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进入高等学府,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和《易经》吗?


近日,【易友信箱】收到一位90后易友的来信。

信中说,985与211的大学文化沉淀深厚,学习氛围浓厚,于是他认为,只有进入985或211的大学学习,才能脱胎换骨,才能更容易理解《易经》,理解“道”,不知这样认为是否对。

本期易友信箱针对易经的学习问题,结合曾教授关于易经中道的观点,给予分析、建议,希望对易友有所帮助。

01

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易经的智慧》里第一集,曾师就讲到,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如果要用一句话说清楚,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今天的生物学家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世界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作用。

如果物种一元化,没有矛盾,就不起变化,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不是说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是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

孔子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告诉我们,一含有不同的东西,这个我们很容易了解,就是诸如正反、上下、高低、轻重......就是相对的两种。

很多人一想到相对,就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我们说世界上一切是相对的,绝对没有绝对,这句话本身就非常绝对。

这就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有例外的,这个在《易经》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明白这个观念,就自然清楚,包括是否985或者211大学最好,最容易理解易经,也是未必的,一切都有例外。

《易经》认为,阴阳是太极生发出来的。太极是我们的共性,人再大不过是个太极,人再小也还是一个太极。

万物又都是变化的,里面有阴有阳,而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同一个人,有时候很振奋,有时候很沮丧,好人有时候也做坏事,坏人有时候也做好事,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阴阳又是可以随时相互转化的,所谓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彼此之间是互动合一、密不可分的。

就像985或211的大学学术环境自然是好,而且比普通学校好很多,里面的优秀人才更加集中,学习氛围浓厚。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习好,再好的大学都有挂科的学生,也有半途而废的,甚至还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而有的人即使不能进入这样好的大学,甚至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但是照常可以克服艰难困苦的环境,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就像那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往往出身贫苦一样。

因此,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但不是决定性作用,关键还是自己的那颗心。

曾师讲过,我们要努力把生活中的绊脚石,变成人生路上的垫脚石。这也是易经里阴阳转换的道理。

02

究竟何为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不仅创造了万物,同时又存在于万物之中,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名字,就暂且称它为“道”吧。

老子说,道,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它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它。

既然这个道,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鼻子嗅不着,嘴巴说不出,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了解它,来认知它?

就是我们要静下心来求之以神。

这个“神”,也不是说外来的主宰,而是我们要用感应来了解“道”。因为“神”就是用来感应的。

今天我们讲,我跟某人神交已久。神交就是靠感应。

道德经》中,其上不皦。皦就是光明的意思;其下不昧,昧就是昏暗的意思。

其上是道本身,道本身没有光亮;其下是道德化身,它化成万物的时候,万物都很具体,都看得见摸得着。

上下就构成了这个道德全体,就是一阴一阳。既有隐的部分,也有显的部分;有看得见的部分,也有看不见的部分;有摸得着的部分,也有摸不着的部分。

听到声音,你马上就提高警觉性,它一定还有一部分听不到的。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绳绳”,是无边无际的意思。“不可名”,就是不可名状。就是说,“道”无边无际,但它又是万物的归宿。

高楼大厦最终都不见了,它们去哪里了?回到“道”那里去了。

再宝贵的东西,最后不都会归于无吗?回到“道”,然后“道”又生出万物,万物复归于“道”。

一方面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慢慢地回归到原来的地方。这就叫做循环往复,就是《易经》的道理。

《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

老子的《道德经》则进一步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老子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世界到底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因为道是宇宙不变的规律。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必须接受这样一个规约,即按照“道”的轨道,按照“道”的方式,自强不息、平平安安地过一辈子。

你该怎样么样,就怎么样。因为人是离不开“道”的。

但老子也没有主宰的概念,他没有说道在主宰谁,天在主宰谁。他只是告诉我们要顺其自然。

03

怎样才能看出万物中的“道”


道虽然生万物,又存在于万物之中,但它不会主宰任何事物,因为道只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规律。

至于能不能认知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修行,要不要遵循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选择。

所以道不会局限于某一环境中,如易友所言的高等学府,道在万物之中。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出,自己是否遵循“道”呢?

曾师用现代语言给出了一种很容易理解的方法。

第一步,当我们面临人和事的时候,一定要先提醒自:我生下来的时候,本无一物。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光溜溜的,一件衣服也没有带,我们的身体发肤都是手指父母的。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体会到,连我们的身体都是身外之物。我本来一无所有,然后从恍恍惚惚、一无所有的状态中渐渐地拥有,其实拥有的这些也不过是身外之物。

然后就进入第二步。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才有办法冷静地抵制欲望的引诱,就不会有主观而不恰当的执著。

在这个时候,事物的真相,就比较容易如实地显现出来。因为我们一般人都很主观,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事物。所以,告诉自己,要冷静、客观、公正。这就叫道心,即以“道”的能量,指引我们了解事物的本性。

第三步,处理完了以后,要再退回来,再一次提醒自己:我原本身无一物,我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

属于我的,我尽力争取;是别人的,我也没必要去争。我就心平气和。因此过程比较重要,而最终的结果是不可控制的。

我们生来享受过程,而不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结果。这样一来,结果就可以顺其自然了。

道生万物,又不会离弃万物,我们所选择的关键点不是环境,而是选择是否遵循道!

04

写在最后





最后,推荐学习《易经》和《道德经》的易友们,可以先从入门基础《易经的奥秘》《道德经的奥秘》学起。

先正观念,之后再逐渐学习《易经的智慧》《易经良基》《道德经的玄妙》等更加深刻的内容。

循序渐进,多学几遍,相信一定能其义自见,有所领悟,减少迷茫!
本期统筹&解答:海琳、高楠、兰艳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其真正本意是什么?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其真正本意是什么?
深刻解读《道德经》——什么是道?
《易经》与《道德经》的世界同源性,“虽万变,而不离其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