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历史】论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userphoto

2023.07.08 中国香港

关注

1874年即同治十三年,日本以台湾生番杀害琉球水手为借口入侵台湾,欲借机侵占台湾东部,虽然最终未能得逞,然而清廷在此事件中展现的疲软却一览无遗。琉球本为中国的属国,台湾生番杀害琉球水手发生在1871年,日本侵吞琉球,将琉球王国改为琉球藩是1872年之事,这本该是中国和琉球的外交事务,但清朝无力保护属国琉球,面对日本的入侵行为亦软弱至极,竟然承认了日本的入侵行为乃是“保民义举”。最终由奕䜣、李鸿章为代表,与日本订约,中国需要给日本“抚恤”,“偿银”50万两,来换取日本的撤军。

恭亲王奕䜣

“海防”与“塞防”争论的伊始

当时的日本国力并不强,却有如此大胆举动,其实正是看准了中国的虚弱,太平天国、捻军、回乱、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深知历经二十余年动荡的清朝无力再为台湾大动干戈。连日本都能对国土安全造成威胁,恭亲王奕䜣可谓深受震动,他上奏道:

日本兵据台湾番社之事,明知彼之理曲,而苦于我之备虚…..诚病其已迟;今日再不修备,则更不堪设想失。溯自庚中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事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有自强之言,而迄今并无自强之实,从前情事,几于日久相忘。

军机处在此奏章上去的当天就下达命令,要求李鸿章、李宗羲、沈葆桢等人就海防之事,要提出详细筹议,并要求将具体落实的办法,限令于一个月内复奏。这个命令,也就引起一场晚清关于重“海防”还是“塞防”的大争论,也关乎了清朝之后二十年的国家战略。

'海防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

海防与塞防并重才是最好,这是很浅薄的道理,但当时的财政并不允许如此,太平天国战争后,中国的人口损失据不同的统计,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结果虽大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说,传统的赋税重江浙在兵燹之后“膏腴之地,尽成荒瘠”,战争期间清政府更是对外借债多达16次,“一款未清又借一款, 重重计息, 愈累愈多, 近来所偿息款, 将近千万。上捐国帑, 下竭民膏, 艰窘情形, 日甚一日。”海防与塞防的争论,本质上就是海防派想要通过减裁塞防军费来巩固海防。

单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上,似乎是海防更为重要,我国现今对海军的建设也更甚于陆军,而清代比之列强更为落后的似乎也是海军,“海防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更是那个时代洋务派、开明派的代言人。以此角度看,似乎是“海防派”的更为超前,塞防更倾向于传统。以上为第一印象,但是细细考察两派观点,意识超前者未必完全正确,看似传统守旧的未必不是更符合国家的利益。

海防派观点最大的问题在于轻视新疆的重要性,彼时新疆的伊犁为俄国所占,其余中心区域则落入阿古柏之手,左宗棠已然廓清甘陕,本要携胜利之威一举恢复新疆,海防派却以为新疆阿古柏不过是肢体之患,主张放弃新疆,裁撤西征军饷,挪用于海防。

阿古柏

海防派的主张

主张重海防的一派,于中央有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文祥,地方则有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两广总督英翰、闽浙总督李鹤年等等,每人均有独道见解,但最能代表整个海防派观点的还是李鸿章,李鸿章认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如今东南的万里海疆,各国通商传教来去自如,实乃“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而洋人更是“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在这种情况下,再按照旧思想,仍然去重视西北的塞防,“城未见其效也”。而对于新疆一地的重要性,李鸿章认为,海防关乎京师重地,属于“固本”,而新疆一地毕竟只是肢体之患,纵然不复于元气无伤;海防若是不备,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从经济上讲,李鸿章紧抓双方出现争论的核心,那就是国家财力不足才有了此次争论,东南是传统财赋重地,巩固海防才能确保东南安稳,而新疆就是恢复了,结果也不过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负担罢了,他指出:

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

李鸿章

海防派的主张有很多,但核心内容就是在论证两点,1.新疆是边地,海防则关乎京师安危;2.固海防更能保住财源,新疆无法改善财政问题,甚至会加大财政负担。

基于以上两点,李鸿章提出了他的最终方案:

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一面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葛尔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属之苗徭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可矣,两存之则两利;英、俄既免各怀兼并中国亦不至屡烦兵力,似为经久之道……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来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停则停,其停撒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

阿古柏的崛起和英俄两国有关,两国对阿古柏都有援助,李鸿章的想法中其实还有借力打力,只要放弃新疆并承认阿古柏的合法性“准其自为部落”,那么俄国就不见得会再保留这个半傀儡政权,未必没有直接吞并的阿古柏的心思,届时阿古柏自然会向英国靠拢,借英国之力让阿古柏和俄国相斗,阿古柏既无暇东扩,自然可保障甘陕之地的安全。用于西北的军饷就可改用于东南的海防。

李鸿章论点看似漂亮,但是不能掩盖的是,此种做法是弃先代艰辛得来的土地于不顾,近代已经进入了条约体系,李鸿章不会不知,一旦清王朝官方承认了阿古柏乃是合法的政权,等于放弃了收复新疆的合法性,以清朝的实力,如今不复新疆,日后阿古柏若是真正做大,更是千难万难。由此再看左宗棠等塞防派的主张。

