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农 ▏ 汉灵帝:西邸卖官 (读史笔记)



汉灵帝:西邸卖官

文  /  稻农
( 安徽池州 )

哭穷国丈岂无钱,

似海人心欲难填。

明皇九泉逢汉帝,

名码标价愧前贤。

卖官鬻爵,此事古代常见。但扯下遮丑布,公平公正公开,皇帝中饱私囊,当为汉灵帝首开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先河。

   《后汉书·孝灵帝纪》载:光和元年(178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资治通鉴》载其具体操作细则:光和元年(178年),初开西邸卖官,入钱各有差;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或诣阙上书占令长,随县好丑,丰约有贾。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然后倍输。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初,帝为侯时常苦贫,及即位,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曾无私钱,故卖官聚钱以为私藏。

据此可见,灵帝卖官,有点象房地产开发商卖房。

1、按薪定价:根据官位的年薪,定价为年薪的一万倍。

2、按质论价:随县好丑,丰约有贾。县官价格不一,肥缺美差价高,清水衙门价廉。

3、明码标价:依官位髙低定价,二千石级别官位价二千万钱,四百石级价四百万。

4、人才折价:其以德次应选者,可打半折,或三折付款。

5、市场竞价:除定价外,汉灵帝很有经济头脑,肥缺美差求官者众,拍卖竞标,估价投标,出价最高者,交割走马上任。

6、按揭付息: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然后倍输。富人可一次性全款,穷人可先交首付,再定期按揭付款。

7、随行就市:开始定价三公一千万、九卿五百万,后来价格上浮,曹操之父曹嵩买“三公”要职,花了一个亿。

8、找补差价:每升官一级,得补交官职定价的¼。即使名将段颎平定羌乱,声望很高,功劳很大,升太尉也得先交钱,再上任。

买官者,亦为时人所不耻。

《后汉书崔烈传》:崔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

灵帝顾谓亲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万。"程夫人于傍应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于是声誉衰减。

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

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名士崔烈走灵帝乳母程夫人的门路,花五百万买得三公司徒之位。灵帝嫌贱卖了,至少得一千万。

典故"崔烈铜臭",由此而来。今人之贬暴发户口头禅"有几个臭钱",亦典起于此。

灵帝卖官鬻爵,乃是依前朝桓帝旧例,予以发扬光大。

当年对羌战争,耗资繁巨,桓帝下令依价卖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缇骑营士和五大夫等官爵。

只是,桓帝卖官鬻爵,是为汉羌百年战争,国库空虚,军饷不足,属为国为公。

灵帝苦底子出生,为侯时常苦贫,穷怕了,捡了皇位坐坐,江山不重前要紧,卖官鬻爵,故卖官聚钱以为私藏。对此,百官颇有微词。

《资治通鉴》:帝好为私稸,收天下之珍货,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

中常侍吕强上疏谏曰:“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而今中尚方敛诸郡之宝,中御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藏,中厩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辄有导行之财,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献其私,容谄姑息,自此而进。旧典:选举委任三府,尚书受奏御而已;受试任用,责以成功,功无可察,然后付之尚书举劾,请下廷尉覆案虚实,行其罪罚。于是三公每有所选,参议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然犹有旷职废官,荒秽不治。今但任尚书,或有诏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书奏,不省。

灵帝卖官鬻爵,后世帝王亦羞与之同列。《晋书·刘毅传》载:晋武帝司马炎开国后,尝南郊,礼毕,喟然问刘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其实,灵帝卖官鬻爵,故卖官聚钱以为私藏,属为一己之私,于西园立库以贮之,钱何尝入官库。

史上卖官鬻爵,由来已久。有其市,必然有其价。

▉《管子》:“上卖官爵,十年而亡。”可见,春秋时期已开卖了。

▉《韩非子》:“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富者买官,图其贵。

▉商鞅变法“粟爵粟任”:以交纳粮食多少,赏赐官爵。《商君书》曰:"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

▉秦王政四年(前243年)十月,山东大旱,国库无钱赈灾,李斯提出:“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汉初晁错力主“入粟拜爵”。《汉书·食货志》:“文帝从晁错之言,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

▉景帝时天旱,减价鬻爵。

▉汉武帝对匈奴战争,手头吃紧,曾经穷不过买猫。《资治通鉴》:“元朔六年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

▉宣帝朝丞相黄霸,早年曾捐官出仕。司马相如也曾“以赀为郎”。

只不过,秦皇汉武、商鞅、晁错卖爵,都是为国为公,不曾为私。而且,所卖荣誉性爵位,相当于骗骗乡下人,花钱买个城市户口,光宗耀祖,不是官位。

相比于这些先贤们的阴谋,汉灵帝虽利令智昏,卖官鬻爵,就连三公九卿,都卖,只不过,不好意思亲自卖,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明码标价,倒也不失为顶级阳谋,自觉自愿,公平公开,童叟无欺。

起码,比崇祯皇帝犹抱琵琶半遮面强。

(网络配图)

八 

军饷吃紧,崇祯皇帝曾开口向百官借钱,但一开始,老国丈周奎就打了手背。《甲申传信录》载:“上以饷匮,遣司礼监太监徐本正,如嘉定伯周奎第,宣诏求助饷。周奎先谢言:“老臣安得多金?”徐泣谕再三,其辞并坚。艴然起曰:“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广蓄多产,后来何益?”奎乃自具一疏,勉蠲银二千两。

《殉难实录》:“周奎被贼擒去。送伪刑官三夹不死,坐赃七十万,府第、藏库、什物、田产俱没入。”

吝啬鬼在皇帝女婿面前哭穷,一分钱夹在屁眼里,机关枪都摇不下来。没想到一逼,连屎渣子都吐了出来。

只是,崇祯皇帝虽有气节,临死,光想到着借钱,却不如汉灵帝懂得人情世故,倘卖房地产,卖官鬻爵,卖户口,这些人会连祖宗八代积的、家里老鼠洞里藏的、七大姑八大姨家借来的银子,都会半夜排队,争先恐后地抢着交上来。

晁错《论贵粟疏》曰:“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卖官鬻爵,无本买卖,前途无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政权是如何走向衰亡的(下)
黄巾之乱,始于桓灵,桓灵帝真的是三国乱世的起因吗(汉灵帝篇)
中国古代皇帝带头买官卖官
四出五铢与汉灵帝卖官之典故
晁错“纳粟拜爵”之策是何过错
汉灵帝卖官鬻爵 汉灵帝为什么卖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