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中诗话|与诗友聊“诗无达诂”

/老九

囫囵吞大枣,谨慎解诗篇。

只可意中会,难教言下传。

释疑能有理,未必尽徒然。

训诂毋庸达,忌钻牛角焉。


“诗无达诂”,语出汉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五《精华》,“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董仲舒说的“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文学概论》所指“文学四要素”,即“生活、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客观世界的生活是作者创作的源泉,生活必须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创造,才变成文学作品,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也。文学作品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即接受,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才能变成审美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文学活动四要素”以及“体验、创作、接受”的三过程。

古人所言“诗无达诂”,即发生在读者接受这一层面上。由于鉴赏者的心理、情感、阅历等等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究其实,“诗无达诂”就是西方美学所指审美的差异性,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然,诗无达诂还与诗歌这一体裁的特殊性不无关系,主要表现为:一、诗歌意象的跳跃性引发不同的理解;二、诗歌语言结构的开放性造成语意模棱两可的误读;三、诗语的浓缩性造成解读的分歧;四、文学词汇的多义性导致理解的多样化。

举个例子,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东坡云:仆尝梦杜子美,曰“世人多误会余《八阵》诗,皆以谓先主、武侯欲与关羽复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我意本谓吴、蜀乃唇齿之国,不当相图,晋之所以能取蜀,以蜀有吞吴之意,此为恨耳。”此理甚长,然子美死已四百年,而犹不忘诗,真书生之习气也。

“遗恨失吞吴”,仇兆鳌《杜诗详注》曰此句有四说:一、以不能灭吴为恨;二、以先主之征吴为恨;三、不能制主上东行,而自以为恨;四、以不能用阵法,而致吞吴失师。

这就是所谓的“诗无达诂”。当然,例子绝不鲜见,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古人就有6种不同的解读。

不说古人,就说今人,我们的诗友就常常为自己、为别人的新作,热情提出不少的“个见”,本来这些“个见”都是个人解读的结果,却又常常为这些不同的“个见”而争执不下。我们明白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诗无达诂”现象,是不是应该谨慎发表自己的“个见”,是不是应该不轻易去肯定或否定别人的“个见”。

有说解诗最忌钻牛角尖,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竟有人挑毛病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呵呵,如此个见,扯不清道不明也。

窃以为,不管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个见”,只要能解释得符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不妨兼听,留此存照。

这,也是个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
理论园地:(2)中国新诗走向何方?
【三江文学诗评刊】松,作者/老顽,评/衣非
【评】齐光瑞:读张美春的诗集《清浅时光》
《奉天》诗刊同题创作群七十三期:走过七月
在网络上发表诗歌,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