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殖民模式的四次进化
userphoto

2023.07.19 中国香港

关注

说到西方殖民史,很多人总喜欢将之混为一谈,似乎都是烧杀抢掠,夺取资源,但事实上,西方殖民方式经历了好几次重大的进化,而这些进化,也基本都能和西方社会科技艺术的重大进步一一对应。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殖民并非西方独有,也并非大航海时代独有。理论上,只要是某地的人出于某种原因去其他地方圈地居住,都能算作殖民。公元前地中海地区的殖民现象就很“火爆”,腓尼基人移民修建迦太基城,就是典型的殖民行为。希腊城邦一旦人口过多,多出的人口就会沿着海运线前往地中海、爱琴海、黑海周边寻找新的定居点。如今因战争而被全球知晓的赫尔松和刻赤海峡,命名就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土耳其的特拉布宗,其名至今还和当年的希腊殖民城邦几乎一模一样。

在西方之外的殖民行为也非常常见,比如华人沿着海岸去泰国马来西亚吕宋等东南亚地区定居;印尼的佛教化(以及之后的伊斯兰化),马来半岛的伊斯兰化,也都是印度-波斯-阿拉伯人传教、经商乃至殖民的结果之一。

conoly源自拉丁语,本意是'ancient Roman settlement outside Italy,',也就是意大利之外的罗马定居点,现在的意思也不过是背井离乡在外定居的群体而已。殖民只是人类正常的迁徙活动之一,而非绝大多数果仁所认为的那种意思。

前大航海时代

在大航海之前西方最近也最有名的殖民行为,当属意大利商业城邦在东地中海的活动。威尼斯在商路沿途重要的岛屿或沿岸地区都尽可能建立殖民统治,以保护其商业利益。他们在塞浦路斯、巴尔干半岛两侧(即东西两个地方,西面是如今的克罗地亚部分地区,东南面和东面则是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等地)、克里特岛、科孚岛、君士坦丁堡的加拉太区甚至异教徒的亚历山大利亚都建立了定居点,并因地制宜实行不同的殖民统治模式。在塞浦路斯和克里特,他们施行严苛到残暴的统治,强制推行天主教,蔑视和奴役当地的希腊裔东正教徒。但同样这群威尼斯人,却能为了利益对统治大马士革-亚历山大利亚的穆斯林官员极尽讨好谄媚之能事。

一切都是为了商业利益。

而果仁认知中的殖民行为,基本都开启于著名的大航海之后。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模式

两牙是最早开启大航海的国家,也是最早的“老牌”殖民帝国。两牙的殖民有显而易见的特点:主要目标是为本国扩张国土(以兼并土地为第一目标,葡萄牙由于国力弱小,在这点上不太明显,但同样兼并了远大于本土的巴西),对土著传教(如此可以加强土著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经商或商业利益反倒是其次。

此外,西葡两国的商业利益也较为中世纪化,即以画地坐享资源和垄断贸易为主。两牙本国的体制也始终是中世纪的封建模式(唐吉坷德诞生在西班牙并非偶然),国王、大土地贵族和教会才是真正的“话事人”。土地贵族自然热衷于土地。于是,西班牙国王把从美洲掠夺来的黄金白银都投入尼德兰战争的无底洞。当然,美洲输入的黄金是欧洲17-18世纪价格革命最重要的触发因素之一,价格革命带来的通胀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但始作俑者西班牙却是被时代淘汰的弃儿。

总的来说,除了王室和少数冒险家暴发户,大多数西班牙人(包括西班牙这个国家)都没能从大殖民和大航海行动中得到真正的益处。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开启了殖民模式后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很快就因本国的封建王朝本质而复归沉寂。与其说两牙是被新崛起的英国荷兰打败后替代,不如说是自身模式落后导致的必然结果。18-19世纪,西班牙想模仿英国建立两党轮替执政制度,但缺乏资本主义的深入“滋润”(也就是有没有形成真正独立的有话语权的商业-市民阶级),仍以大土地贵族既得利益者为主的西班牙的改革,毫无意外的沦为了又一次没有带来任何进步和好处的作秀。

再说得简单点,两牙的殖民操作,不过是将此前帝国们在陆地上的土地兼并复制到了海外,其本质并无多大变化,无非是跨海的国土扩张和垄断经营。

当然,两牙对商业因素的重视已在绝大多数东方式的老大帝国之上了。即便如此,两牙都不可能通过殖民或大航海的行为敲开近现代社会的大门,那些对抓住郑和下西洋的机会在海外大肆建立殖民地,并因此能抢先进入现代社会的意淫也可以歇歇了。

一个老大帝国,单靠海外殖民,是不可能进入现代社会的。

荷兰模式

老实说,英国意识到海上利益并不晚于荷兰,但其兴盛期却略晚于后者,所以以荷兰为第二阶段的代表。

尼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用经商赚来的钱把自己武装起来,不仅顶住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的全力进攻(还将后者拖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还建立起了一个遍布全球的商业利益体系。尼德兰人将意大利-威尼斯的公司制发扬光大,搞出了股票市场,建立了海洋法体系,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沿海的商人和内陆的农民进一步结合,最终形成了现代荷兰。

这一时期欧洲仍属重商主义阶段,所谓重商主义,其实是商业上的零和博弈:赚钱的商路只有一条,你占了我就没得赚,我占了你就没得赚。所以,荷兰崛起后,也在不断地和西葡乃至英法争夺东南亚和远东的商业殖民地以控制最赚钱的海上商路。荷兰和西葡以及英法最大的不同,是其对土地没有任何执念,只要当地的经营成本高于产出的贸易利益,荷兰人就会放弃此地(比如荷兰放弃台湾,主要也是出于入不敷出的考虑)。荷兰人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凌驾于包括土地、传教、同化当地人在内的一切。

