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与《道德经》的世界同源性,“虽万变,而不离其宗”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易经》的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分为简易、不易、变易三个层次,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多次强调我们看到的固定的东西,不变的东西,全是现象,变,才是真相。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里面时时刻刻都体现了“不变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所谓实体是暂时的,变才是永恒的,才是世界的真相,一切都在变的宇宙运行法则。儒家也是认同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孔子就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和赫拉克里特认为“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道理殊途同归。

易经每卦有六爻,六十四卦共384爻,即代表世间384种情况,每爻的爻变就是其中一种情况向相反情况变化的情况,就是变卦,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次变卦都符合老子 “反者道之动”的规律。因此易经都是在讲述当时的一种阴阳转换的时态变化及后续的发展趋势,阳的方向是哪种趋势,阴的方向又是另一种趋势,即《易经》的每一个爻辞所说的结论都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条件在里面,比如讼卦九五爻辞为:“讼,元吉”,其中“元”就是“吉”的条件,讼的最高境界是有“元”才能“吉”,讼卦一旦没有九五的“元”,那就成了变卦未济了,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意思。老子作《道德经》,以诗歌化的语言仅用了五千字就阐明了道家思想,极少人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简易的最典型案例,简易不等同于简单,就像王阳明说过,“此道至简易,也至精至微。”

不易是恒常,是规律是道,易与道在本质上是一个概念。《易经》早在老子之间就已经提出了“复其道,何其咎”的概念,从这一句就可以看出,《易经》已经在要求人们按照规律做事,从而趋吉避凶。老子在此基础上将道的含义扩大到了宇宙万物的本源。

世界万物的“永恒发展性”

变易是《易经》最根本重要的含义,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静止,只有永恒的运动。《易经》的六十四卦,只要改变卦中任何一个阴爻或是阳爻,就会演变成另一卦,如错卦即是将一卦的阴阳爻全部互换,综卦则是将六爻倒置,由此产生出了错、综、复、杂的卦象运动模式。以此来象征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转化,阐明了事物联系发展的观点。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对《易经》转换变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并根据《易经》六爻所处的天地人三才(1,2爻为人,3,4爻为地,5,6爻为天)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光辉命题和整体架构体系。

而“万物负冲以抱阳”则是对《易经》阴阳对立的总结,这样的思想在《道德经》里为:“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随.......”

针对《易经》阴阳互相转化的思想,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伟大命题。并进一步告诫世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事物总是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趋势。

阴阳之道的对立统一性

这对于我们生活十分有借鉴意义,一方面告诉我们处在危难之中要相信否极泰来的自然规律,一方面又警醒我们事情不要做过,否则将过犹不及。乾卦中从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只是一爻的距离,这个过程是很微妙的。为了保持在飞龙在天的状态,老子主张“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就是道家哲学重要的特点: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白守黑。

《易经》以未济卦结尾,最后一爻教导人们知节,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一切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易经》作者已经意识到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一年四季的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甚至到人生得潮起潮落,王朝的兴废盛衰,不正是自然的规律吗?于是老子说:“复命曰常。”告诫人们要认识到这样的规律,提倡无为,即不任意妄为,就不会招来灾祸。

《易经》剥卦六爻以床的剥落来象征事物衰亡的过程,老子将其总结为:“合抱之木,生于台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我们普通人感受得最为真切,多行善事,多为善意,我们必然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联系对应比较来看,老子的道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易经》易的本体论思想。老子大道犹如《易经》的易及乾、元、天等,大体相当于不易、简易之易体,甚至也可以说就是不易之道(有永恒、真谛、定律等含意)、简易之道(有规则、常识、定理等含意)。大道至简,“简则易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均引自《系辞传》)大道无形无相、无声无味,而“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篇》)基本上可以说,老子的道吸纳、承袭了《易经》易的思想精髓,与易一样,更多反映、相对侧重代表抽象静定无为的宇宙世界和一定勿用的原理原则。甚至直接笼统地讲,实际上,道就是易,道无极就是易太极,道理就是易理,“道生一,一生二”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实为一回事。

一元一定,混沌无极

综上所述,老子的道是阴阳未分而一元一定的东西,即“混沌无极”,是无为之道、自然之道、简易之道,为无思无为的“不易(易体)”之太极,《易经》的乾元简易(太极一元)、初始勿用的本体论如初爻法则思想,发展演变为老子的道体道用思想,如道太极原初、道本体本物、道原理原则、道一体一统、道一元一定、道简易简朴等。老子的德由道生,是阴阳已分而二用互动的东西,是“变易(易用)”之阴阳,《易经》的本体论(变易、交易)和“六爻变”思想、尤其是阴阳辩证思想,衍变浓缩或发展发挥于老子的德体德用思想中。如“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日新之谓盛德”“易简之善配至德”等。基于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宇宙万物从有还无被认为是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从无生有则被看作不可思议的事情,故混沌无极、无中生有往往遭到全盘否定、严厉批判,被戴上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的大帽子。事实上,在一维境界或一维格局中,如在一元思维、一阶逻辑和本体存在层面,缘于人类主体意觉与感觉上的差异和知觉上的局限,1与0数字不同而代表一样,有与无名称相异而实质同一,“两者同出而异名”,反映和体现心物一元,唯心与唯物完全子虚乌有、根本无从谈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藏》归藏易与道家文化思想
从《易经》到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智慧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群经之首的易经 核心思想讲的是什么
对陈鼓应《易传与道家思想》一书的“摘”、“评”、“议”!(续六)
易道阴阳和实生物——宇宙和合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