁王的条子,所以落选,放到冬铨时再选吧。”连宁王的条子都敢驳回,天下人谁不称赞李副部长清正廉洁?这与如今有人上交红包博取美誉是一个道理,如果不是东窗事发,有些事情是很难真相大白的,只是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部门的官吏同出一地,那里成了领导加工厂,或老乡或同事,都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了。

      与李林甫比起来,宋代的蔡京就有点肆无忌惮了。《容斋四笔》上说,蔡京为相,“视官职如粪土”,“以天爵市私恩”,只要求官者送贿到位,哪怕人事部“虽已注入,亦夺而与之”,猖狂程度昭然若揭,跃然纸上。《金瓶梅》中毫无出身资历的西门庆被蔡京随意授官,就是一个明证,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连跑腿献贿的来保和吴主管也分别得到王府校尉和清河驿丞之职,不能不让人震惊。

       其实,这样卖官的官吏,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再比如和蔡京同时执政的王黼,就是位卖官的高手,《曲洧旧闻》就载有他卖官价格的一首歌谣:“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 ……”不要小看了这些民谣和传说,老百姓的话语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这些贪官买官卖官的丑恶嘴脸。

      下面再说说清光绪时期首席军机奕劻的故事。据《十叶野闻》上说,奕劻“卖官鬻爵之夥,至于不可胜数,人以其门如市也,戏称之曰'老庆记公司’”。这个卖官公司的董事长,也算是兢兢业业,每当地方官进京来谒,奕劻都是热心接待,及时了解当地官场情况,所以他对各地的官缺肥瘦,了如指掌,“所考甚确”。有一次云南按察使沈秉堃来谒,出手便是一万两银子。奕劻不仅到门前迎接,交谈后还亲自送到门口,这都是接待大学士的礼仪呀,弄得“沈秉堃茫不知措”。事后奕劻对左右解释说,以他那个位子,送这一票是过于厚重了,所以应该给特殊礼遇。这也算奕劻做事认真,以官论价了。

      说起奕劻的做事认真,以官论价,又让人想起《魏氏全书》中记载的一件事来。有人想买一个出使英国的外交官缺,送过钱之后,他得意洋洋地向朋友说起了这件事,朋友问他送了多少钱,他告诉朋友后朋友明白地告诉他:“你送的这个钱数,不可能去英国,最多只能去比利时或者意大利。”结果出来后,发布的任命书是让他去意大利。明码标价,一分钱一分货,不服不行。

     当然,买官卖官者大都不会一帆风顺,更难以善始善终。记忆中民国初期的霸县知事刘鼎锡,被押宣武门枪毙时,又哭又闹,非常狂躁。他和四个人合资,凑了6000银元向大贪官王治馨买了个县知事,其他四人也各居县衙重职,他们朋比为奸,贪赃枉法,案发后首犯刘鼎锡被判死刑,临死前大喊冤枉,要找王治馨面诘的同时,认为其他四人也有责任,怎么就枪毙他一个人呢?真是丑态百出,丢“死”人了。这是买官者的下场。

       卖官者死得最惨的,当数唐代宗时期的宰相之一元载沾亲带故一帮亲人了。这个红极一时的元记卖官公司主要成员元载以及他的老婆王氏、儿子伯和、仲武、季能,还有亲信主书(中书门下办公厅主任)卓英倩、李待荣,外加风水先生李季连,全部处以死刑。元家用不义之财在长安豪宅区购置的房产全部充公,改为京官宿舍和机关用房。只有一个独生女,因为从小出家做尼姑没有涉案,但按照唐朝法律也“没入掖庭”,就是进皇宫去当了保洁员,成为了腐败父母的牺牲品。一家人落到如此地步,临刑前的元载肯定肠子悔青,可是已经晚矣,世上哪有后悔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慧·见(第70期):官印大甩卖
事业单位招聘收“赞助”比暗箱操作更可怕
《资治通鉴》管窥(60) 专制王朝末世乱象丛生
稻农 ▏ 汉灵帝:西邸卖官 (读史笔记)
​秦朝开始“卖官”,清朝发挥到极致,明码标价却有“三不卖”
彭勇:千古卖官第一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