如果说西班牙的衰落在于自身的模式太陈腐,那么荷兰则是败于自身的体量太过弱小。在同样发展出资本主义的英法和数十倍的体量差距面前,荷兰只能退居二线。

英法模式

英法之间的区别很大,但考虑到他们的崛起和鼎盛期几乎重叠,姑且一起谈谈。

很不精确地来描述的话,英法似乎是两牙和荷兰的结合体。商业很重要,同化和土地也并非无所追求。英法既有荷兰的先进体制,也有西班牙的体量,也就可以同时玩转两者的长处:既要新土地,也要保障商业利益,如果能顺带着同化一波也不亏。

英国的模式更“轻资产”,他们更倾向满足于对当地的“羁纙统治”,也就是扶持亲己的酋长等来进行间接统治,对像北美、澳洲这样的几乎全由英荷德白人组成的殖民地,则赋予他们更大的自治权。

相比之下,法国则更偏向“重资产”模式。

在几次大革命之后,法国颇有将自由平等博爱推广到全世界的雄心壮志。在法国人看来,只要你也认同这个理念,且会说法语,那不管你是黄皮肤黑皮肤还是任何颜色的皮肤,都可以是法国人。对法国人来说,意识形态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传教事业,成为推动他们向全世界殖民的根本动力之一。于是我们看到,法国在邻近的北非,在遥远的越南,都想建立起融入己国的直接统治,也因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英法两国的殖民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或多或少都会将自己的制度移植到殖民地。在这方面,英国人无疑做得更成功。正如李光耀所言,新加坡的成功应归功于英国完善的法律、经济和政治制度。

英国的殖民史满打满算有300年,其殖民制度根据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地理都有非常大的变化。英国对北美的殖民较早,其过程和欧洲列强的争霸相重叠,英法两国不仅在欧陆大打出手,其战场甚至蔓延至包括北美在内的全世界。因此,英国对北美的殖民更多属于掠地行为(相比之下,西班牙人在拉美的兼并反而更“人性化”),而不是为了将商品倾销给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

对印度的殖民,则延续了此前西葡荷在此的一贯方针,争夺对东方的贸易据点。英国本岛很依赖羊毛贸易,而印度和南洋的棉花,则正是羊毛最好的替代品。在重商主义的前提下,控制原材料产地变得尤为重要,大量流回英国本土的棉花催生了工业革命的爆发(从珍妮纺织机开始)。不过,在英国占领后全面种植棉花的孟加拉爆发了粮食危机,饿死上百万人。同时,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大爆发(生产力过剩需要倾销),以及自由贸易的英国对闭关锁国的远东无法忍受的贸易逆差,最终导致英国敲开了远东最后一个国家的大门。

这一阶段在制度上相比荷兰时期最大的进化,在经济上就是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的过度。重商主义,国家理性主义的遗存还在,但逐渐让位于生产力大爆发下的多赢局面。即由于生产力的大爆发,人类的财富不再只和土地及人口挂钩,而是更多和科技创新力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贸易的零和博弈不再有必要。此外,在这一阶段中,西方主要国家的道德标准不断提高,对人的基本权利愈发重视,这种重视从英国本土蔓延至其殖民地(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是立宪国家又是帝国,即不可能以公民标准对待本国人,却以奴工的标准对待殖民地人民,这也是殖民主义最终瓦解的最重要文化-道德因素之一),英国于19世纪初率先禁止奴隶贸易就是一个例子。

而道德标准的不断提高,也让治理成本不断上升,本来只需让人在土地上种棉花然后抢过来,现在对方要公民权利。此外,殖民地的经济水平,工业能力和产出都远远不如英国本土。很自然的,殖民地的管理成本逐渐超过了能带来的“盈利”(英国在北美13州的税收极低,基本无法覆盖用在此处的军费和外交费用),在完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其瓦解也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其实是殖民的终结。

不夸张的说,自美国诞生以后,虽然没有一直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但始终站在了制度的最前沿。法国引以为豪的几次革命及革命精神,就无非是美国独立精神的滥觞甚至照搬。

美国诞生后实力一路飙升,并始终坚持拒绝欧洲列强干涉殖民地的行为(门罗所谓的孤立主义,其实是反列强干涉主义,美洲的事由美洲人解决主义)。这一殖民地,不仅包括美国和北美,还包括西属美洲。美西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战争的结果也宣告西班牙彻底退出中等强国序列。

美国在美墨战争、西进运动及买下阿拉斯加接受夏威夷之后,几乎不再有任何国土扩张。经济上的考量也很明显:纳入诸如菲律宾这样的工业落后国,除了增加治理成本,对本国公民没有任何好处。这在二战中也体现的很明显:日本在珍珠港之前,占据的地方和人口几乎不小于美国本土,但这些地方大多比较落后,工业实力远逊于美国,所以在美国开动战争机器之后,日本毫无招架之力。日本的国门也是美国海军敲开的,而美国人则丝毫没想过在日本建立殖民地。

此外,两次世纪大战也大大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让殖民体系的瓦解至少提前了数十年。美国敏锐的看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国家的强大不再只取决于土地、人口等因素,而更多取决于源自自由的无限创新力。

小结

欧洲500年的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体系的建立,到今天演变为西方制度占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其核心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制度的完善,法律的合理,以及在其基础上的科技创新的大爆发。而每次殖民模式的深刻变化,都是西方列强内部制度和技术进步的直接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研世界史(7):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大英帝国的扩张之路
每日一解: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
欧洲列强为何将占领的土地转化为殖民地,而不是并入国土?
美洲殖民地的创立不为人知的秘密
布尔人是大清人口两千分之一,他们却创造了布尔战争的历史奇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