'塞防派'的代表人物左宗棠

塞防派的主张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于太平天国战争中起家,论及办洋务的能力,李鸿章或在左宗棠之上,但就西北形式的了解,左宗棠却要明显胜过李鸿章一筹。左宗棠时任甘陕总督之职,“以次及《西域图志》, 各直省通志。于山川关隘, 骚道远近, 分门纪录, 为数十巨册。”他对西北的地理与时局有极其深入的考察。首先,他认为西北与东南局势不同,东南虽受到列强的威胁,但泰西“其志在通商取利”,英法等列强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商业往来获利,对中国并无多少领土野心,如今列强通过条约得到极大的商业利润且“知败约必败生计也”,再度入侵中国对他们并无多少好处。

而对于直接威胁北部边防的俄国,在塞防派看来才是中国更大的威胁,例如山东巡抚丁宝桢就指出外洋各国和中国都是只通水路,唯有俄罗斯是“水陆皆通于中国”,俄罗斯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内忧外患,不费一兵一卒就割去大片疆土,对于中国的领土野心,俄国明显远在英法各国之上,相较之下,俄国才是'心腹之疾'。

也正是基于这种观点,左宗棠也指出“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并非像海防派所论及的,新疆仅为肢体之患。

左宗棠收复新疆

塞防派对“泰西各国”的认知是有道理的,以在华势力最强的英国为例,1857年印军哗变,导致东印度公司被取消,英国政府直接接管印度的治理工作,管理人口如此众多的印度殖民地,让英国政府颇有力不从心之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虽是罪恶滔天,但其目的是为了震慑清王朝,而不是将之摧毁,英国人自认为并不能接管中国。《北京条约》中英国所要求的赔款数额,甚至可能还没有此次英国出兵的军费多,这里的原因自不是英国人多么好心,而是要保证清王朝不崩溃才能方便夺取更大的利益。再之,太平天国战争中英法各国毕竟站在了清朝一方,塞防一派得出“泰西各国”对中国无甚领土野心是有根据的。

李鸿章认为纵然是收回了新疆,结果不过是“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此处实则是李鸿章对新疆的认知停留在了几百年前,新疆的经济在清代已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乾隆年间,被流放乌鲁木齐的纪昀看到的绝非是穷乡僻壤,而是“绿野青畴界限明,农夫有畔不须争”、“鸡栅牛栏映草庐,人家各逐水田居”,而乌鲁木齐的粮价:

天下粮价之贱,无逾乌鲁木齐者。每车载市斛二石,每石抵京斛二石五斗,价止一金,而一金又止折制钱七百文,故载麦盈车不能得钱三贯。其昌吉、特纳格尔诸处,市斛一石,仅索银七钱,尚往往不售。

如此低廉的粮价,固然是谷贱伤农的不健康情况,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新疆的粮食产量远高于需求,海防派提出收复新疆之后,守军的粮食需要从内陆不远万里征调,途中靡费甚多,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新疆本地反而可以对外输出粮食,节约西北方面的军费开支。

清代新疆

如果说乾隆朝的情况毕竟比较久远,海防派未能料到还有情可原,但道光二十年和道光二十四年清朝两次对新疆土地的增垦,勘垦,都显示了新疆具备不小的经济潜力。道光二十年布彦泰出任伊犁将军,在他的倡导主持下,伊犁共增垦水地46万余亩。道光二十四年遣戍伊犁的林则徐经布彦泰的保举,展开了对天山南路的勘垦工作。勘垦历时将近一年,遍历喀喇沙尔、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等地,最终共勘得可耕地近60万亩。

与功课未做到位的海防派不同,左宗棠对新疆可谓了若指掌,他在《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分析道:

天山南北两路旧有富八城、穷八城之说,北自乌鲁木齐迤西,南自阿克苏迤西,土沃泉甘,物产殷阜,旧为各部腴疆,所谓富八城者也;其自乌鲁木齐迤东四城,地势高寒,山谷多而平川少,哈密迤南而西抵阿克苏四城,地势褊狭,中多戈壁,谓之穷八城。以南北两路而言,北八城广而南八城狭,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故当准部强盛时,回部被其侵削,后为所并。高宗用兵准部以救回部,准部既平……回部有之,腴疆既得,乃分屯列戍,用其财赋供移屯之军,节省镇迪以东征防繇费实亦不少。

左宗棠

塞防派的胜出

在左宗棠看来,海防本身就有经费,并不需要挪用塞防费用,历史最终证明,左宗棠收复新疆绝没有像李鸿章等海防派认为的危及中国本部,和李鸿章的退让策略相反,左宗棠眼里中国之主权自当中国自主之,无需英国代为过虑。

最终,原为海防派的军机大臣、大学士文祥被左宗棠说服,支持了塞防派的观点,他说:“倘西寇数年不剿,养成强大,无论坏关而入陕甘,内陆皆震;即驶入北路,蒙古诸部落皆将叩关内徙,则京师之肩背坏。彼时海防益急,两面受敌,何以御之?”很可能就是左宗棠对的论点让文祥意识到新疆已经颇有战争潜力,阿古柏若是不尽早解决,最后可能养成大祸,于是文祥力排众议,力主进剿,才有了左宗棠光复新疆的壮举。

文祥

参考资料

《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塞防与海防之争》

《试论晚清财政危机下的海防塞防之争》

《略论近代'海防'与'塞防海防'并重思想——以左宗棠、李鸿章为个案》

《甲戌日本侵台与海塞防之争》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

《西域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鸿章左宗棠,皆人臣谋国之忠也
抬棺出征的左宗棠,其故居和李鸿章相比为何过于冷清?
清末塞防与海防之争: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选择题
海防与塞防大讨论:一次奠定晚清国防战略的大辩论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以此换来几十年安定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功比汉唐,左宗棠不愧为晚清第一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